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VS皖江:谁能领先一步?(5)

罗天昊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05-23 17:34 | 收藏 | 投票

                  资金来源:产业吸引VS开放创新

 

罗天昊

 

    皖江城市带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都是搭上去年以来中国批量生窜的12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而这既是一种幸运,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不幸。

 

    本次出笼的十几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与早期沿海的区域发展战略,存在着很大不同。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逐步确立,其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亦广阔。如,以行政性区域振兴计划而言,从深圳在70年代末设立特区,到90年代初的浦东开放,以及到21世纪之后的天津滨海新区,中间间隔均有十余年,这样,每一个国家战略,中央政府都可集中全国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投入, 并且在可以有针对性研究一些优惠政策。如,深圳特区更多获得政策创新支持,而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则获得了力量的财政支持,以及中央企业的倾斜。以自由式区域发展规划而言,珠三角战略,开发海南,长三角战略,更是跨度巨大,并且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与磨合。

 

    30年前是将优惠政策和资源向沿海地区倾斜,这种优惠是特殊的,定向的,集中的;而在去年的12个新的规划中,则更象是天女散花,各个规划区雨露均沾,均难以获得特殊照顾。而这种大面积的“优惠政策”,使各自的优势抵消,只有相对意义没有绝对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皖江城市带,还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未来获得来自中央的财政支持,以及获得的特殊优惠政策,都是极其有限的。与以往的国家级开发区相比,都将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两大区域的资金来源,除有限的中央政府投入外,更多的可能是需要自筹资金。

 

    由于区域特性的不同,皖江城市带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资金来源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皖江城市带确立了六大产业基地,其工业具有配套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地方的企业投资。

 

    随着中盐在2009年率先投资合肥,中铝则看重了皖江城市带汽车业发展带来的铝业需求,中航工业、中石油、国投集团等央企纷纷赴皖进行调研,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更率105家央企参加安徽省与中央企业调整结构合作发展会议,签署合作意向180多个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过6000亿元。

 

    而除央企外,其它经济区域的企业,亦纷纷投资皖江城市带。淮北矿业投资的安徽定远大型盐化工项目,总投资达160亿元,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出现了投资的“羊群效应”,获得的地方企业投资,已近2000亿。

 

    而在江西省的计划中,鄱阳湖生态区的前期投入,需要1.5万亿。这笔巨款,更需要其开放投资,争取比较宽松的金融政策。才可以实现。

 

    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生态建设以及湖区、老区的农(渔、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转移支付,一是在基础建设和环保项目中的财政拨款,如鄱阳湖枢纽工程,湖水治理资金等,另外,则是在铁路、公路、机场、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在南昌、九江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

 

    鄱阳湖自筹资金主要途径之一,是利用银行贷款和投资。目前,鄱阳湖区乃至整个江西,都比较缺少大的中央级银行,其借助力量,更多是商业银行,未来,鄱阳湖将组建10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同时,鄱阳湖作为世界知名的生态区,可以谋求世界银行的支持,目前,正拟定争取利用银行贷款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九江环鄱阳湖区域和修河源头的13个县、市、区均将受益。

 

    此外,在目前银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面临下滑的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行政府债券。同时,大面积开放民间投资,如,筹建“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或者各地的污水治理基金等,广泛吸引社会投资。

 

    鄱阳湖生态区急需获得金融政策方面的宽松政策,如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民间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打造南昌等区域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等。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争取国家保监会在江西设立农业、环境和科技保险等专业保险品种等。

 

 

luotianhao999@sina.com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个人简介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城邦及企业竞争战略;新的商业思想与商业模式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