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汇改

程实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10-06-23 08:2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解读汇改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总体复苏态势为汇改重启提供了有利契机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一方面,虽然金融风险并未彻底出清,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还尚存悬念,但金融海啸已经基本平息,系统性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已经微乎其微,国际银行业渡过生存性危机并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全球金融体系的能力建设则重回平稳的轨道,全球金融监管的深入改革也正渐次推进。另一方面,虽然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尚未彻底消除,但前期大规模金融救助政策和经济刺激政策已帮助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出衰退,进入新的复苏阶段,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0%、0.5%、5.0%、8.6%和11.9%;根据IMF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2%,大幅高于2009年的-0.6%。全球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二)全球跨境资本流向多元化趋势降低了汇改重启的风险

随着实体经济的普遍复苏,全球跨境资本流向的多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不同于以往更多地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当前全球跨境资本倾向于在美国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建立分散化资产组合,以期在分享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利益的同时减小不确定性丛生带来的投资风险。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约为92亿美元,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资本净流入。据EPFR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流入新兴市场债市股市资金总计达188.7亿美元,其中债市流入资金约114.3亿美元,股市流入资金约74.4亿美元。而随着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国际黄金原油价格也大幅上涨,截至2010年6月21日,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和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1233.7美元/盎司和77.42美元/桶,分别较一个月前上涨了4.8%和9.59%。全球跨境资本流向多元化降低了人民币汇率由于跨境资本大进大出而宽幅波动的可能性,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的市场风险。

(三)美元中短期强势减小了新兴市场货币的升值压力

2010年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扩散导致美元币值大幅走强,截至2010年6月21日,美元指数收于85.94点,较2009年末上升了10.29%。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实行了实际盯住美元的特殊汇率制度安排,因此年初以来的美元升值导致其被动对一篮子货币升值。根据BIS的数据,2010年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为119.99点,较4月上升3.36%,自年初以来上升5.49%。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元指数的同步上升导致新兴市场货币的升值预期有所下降,12个月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所反映的市场对人民币未来一年的升值预期已从4月的3%降至1.3%左右。升值预期和升值压力的下降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启提供了有利契机。

(四)汇改重启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减轻通胀压力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持续性得到增强。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这一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正如李克强副总理在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求是》中撰文指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两个字上下功夫、见实效”[1]。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此外,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减少央行被动投放货币的压力,保障物价水平和金融市场的中长期稳定。因此,当前重启汇改是适应中长期经济发展需要和短期宏观调控需要的必要举措。

(五)适时重启汇改有利于把握“以我为主”的主动权

2010年6月25日至27日,八国集团(G8)和二十国集团(G20)联合峰会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财政巩固与金融业改革将是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届时,G8和G20成员国将对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退出进行协调,并讨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未来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在本次会议召开前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把握“以我为主”的主动权,坚持汇改的“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多伦多峰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财政巩固政策协调的核心议题上,并在合作氛围改善的背景下达成更多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健复苏的实质性共识。

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

虽然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性措施,但笔者细致解读“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答记者问”后认为,本次汇改重启隐含了一些重要的趋势性信息:

(一)顺势而为,以我为主,对外传递重启汇改的信号

在6月19日的新闻公告中,人民银行对外明确表明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态度,这种明确表态不仅消除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未来变化的种种猜疑,表明了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改以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的决心。还显示了我国汇率政策变化“顺势而为”的特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后危机时代正式开启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危机模式”转向“后危机模式”,打破危机时期实际盯住美元的特殊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二)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的深层原因是:其一,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并无太大偏差;其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将延续渐进性原则,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保持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就业更多向服务业转移。

(三)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强调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原因是:其一,危机时期实际盯住美元的特殊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后危机时代的大势所趋,随着中短期美元强势的延续,实际盯住美元的风险可能已经大于潜在的收益;其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同时,资本往来也呈现多样化和多区域特征。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如果盯住单一货币变化,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及其变化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

(四)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减少央行的被动干预

虽然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也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并无太大偏差,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但人民银行明确表示:“要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减少央行的被动干预。

(五)发挥汇率政策的经济调节作用,注重政策搭配

一方面,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方面,汇率可以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汇率浮动促使出口从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长了生产链条,细化了分工,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利于优化资源在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间的配置,当前有助于就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也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等问题不可能单靠汇率解决,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来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扩大消费内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和领域,加快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升经济效率和内生增长动力;要继续加大进口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便利“走出去”投资和居民购汇用汇。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非法外汇资金的查处力度。

 

 

 

 



[1] 详见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李克强副总理的署名文章《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个人简介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程实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