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地产调控将使上万亿流向地产资金转向
新闻要点:严厉的地产调控将使多少资金流出?又将有多少原本准备流向地产的资金转向?答案是上万亿元。
本报从上海房地部门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6日,上海全市二手房挂牌总量为107751套,其中总价150万以上的房源为65387套。按照每套房200万元估算,当前仅上海市的中高端二手房挂牌总价,就在1300亿元以上。
易居中国一位人士透露,目前京、沪、广、深等大城市的新楼盘预定量,较新政前下降了60%以上,此外还有大量此前已预定客户的正纷纷选择违约、退房。统计显示,上海市去年的新增楼盘成交额度为2826亿元,按照下降60%推算,上海有将近1700亿元今年原本有望进入楼市的资金,在新政后望而却步。
全国的情况如何呢?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十条”颁布后约半个月的时间里,京、沪、穗、深、津五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环比增幅分别为49%、30%、17%、25%和16%。截止到5月5日,五大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与新政前一周相比回落87%、51%、87%、94%和59%。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挂牌的中高端二手房所沉淀的资金,多数具有从房产领域出逃的冲动。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原活跃在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流向其他领域,资金规模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而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房地产出现持续低靡,将会有更多投资地产的资金规模化的溢出。
与大量的社会资金、银行资金的迷茫相比,对投资市场十分敏感的温州炒房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掘金。温州市区大南路聚才黄金旗舰店负责人说,最近前来咨询和投资的客户增加到日均百人,是前几个月的2—3倍。4月份温州公园路“中国黄金”店销量比3月份上涨了150%,有炒房客一次购入150万元的实物投资金条。从2008年开始,温州就已经出现“黄金热”,在温州人的观念中,实物黄金就等同于货币。而由于大量资金进入黄金市场,今年以来,黄金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30%。
如果说有万亿资金从房产和股市中溢出,那么目前这些投资市场所能承载的资金最多只有1/3或者更少,仍然只是杯水车薪。
严厉的地产调控将使多少资金流出?又将有多少原本准备流向地产的资金转向?答案是上万亿元。
综合多家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5月6日,沪深两市资金整体表现为净流出,共流出资金约4175亿元。
没有迹象表明,这些资金大规模地回流进了银行;更没有迹象表明它们流向了实体经济。它们到哪里去了?清晰的流向并没有出现,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目前这些资金不知所措。比较残酷的推断是一部分财富或许会永久消失。
万亿资金将从地产流出
本报从上海房地部门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6日,上海全市二手房挂牌总量为107751套,其中总价150万以上的房源为65387套。按照每套房200万元估算,当前仅上海市的中高端二手房挂牌总价,就在1300亿元以上。
易居中国一位人士透露,目前京、沪、广、深等大城市的新楼盘预定量,较新政前下降了60%以上,此外还有大量此前已预定客户的正纷纷选择违约、退房。统计显示,上海市去年的新增楼盘成交额度为2826亿元,按照下降60%推算,上海有将近1700亿元今年原本有望进入楼市的资金,在新政后望而却步。
全国的情况如何呢?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十条”颁布后约半个月的时间里,京、沪、穗、深、津五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环比增幅分别为49%、30%、17%、25%和16%。截止到5月5日,五大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与新政前一周相比回落87%、51%、87%、94%和59%。调查显示:大部分投资房产的人士寄希望于地产新政无法长期执行,地产在低靡一段时间之后仍将重拾升势;而个别炒房人却选择了当下大量抛盘,希望趁高点抛出,等出现相对低点再进入;还有一些原本计划进入楼市的资金开始另作打算。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挂牌的中高端二手房所沉淀的资金,多数具有从房产领域出逃的冲动。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原活跃在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流向其他领域,资金规模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而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房地产出现持续低靡,将会有更多投资地产的资金规模化的溢出。
“房产如果持续低迷一年,估计至少会有上万亿资金从地产流出。”一位专业投资地产的机构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财富效应弱化
市场原本以为房市被打压,炒房资金进入股市的传统资金流动方向将会再现;但事实却是,自“国十条”出台之后,股票市场爆跌400点,股市资金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在减少。
综合多家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5月6日,沪深两市资金整体表现为流出,共流出资金约4175亿元,其中主力资金流出436亿元,散户资金流出3739亿元。
事实上,在2006年之前,地产和股票两大市场一直存在“跷跷板”效应,地产低迷会造成股市的上涨;反之亦然。“但资本市场改变了一切,流动性泛滥使股市和房价放量齐涨,整个社会财富呈爆炸式增长,打破了房产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从而使得两个市场根据货币流动性的松紧,呈现正相关波动。”上述投资界人士解释。
现在,当流动性紧缩成为普遍的市场预期时,股票和房产同步下跌,“股票的去泡沫化,房产的去杠杆化,大量资金没有有效的投资市场可去。”
不仅从房市、股市溢出来的钱没有有效的投资市场可去,就连银行放贷都没有安全的去处。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本报,去年银行的思路就是沿着国家的政策方向,投基础设施建设,但现在这一块已经没法投了;房产也被打压,银行现在都不知道钱往哪里投。
今年以来,银监会出台了系列收缩贷款的规定,“其实背后的意思是,政策层认为,去年的四万亿投资根本没有多少进入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坏,四万亿投资实际上过多了,这才有了今年的紧缩。尤其是对资产价格的大力打压。”上述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聪明的钱
与大量的社会资金、银行资金的迷茫相比,对投资市场十分敏感的温州炒房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掘金。
温州市区大南路聚才黄金旗舰店负责人说,最近前来咨询和投资的客户增加到日均百人,是前几个月的2—3倍。4月份温州公园路“中国黄金”店销量比3月份上涨了150%,有炒房客一次购入150万元的实物投资金条。
从2008年开始,温州就已经出现“黄金热”,在温州人的观念中,实物黄金就等同于货币。而由于大量资金进入黄金市场,今年以来,黄金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30%。
与买黄金的容易程度相比,进入私募股权投资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则有相当的门槛。一位阳光私募的信托人对记者表示,他将自己手上的四套房产在去年年底全部出售,全部申购了四家阳光私募的信托计划,他期望的回报是每年10%,“比起房产投资来说,10%的回报并不高,但是现在投资越来越难,每年10%正回报已是相当高。”
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担保公司是江浙一带房产退出资金的另一意向性出路。上海一位律师告诉记者,最近一些老板都来咨询做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则问题。但是监管部门对金融牌照控制得很紧,所以这些老板只好去做地方政府可以审批的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担保公司。
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开始变得日趋活跃,将民间借贷转化成为建立阳光化的公开资金市场是政府引导的方向,已经有相当多的资金参与其中。
来自私募股权投资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共募资完成基金125只,募集完成基金数量同比上升6.8%;募集完成规模123.33亿美元,中资基金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过外资基金。
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对记者表示,他认为今年股市仍然会有机会,现在属于非理性下跌;另外,和经济周期不相关的艺术品市场也会有大机会。他所投资的一幅油画,4年以前730万,而在今年已经有人出价1.3亿。
如果说有万亿资金从房产和股市中溢出,那么目前这些投资市场所能承载的资金最多只有1/3或者更少,仍然只是杯水车薪。
部分财富被消亡
“如果这一轮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是必然的,那么也必然会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部分财富会消亡在其中。”某投资人表示,比如,现在手上仍然持有大量房产的投资人,房产缩水部分,未来变现的损失部分,股市中蒸发掉的钱,都将导致大量财富消亡;还有一部分从这些投资市场出来的资金由于茫然和无序,而错失投资机会和保值机会。
5月13日电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政策出台当日,已经有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向记者询问,金融领域是否真的会对民营资本开放。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曾经不断的出台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各种领域。
但事实上,2005年以来,国内却掀起了新一轮国有化的浪潮,不仅是传统的国有资本垄断领域,国资在大步伐的迈进,即使连原来的民营资本占据一席之地的领域,如酒店、商贸流通、地产都已经大规模的被国有资本所占领。
“这次真的会对民营资本开放吗?而进入的门槛会不会设置得很高?”被溢出的资本或许都想知道答案。
国务院发文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新闻要点: 中国政府网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意见》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中国政府网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意见》明确提出,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意见》提出,国有资本要把投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意见》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意见》要求,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
二、 产业要闻
一线城市楼市加速调整 价格明显回落
新闻要点: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显现期待中的积极效果,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对35个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上周(5月3日-5月9日),有26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跌。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已出现明显回落。
北京:自新的调控措施出台以来,北京楼市成交量大跌已经成为事实,并率先在新开楼盘销售现场体现出来,目前已经反映到统计数据。根据北京地房产交易官方网站最统计数据,5月6日以来,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网签量连续4天(剔除保障性房),分别只有126套、141套、164套、114套。
上海:昨天,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上海商品房成交面积17.9万平方米,比前周下跌20%;成交均价为1980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6%。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7.1万平方米,环比大跌35%,创下近5年来成交面积最低水平;成交均价为2511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
深圳:深圳楼市调控细则上周最终落地,楼市调整局面也进一步加剧。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统计,上周深圳一手房市场共成交290套,环比上升8.2%;成交均价为19271元/平米,环比下降25.4%;二手房市场上周共成交2509套,环比下降35.3%。一、二手房总成交2799套,环比下降32.5%。
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显现期待中的积极效果,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对35个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上周(5月3日-5月9日),有26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跌。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已出现明显回落。
北京 成交量接近“冰点”
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的网签量接近2008年的成交量“冰点”,单日签约量仅百余套,房价下调压力也进一步加大。记者昨天了解到,最近几天,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网签量连续收低,其中5月9日只有114套。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北京楼市成交量已接近冰点。
记者注意到,自新的调控措施出台以来,北京楼市成交量大跌已经成为事实,并率先在新开楼盘销售现场体现出来,目前已经反映到统计数据。根据北京地房产交易官方网站最统计数据,5月6日以来,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网签量连续4天(剔除保障性房),分别只有126套、141套、164套、114套。
对此,业内专家和研究机构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差别化信房信贷政策比2007年更为严格,2季度预期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也逐步加大。因此,预计部分城市,尤其是3月下旬房价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将会下调。”房地产专家、RIECO工作室任荣荣博士说。
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则分析指出,目前来谈楼市调控是否到位为时尚早。她认为,楼市调整正处于第一阶段,即成交量大跌,并且“地王”现象已经不再出现,土地价格在热点城市开始下降。房价仅仅是停止上涨了,等其真正调整到位还要有一段时间。“房价下调首先要挤出‘虚高部分’,比如北京通州出现过过快上涨,这种‘虚高’就应该挤出去。”聂梅生说。
记者注意到,北京部分区域房价已经有明显下调。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目前北京望京的二手房均价为22000元,比4月中旬最高点时的25000元,下跌超过12%,其中部分小区下跌幅度甚至超过25%。
上海 成交价格环比下跌
昨天,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上海商品房成交面积17.9万平方米,比前周下跌20%;成交均价为1980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6%。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7.1万平方米,环比大跌35%,创下近5年来成交面积最低水平;成交均价为2511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
“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连续3周跌幅超过30%,已和2008年9、10月份楼市低迷时期成交量相当。”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指出,上周无一楼盘成交面积高于4000平方米,但成交均价已连续3周高于2.5万元,原因主要是楼盘价格依然偏高以及部分楼盘虽然价格下调,但在新政影响下成交偏少。
另外,上周上海商品房新增供应面积为24.8万平方米,环比大跌46%;其中,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为13.3万平方米,环比大跌43%,仅相当于去年周均水平的一半。业内认为,楼市调整初期开发商的策略还是捂盘为主,不过新增面积高于成交面积意味着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产生。
二手房方面,来自易居臣信市场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新政出台后市场快速转冷,4月上海二手住宅共成交19989套,比3月增长24.6%,其中,4月下半月成交套数较上半月减少近三成。
易居臣信市场研究中心杨晨青表示,本次新政力度之强为历年来罕见,买方观望气氛已经形成,市场成交量出现拐点已成定局,而市场从成交量下滑到价格回落通常需要一个传导过程,预计二手住宅均价在未来3-4个月中的走势大致将是:从惯性上涨、触顶、僵持到回落,而真正出现房价普跌则可能要到三季度末。
深圳 一手房价下跌25%
深圳楼市调控细则上周最终落地,楼市调整局面也进一步加剧。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统计,上周深圳一手房市场共成交290套,环比上升8.2%;成交均价为19271元/平米,环比下降25.4%;二手房市场上周共成交2509套,环比下降35.3%。一、二手房总成交2799套,环比下降32.5%。
一手房市场呈现“价跌量微升”的局面。“290套的成交量依然处于低位,环比上涨只是正常的波动,市场并未走出低迷。”世联地产研究总监王海斌向记者表示。而持续几周的低成交量让一直坚挺的房价也出现明显下降。上周深圳一手房成交均价1927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5.4%。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杨奕向记者表示,上周价格的下降并不仅仅是受楼盘结构的影响,从上周开始确实有不少楼盘出现降价销售。
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则继续大幅下挫。深圳二手房市场上周共成交2509套,环比下降35.3%。中原地产等多个机构都表示,目前二手房成交量只有平常的20%,下跌幅度达到80%。
上周四,深圳市楼市调控细则出台,调控力度比预期中要温和不少。相关负责人在细则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因为目前中央的政策已经见效,深圳市场已经处于底部。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温和态度,可能导致深圳成交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从底部反弹。
“细则刚刚出台,需要一个传导期,目前还很难看出成交量上的变化。”杨奕表示,随着开发商定价更为合理,近期成交量可能将从底部反弹。
楼市降温催冷钢铁家居等上下游产业
新闻要点:骤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把低温传导至钢铁、水泥、家居等相关产业。房地产业是中国钢铁下游最大的消费行业,其走势还关联着多个产业的发展。家电、机械、汽车等均与房地产有较高的连带效应。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产钢5.6亿吨,其中36.1%流向了房屋工程行业。“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将从多个层面打击钢铁市场需求。”中国联合商务网行业钢铁分析师张平告诉本报。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当年第四季度,中国钢铁企业开始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并大范围减产、停产。
在房地产行业,除了钢铁以外,水泥亦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房地产新政对水泥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估计需求量可能下降5%-10%。”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张剑星认为,由于短时间内地产商还会继续进行施工建设,所以房地产新政目前反应还不太明显,需要3~5个月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楼市调控,也让家居行业乐不起来。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月星集团董事长丁佐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下楼市政策打压力度空前,上游房地产销售清淡将直接影响下游的家具建材装饰业。房屋成交量的下降使得可装修面积总量急剧缩水,家居市场销售预期也将受到挫折。
骤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把低温传导至钢铁、水泥、家居等相关产业。本周4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将发布。由于去年上半年基数较低,业内普遍对4月数据预期乐观;但从环比角度看,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已经到顶,而下半年经济将进入减速通道。
今年一路上升的钢价开始掉头向下,到4月底主要钢材价格跌幅达数百元,钢铁股也节节下跌,这主要是源于对需求的悲观。“这将直接导致用钢需求的下降。”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这样评价楼市新政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而且冲击非常大,今年下半年市场将明显不如上半年。”而在水泥、家居等行业,影响要滞后一些。但业界认为,也就几个月的缓冲期。
钢铁:钢价股价提前反应
新政出台一段时间后,中国主要钢铁研究机构均对此进行了评估,有的认为新政对钢铁市场并没有太大影响,甚至认为抑制房价是钢材市场的利多因素。
但实业界却普遍比较悲观。沈文荣表示:“如果房地产新政持续下去,明后年对钢铁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沈文荣领导的沙钢集团主要生产建筑钢材,此轮房地产调整对其冲击最大。
虽然太钢集团的主要产品是不锈钢,但是这家公司也感受到了压力。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地产新政对销售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企业界也有比较乐观的。宝钢研究院情报中心研究员李国团认为,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中长期钢铁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但他认为,开发商短期不太可能趁房价尚未明显回调时加大开工力度。
房地产业是中国钢铁下游最大的消费行业,其走势还关联着多个产业的发展。家电、机械、汽车等均与房地产有较高的连带效应。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产钢5.6亿吨,其中36.1%流向了房屋工程行业。“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将从多个层面打击钢铁市场需求。”中国联合商务网行业钢铁分析师张平告诉本报。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当年第四季度,中国钢铁企业开始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并大范围减产、停产。
张平认为,在缺乏建筑耗钢的拉动后,钢铁消费的重心必将向工业耗钢转移,但由于内需可能面临的逐渐下降形势,工业耗钢的主要动力变成了出口,而出口的形势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水泥:产能过剩雪上加霜
不过,张剑星认为,由于短时间内地产商还会继续进行施工建设,所以房地产新政目前反应还不太明显,需要3~5个月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需求的下降,给原本就过剩的水泥行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去年全年,中国水泥产量16.3亿吨,同比增长17.9%。水泥是被国务院多次点名的主要产能过剩行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水泥产能已达19.6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
虽然水泥行业将受到冲击,但在张剑星看来,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将明显大于水泥行业,因为房地产在水泥行业所占比重要小于钢铁行业。
天相投资分析师认为,今年水泥需求可能面临短期的房地产调整,及长期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但考虑前期开工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对2010年全国水泥需求情况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天相投资分析师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水泥企业影响不同。在东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在中西部等地区,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低于25%,其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冲击预计较小。
未雨绸缪。“接下来,我们将加快下游的开拓,如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争取安居工程、廉租房、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张剑星说。
家居:两三个月后即受“株连”
楼市调控,也让家居行业乐不起来。昨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月星集团董事长丁佐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下楼市政策打压力度空前,上游房地产销售清淡将直接影响下游的家具建材装饰业。房屋成交量的下降使得可装修面积总量急剧缩水,家居市场销售预期也将受到挫折。
作为大规模家居连锁卖场的董事长,丁佐宏向本报记者表示,家具行业、家纺行业、餐厨用品行业、装修业、装饰行业等在内的细分家居行业会有2-3个月的滞后期。
丽舍是来自台湾地区的一家欧美进口高级厨卫家具代理公司。丽舍上海公司行销部经理告诉记者,在通常情况下,买房与装修并非同时进行,因此家居行业对楼市政策变化的反应是滞后于房地产行业的。在这段滞后期内,家居企业可以适当调整短期营销策略,将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消化至最小。
此外,丁佐宏还认为,目前的中国家居连锁卖场行业,出现了卖场面积过剩、恶性竞争升级的系统性风险。在此番楼市调控面前,前期比较激进的家居卖场可能会在现金流、利润贡献等方面承受较大压力。
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表示,北京望京是今年年初房价上涨最迅速的区域之一,投资客比例比较高,目前来看,其房价面临进一步调整压力。
在房地产行业,除了钢铁以外,水泥亦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房地产新政对水泥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估计需求量可能下降5%-10%。”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