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党生谈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研究

何党生 原创 | 2010-04-29 17:08 | 收藏 | 投票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看,涉及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区域旅游开发和示范区的地位:区域旅游开发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心地之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在他的《南德中心地》中研究了中心地与其周边旅游地的配置关系。50--60年代又进行了旅游区位研究,将影响区域旅游开发的区位因子概括为:气候、风景、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海岸、温泉和疗养地、艺术、经济设施、交通中心和中心地。60年代中叶以来,区域旅游开发一直是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夏威夷的旅游开发,加勒比海地区新旅游区(如墨西哥的坎昆)的开发、地中海沿岸地带(如法国地中海沿岸的朗格多克一鲁西荣区域、希腊沿海旅游地)的开发。中国旅游地理学是以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为主线发展起来的。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地方委托的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任务,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中国学者(陈传康等)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等理论,为我国区域旅游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示范区”位于安徽南部,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及安庆市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人。省政府在《关于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批复》中阐述了“示范区”在全省的地位:“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是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强省的需求,是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分工的需要,是适应旅游发展水平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安徽崛起的重大举措。”

  (2)、关于“示范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一是有关“示范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早在1984年,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卢村禾教授便对安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着安徽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章锦河、赵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6种分析技术,对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皖南旅游资源密集,品牌资源突出的重要结论,其中,世界级品牌资源2处,且文化类与自然类互为补充,国家顶级品牌旅游资源33处。研究黄山旅游资源的成果最为丰富:周秉根和吴莉淳运用多层次定量分析法,构建由3层共71项指标组成的体系,对黄山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并探讨了开发措施。周恺,王丽,汪德根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以“点—轴”理论和旅游地屏蔽理论为基础,提出黄山市旅游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构筑黄山市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关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建设。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七市提出加强合作,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安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试验区、中国区域文化旅游合作的示范区和全球知名的旅游文化展示区。徐健敏提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升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的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目的地”的总体要求,加快景区景点提升,大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区域联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3)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旅游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业。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旅游业也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发展时期,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协同性日益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一种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新领域、新业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的战略的主导方向之一。

  第二,国家将大力推进旅游文化创新,实现更大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今天在三亚出席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应以更主动的姿态、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为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旅游文化产业以旅游品牌与文化品牌、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旅游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成为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和提升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潮流。

  第三.安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安徽以其徽商文化的底蕴、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地位、大量的优势人才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聚焦优势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徽在“十二五”建设中,现代服务业是重点产业之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是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承接高端文化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是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

  第四,应对周边省市旅游文化产业崛起的竞争需要。近几年,伴随着国家扶持“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政策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周边的省市如江苏的无锡、常州、扬州、南京,浙江的杭州、宁波都把旅游文化产业列为发展重点,专门为争取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政策、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加快了发展的政策。

      因此,开展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研究,既是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和安徽十二五发展战略转型的要求,也是优化安徽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将有利于皖南地区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调研思路;

  (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用产业集群的理论,对“示范区”建设加以分析和阐述,从“示范区”区域角度上定义“示范区”内旅游集群,并分别是从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要素产业、旅游辅助产业三个层次,构建出“示范区”旅游产业集群网。

  (2)、主要观点,主要有:

    第一,关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战略,高端原创,抢占旅游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二是坚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打造一体化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三是坚持融合化发展战略,创造旅游+科技+工业+农业+创意+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将旅游与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化、城市化融合起来。四是坚持国际化战略,通过资本运行,实现“示范区”整体资源进军国际主流领域。五是加强区域互动,增强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对外辐射和影响力。六是科教兴旅战略。

  第二,“示范区”建设总体布局:一是体现以黄山为中心的思想。二是体现区域整体思想,,对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黟县、齐云山、歙县与以芜湖方特为代表的沿江发展轴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建立完整的、合理的旅游区域网络。三是设计区域旅游精品路线,如香港-黄山-太平湖-九华山-合肥、昆明-重庆-三峡-武汉-九华山-黄山-芜湖-南京-上海中国精华游、上海-芜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黟县—新安江名山秀水古城游、黄山—齐云山名山宗教游、黄山—黔县—齐云山一一屯溪— 县皖南旅游区全境游等。

  第三,关于“示范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一是在旅游资源产业上,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巩固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和个性化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促销力度,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着力塑造核心企业品牌,扩大美誉度;以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三是重视政府引导、强化规划布局,加强基础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四,关于“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充分有效合理地整合“示范区”资源,组建龙头企业,在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旅游文化企业群体,统一策划、统一实施;建立重点企业培育机制、专业人才培育机制。

  (3)调研思路: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个案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将重点学习研究安徽省“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对“示范区”旅游资源和路线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解析黄山和芜湖方特的个案。

  3.课题研究的创新程度和主要应用价值

  主要有:第一,将产业集群理论引入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在分析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要素产业和旅游辅助产业的基础上,提出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和相关对策。第二,将“示范区”的发展放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谋划,适应优化安徽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引入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本运作等超前独特的思维。第三,在“示范区”建设和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企业化运行的思路。课题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都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