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卸任大学生“村官”中招公务员是双赢之举

刘纯银 原创 | 2010-03-26 20:07 | 收藏 | 投票

从卸任大学生“村官”中招公务员双赢之举

刘纯银

今年,北京市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将达到3000人。目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已经研究制定了保证这些大学生“村官”就业的倾斜政策,确保做好今年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的流动发展工作。(325日《人民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发展也好,稳定也罢,所有的方针、政策落实到村,都离不开不起眼的“村官”。虽然近年来很多地方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吸引大学生当“村官”。然而据媒体报道:大多数大学生当“村官”的是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对报考者来说,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政策制定者,可能还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大学生村官”招进村来只是第一步,怎样才能让高素质人才在农村用起来、留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笔者认为:北京市出台优惠政策,从“卸任”的3000名大学生“村官”定向提供300个公务员招考名额,此项政策可谓是一举双赢的好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素质,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了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既“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又“流得动”的良性循环。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所说,打通村干部跻身公务员队伍的通道,可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推动国家政策在基层贯彻执行能力的提高。也如一位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所说:“从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和领导干部,既是为了倡导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也是对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于用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人才。更何况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建楼建房,重要的是要建设人才。因为人的变化,才能真正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要求到农村去工作,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我们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实践也证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真心期待有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能通过在农村基层几年的锻炼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个人简介
安徽省岳西县人,有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两个职称。从2005年底开始涉足时评,先后在《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