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种田不如补贴农民进城安家

汪华斌 原创 | 2010-03-07 07:24 | 收藏 | 投票

补贴种田不如补贴农民进城安家

------所以给进城安家立业的农民一次性补贴是发展新农村的有效手段

/汪华斌

今天在《价值中国》读到了《应改种粮补贴为补贴进城打工》(冯梦云)的文章,我倒十分认可这个观点;因为现在的种田补贴,使得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分田到户的田地依然分散而存在着。相反现在的中国农民致富之路并不是种田,倒是进城成为了致富之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相当多的农民实际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了;但农村的田地却依然是他(她)的,所以任何人相整合农业现代化;这分散的田地就是天堑。

是啊!我们如果把种粮补贴改为补贴进城打工,是不是鼓励了更多的农民放弃了这小农经济的思想包袱。现在把补贴捆绑在种田上,使得农民两头占;种田是为了要国家的补贴,而进城打工才是自己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个史无前例的政策”,使得农民想放弃农业都难。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农村没有发展能力,主要是农业专业化的人没有能力整合田地;而分散的田地却又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我1998年曾想回乡办个万头猪场,可赔偿损失就要上百万;这额外负担使我望而却步。后来我想办个矿泉水厂,只要一亩地;谁知这水源旁边的地竟然成了金子,农民每年要几万元;而且还要随着物价上涨而增加。这次我回乡见到有上百亩的荒滩,于是准备办个鹅养殖场;谁知竟然连在城里定居了几十年的人都回来了,说哪一点地是他(她)的;要占用就要赔偿多少万。

现在的农村相当奇怪,想种田的没有田种;而在外赚大钱的人宁可田地荒芜。如果你想要他(她)的田地的话,那么这田地就比金子还贵;所以农民现在基本没有多少人种田,全部把田地当成了菜园。当然更多的人是将田地荒芜,因为现在没有任何税费;所以宁可荒芜而不愿意给别人种的比比皆是。我也与一些乡镇干部探讨过此事,他们也都是面露难色;因为国家不鼓励整合,谁愿意无偿地整合呢。他们全部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这种现状根本无法把农民带上致富之路;所以现在的农民是有本事的在城里发财,而农村的田地与房子依然还得为他(她)保存完好无损。什么一方父母官,也就是一方看守官;既然是看守,也就是说永远也难以改变面貌。

现在我们虽然有田地流转政策,可没有原始积累的农民又如何能承担这额外成本呢;所以农业化的整合难,难在无法实现田地的流转。看我们现在的农村开发,全部是寄希望于国家的项目工程;因为这补偿费全部是国家的。而农民想自己成立合作社相当难,因为整合土地就需要提前支付一笔巨大的成本。前些年一些老板回乡办农业,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巨额补贴;如果不是这巨大的财政补贴,根本没有人会发展农业。这就是说中国农民还没有原始积累,所以土地的商业交易根本不可能。没有土地的流通,效率农业根本是没有可能的;这就是农村经济退步的根源,也是农民种田贫穷的原因。

中国经济的主体本来就在城市,而应运而生的农民工就是证明;这些人不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是农村的实际劳动力。因为我们在分田到户的制约下,农业生产力基本是快速倒退。所以中国农村落后于全世界的核心原因就是土地问题,个人占有阻碍了集约农村经济的形成。所以对茅于轼多次批评中国的种粮补贴政策,我也同样深有同感。补贴种粮并没有起到集约与规模农村经济的作用,反而使农民少种休闲并滞留乡间;而且这些补贴费也成了各级政府‘雁过拔毛’的途径,使我们各级干部多了一条腐败的途径。如果改种粮补贴为补贴进城打工,那么农民都愿意出来打工了;于是土地就让出来了,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土地的流动目的。

当然如果我们鼓励农民进城安家立业,那么我们的农村经济就更好推动了;因为我们现在有相当多的农民实际早就在城里成功了,但依然还保持农村户口不变;目的就是自己的田地还是自己的。所以我们社会虽然追求劳动力作为资本的流动功能,却没有正视劳动力流通后的户口问题;为什么中国农民前些年子女读书困难,就是因为户口的限制。在户口的限制下,多数成功的农民在城里买房后先解决的是子女或孙子孙女的户口;而自己的户口却依然保持在农村,这就是我们中国农民致富之路的根本表现。正因为如此,动员农民进城安家落户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因为农村现在迫切需要的是集约经济和规模经济,而分田到户刚好是它们的瓶颈。如果大量的农民进城安家落户,这个问题实际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社会应该给进城安家落户的人进行一次性补贴。

如果我们按照进入大城市每人二万元的补贴,那么小城市就可以补贴一万元;而进镇的补贴五千元。即使是进新农村而放弃土地的,也应该补贴二千元。通过这样的政策,使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土地整合后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春天。所以说如今再对种田进行补贴是不合适宜的,而对进城安家落户的农民进行一次性补贴才是发展方向。假如我们社会的农民百分之八十的进城了,我们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也就开始了;这就是我们农业自从分田到户后走了这么多年的弯路,重新走上振兴农业的唯一途径。

 

个人简介
一位从政府机关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再到民营与股份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理论与能力总是在最前排,而且成果又是最多的人。但因为对管理的执着,总是与潜规作斗争;结果失败的人总是我(请看日志连载)。正因为其黑色…
每日关注 更多
汪华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