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或二次探底 中国面临两难选择

练生春 原创 | 2010-05-25 00:3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全球经济研判: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基础并不牢固。世界各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振了市场信心,并通过保持低利率变相为生产部门提供补贴从而粉饰了GDP的增长数据,但这只是暂时的掩盖了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通过刺激政策彻底解决未来两年内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再次依靠消费回升,不同于危机前资产通胀带来的迷惑性收入增长,这次依靠的更多是储蓄率的下降,但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未来的资产收益无力支持储蓄率下降,就业问题在未来几年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且货币的过度扩张不仅没有让资产泡沫调整到位,还孕育了新一轮的资产泡沫隐忧,也就是说危机可能再度上演。

    欧洲的情况更不容乐观,除了需求持续低迷  还普遍存在债务问题。除了已经浮出水面的冰岛和希腊,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国家都普遍存在债务问题,IFM出手援救希腊危机显示欧元区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难以为继,经济二次探底的几率在增大。

    2010年以来东亚经济体GDP都呈现了强劲的增长,但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将其增长复苏归功于由美国消费和中国投资增长带动的出口增长,这又回到了危机前的情景。一方面美国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值得质疑,另一方面中国的投资组合中,房地产项目支出远远大于基础设施支出,这是在用一个新的房地产泡沫取代美国泡沫,全球经济的体质并没有在这次危机中凤凰涅槃而得到明显的改观。 

国内经济展望: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苗头,多年积累的资产泡沫在低利率和宽松货币的刺激下不断发酵;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已经产生高度依赖,作为银行最大贷款客户的国有企业对央行的加息政策高度敏感,而为了消化原材料和资产价格上升与高工资的不利影响,制造业不断摊薄的利润率也挫伤了人民币升值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政府在考虑退出刺激经济、加息与人民币升值的政策时瞻前顾后。“新36条”试图将民间资本引入垄断性行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务院谋划打开中国经济困局的新解,其实际效果则要视执行的力度和中央的决心而定。

    因此,考虑到中国保增长的决心不可动摇,未来几年政府更可能主要依赖税收等行政性手段来控制资产泡沫,在世界经济前景明朗之前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根据通货膨胀水平在适当的时候加息,也有可能通过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化解通胀风险,而人民币升值即使会有幅度也不大。 

个人简介
研究员,经济学硕士,法学学士。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后赴韩国留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研究部门和台资投资银行研究部、知名财经媒体、商业银行战略规划部门工作,2010年起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课题…
每日关注 更多
练生春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