更加自信地面对中日关系

梅新育 原创 | 2010-02-04 00:31 | 收藏 | 投票

      

  创巨痛深的近代历史令对日关系在中国社会分外敏感,日本右翼在历史、台湾、钓鱼岛、重新武装等问题上的挑衅又不时挑动中国国民的心,某些日本政客为谋求个人暂时国内政治私利而不惜牺牲日本国家长久大利的行径更令中日关系波折频生,以至于许多单纯的产品质量、社会治安之类问题也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毫无疑问,对历史、领土、军备等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对日本右翼势力的不轨图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对某些日本企业的某些不诚信行为我们也必须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置,但就整体而言,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中日关系还是应当努力促进,而不是坐视中日关系恶化无所作为。

  为什么?首先是因为我们不能堕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陷阱。在当前中、美、日、俄四大国对峙的东亚力量格局中,任何两个大国之间的敌对都有可能给另外两方提供渔利的机会;即使对于上述4大国之外的其它某些东亚国家的某些势力而言,中日相争而互相削弱对他们也是有利的。我们如果早早陷入同日本的全面敌对,将损害本国的整体、长远利益。尤其是盎格鲁-萨克森人从19世纪以来就非常擅长挑动东亚区域各国相互斗争、自己分而治之的把戏,日本因国土狭窄、资源贫乏而先天不足,中、俄则具有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先天优势,前者受扶植而兴起之后因先天不足仍难以摆脱自己手掌心,后者一旦兴起将因其先天优势而无法挟持,因此,扶植前者以制衡、削弱后者最为可取,这就是从大英帝国到美利坚合众国的谋臣策士们的谋略所在,我们不能贸然跳进他们的圈套。即使是中韩之间围绕历史、文化遗产等问题的一系列争端,背后也未必没有第三方势力的策划。孙子云:上兵伐谋,与其在陷入别人设计的泥淖之后苦苦挣扎摆脱,不如先行一步打破潜在困局。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要应对的不是历史上的敌人,而是现实和潜在的敌人。无论历史回忆如何令我们痛苦,我们也必须牢记,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来看,目前日本还不是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有能力毁灭我国的不是日本,而是另有他国;而一个国家需要防备的不是历史上侵犯过自己的国家,而是有能力也有动机侵害自己的国家。

  美国占领者对日本民族精神的阉割进一步削弱了日本某些势力为恶的能量。无论某些人如何给山姆大叔涂抹“民主”、“自由”之类油彩,都无法改变国际竞争那冷酷的逻辑: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对被占领者的长久统治,占领者占领之后的首要任务便是阉割被占领国的民族精神,山姆大叔与积累了丰富统治殖民地经验的大英帝国同属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在这一点上还有青出于蓝之势。我们既然力斥某些西化论者“三百年殖民地论”之荒唐,就不要以为60多年的占领居然不会从根本上损害日本的民族精神,而一个民族精神遭到连续近三代人精妙阉割的国家,即使有心为恶,也不足以独力造成很大危害。

  两国相对实力此消彼长的趋势足以令我们更加自信。且不提军事、外交等领域,仅就经济而言,君不见近来热议的“中国GDP赶超日本”乎?国内外早已普遍认为中国GDP规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9年经济数据发布之后,认为中国GDP至迟2010年间便可超越日本者显著增多,以至于此事成为日本社会舆论新年焦点。无论我们的GDP构成中还有多少不如人意之处,无论我们的人均GDP比日本还有多大差距,经济总量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一次飞跃,而这场飞跃又会通过种种途径加快中国经济进一步赶超的步伐。在国际经济领域,在赶超进程中,马太效应分外明显。

  与此同时,面对不可遏止的中国崛起之势,面对少子化带来的日本经济社会活力衰退,面对中国早在2006年度已首次跃居战后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机会,尽管处心积虑企图继续唱衰中国、遏制中国、搞乱中国之辈仍不乏其人,但日本社会开始正视现实者越来越多,放弃争夺亚洲领袖地位的不切实际梦想、追求成为“小而美”国家、寻求对华互利合作的思潮正日益上升,这将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2009年12月10日,日本民主党政府“幕后将军”小泽一郎率领600名国会议员、经济界精英组成的超大型团组访华,在启程前会见杨洁篪外交部长时如此表述:“日中两国将在21世纪迎来人类历史上的伙伴关系时代,将继续先人(指其政治导师田中角荣等)们的政治功绩。”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美式资本主义、美国霸权主义的抨击,对日本明治以来军国主义和目前在援助名义下干涉的反思,以及对中日韩东亚友好合作的倡导(稻盛和夫、梅原猛:《拯救人类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中文版)。

  作为永恒的邻居,作为一个伟大文化传统的共同拥有者,我们期望与日本在正确认识历史、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友好关系,我们也不会忘记日本经济崛起对我们曾经的激励。我们不可忘记历史,我们更要面向未来;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的相对提升足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超越魇梦,走向未来。

  

  

  (2010.1.28,仅代表个人意见)

 

个人简介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客座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梅新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