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情动态(第7期)

何党生 原创 | 2010-07-23 08:07 | 收藏 | 投票

 

☆ 高层言论

今年我市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狠抓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大力开发高效节能产品;切实加强用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全民行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责任,细化措施,确保完成节能工作任务.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敬农62在全省节能工作会议上讲话(编辑点评:我市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市2009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08年下降约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2009年底,我市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87.4%,超时序进度7.4个百分点。)

推进创业富民战略是创富于民、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使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研发、销售等两端延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经过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积累了一定的民间资本,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全民创业,把储蓄性资金变为生产性资金。鼓励全民创业,首先要符合绿色环保、市容管理等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力争在载体建设上有突破,想方设法降低创业门槛,创造良好平台。加大对电子软件、物联网、传感网、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在实践中发现创新创业的能人和领军人才,扶持其创业发展,尽力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各县区要积极组建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扶持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市委书记陈树隆75在推进创业富民战略调研会上强调(编辑点评:创业富民是我市六大战略之一,也是“草根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6月,我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84个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之一,为大力推动实施创业富民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专门赴镇江考察取经,并着手制定我市《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战略目标、创业主体、载体建设、优惠政策等内容,进一步拓展创业空间、打破行业壁垒、鼓励全民创业。目前,《实施意见》正在修改完善中,将于近期颁布实施。)

     中国软件公司人才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是国内重点大型软件企业之一。此次双方展开的战略合作,对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芜湖的发展关键要在字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实效,真正把经济结构调高、调新、调优、调强。陈树隆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战略合作,精心谋划,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企业在芜做大做强。

      ——陈树隆在市政府与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致辞。(编辑点评:根据战略合作约定,中国软件公司将在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国软件芜湖服务外包园”,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同时,承接我市“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和骨干企业IT外包业务,形成以芜湖为核心,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应用先行区,服务全国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

市情动态

目前我市共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4家、创业板3家、中小板1家。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上市公司总融资2157亿元,再融资1732亿元,均位列全省第二。

芜湖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6亿元提升到2009年的902亿元,年均增长14.2%。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电器3个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同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的亮点和投资热点,现代仓储物流、创意动漫信息、金融咨询服务等产业投资明显加快。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芜湖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芜湖将投入28.5亿元,实施38项民生工程,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73在领导、专家和媒体嘉宾的见证下,在奇瑞碰撞安全实验室进行了奇瑞汽车试验技术中心的首次实车碰撞试验,这也是国内采用美标30度角两车实车碰撞的“中国第一碰”。

20082009年两年,我市专利申请年均递增7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年均递增25%以上,2009年,我市专利授权量首次居全省第一。两年来,全市省著名商标新增46件,驰名商标新增2件,全国名牌新增5个,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的专利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359亿元,奇瑞公司的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作价入股收益达15亿元,实现了中国民族品牌汽车企业以知识产权入股与欧美企业合资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我市拥有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7家。我市省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数居全省第一。(编辑点评:20083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两年来,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9年,市辖三县四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芜湖县、繁昌县和弋江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近年来,我市出台并实施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依托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文化创意深加工农产品,以一村一品块状特色经济为主的文化创意农业逐步兴起,并初显规模。随着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其创意因素不断增加,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涌现出大浦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阳光半岛休闲度假别墅区、陶辛水韵休闲观光旅游区、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等一批文化创意农业典型。

★专家论坛            谈“学术功底”

王东京1

前文说,党校教员讲课需三戒:一戒空对空:二戒就事论事:.三戒人云亦云。话虽好说,然而知易行难,真正做起来不容易。总地讲,党校讲课我以为要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不结合历史与现实讲理论,理论没有针对性,那是无的放矢;而离开理论与历史讲现实,又难免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学员评价某堂课讲得好,通常是三个维度结合得好,否则顾此失彼,就算你口才再棒,学员也会觉得美中不足。

之所以要强调这三个维度,是因为在我看来教员讲课的思想性确实要比口才重要。10多年前我在经济学部管教学时,杨春贵副校长就曾对我说过,教员讲课思想性是第一位的,口才在其次。是的,我也有同感。只要你有研究,哪怕有点口吃也无妨,学员也肯定;若对问题无研究,即使你口若悬河,学员也不会认可。事实上,这些年党校有些课学员评价不高,大多不是教员口才差,也不在教员的表达风格,我曾听过张绪文教授的课,也听过陈雪薇教授的课,论风格,两位教授迥异,可学员既欢迎张绪文,又叫好陈雪薇。为什么?说到底学员注重的还是讲课的科研含量。

言归正传,还是谈学术功底吧。所谓学术功底,通俗地讲,就是书底子。不读大量的书,没有书垫底,就不可能有深厚的学术功力。在党校任教,大家肯定要读书,这点毫无疑问。问题是党校教员应该读哪些书?我个人的体会,最该读的是经典与历史。为何要读经典与历史?因为经典是前人浓缩了的智慧,至少已经过数十年,上百年的打磨,颠扑不破。这样,读了经典,我们就有了看世界的理论参照。读历史也如此。历史是一面镜子,懂得历史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教员若不懂历史,就好比行走在深山里找不见路标,没人给带路,迟早要迷失方向。

这样看,一个教员学术功底如何,其实就取决于是否熟读了经典与历史。也许有人问,为何一定要用经典与历史来构筑学术功底呢?读当代人的书也不也很有用么?我的回答是,当代人的书当然要读,但却不是构成功底的要素,读今天的论著,虽然可开阔视野,启发思考,但这类著作多是一家之言,未经时间考验,日后极有可能被推翻。由于没有得到普遍认同,不具权威性,所以不能作为观察现实的坐标。而经典与历史不同,经典已经固化了,历史也是死的,无论将来过去多少年多少代,经典不能改写,历史也不会改变。它们是结晶了智慧与知识,这才是我们做学问的功底。另一方面,对党校教员来说,唯有读经典与历史,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境界,在讲台上你才能举重若轻。设想一下,假若讲解某个现实问题,你既有经典理论的指引,又有历史经验的佐证,讲起来你是不是会很自信、很潇洒?所谓胸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读得多了,你更加自信,气质也会跟着提升,若再加上必要的讲课技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你的课一定是满堂彩。我留心过,有的教员讲课学员不爱听,其重要原因就是既缺乏经典武装,讲不透;又缺乏历史参照,讲不活。这就好比盖房子,若无好的设计图纸,又无砖瓦灰石,怎能把房子盖漂亮呢?换句话说,如果教员理论上不占优势,与学员在同一平面上说事,你的课是很难博得掌声的。

再说理论联系实际。上文讲到,教员上课要把握三个维度,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借助理论维度与历史维度来研究现实维度的问题。如果把理论维度作为纵坐标,历史维度作为横坐标,有了这两个坐标,那么我们就可大致确定现实维度的方位。有个问题需要提点一下,不少人以为,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针对具体的事件开药方,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要知道,具体的事件日新月异,总在变化,比如去年房价大跌,今年房价又大涨,若上学期你给学员讲怎么救房市,这学期又给学员讲如何打压房价,如此联系实际,你疲于奔命,学员也无所适从,到头来怕是费力不讨好,甚至授人笑柄。那么究竟该怎样联系实际呢?让我先举个例子吧。比如用枪打鸟,鸟就是我们要联系的那个实际,经典就是枪与子弹,而历史经验,就是眼睛、准星,目标三点一线才能击中鸟。现在我们有了枪和子弹(经典),瞄准方法(历史经验)也有了,可就是那个鸟(目标)不好把握,因为鸟是飞动的,活靶难打,怎么办?我想到的办法,就是要等那个鸟停下来,只要它停住,我们就可在固定的位置打固定的目标。问题在于,鸟何时会停下来?会停在什么地方?懂点历史的人知道,鸟通常会在夜里归巢,这样,我们就直接打鸟巢好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我想说的是,联系实际不必直接联系某件具体的事,而是要联系背后的政策与机制。政策与机制就是那个鸟巢,具体的事会不断变动,可政策与机制相对稳定,只要抓住政策与机制,咬住青山,讲课的针对性照样有,而理论分析的命中率则可大大提高。把理论联系实际定位为理论联系政策(机制),是我多年来讲课的心得,管用不管用不敢保证,不过若有哪位教员正为联系实际犯难,我想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的。

 

●讲堂辑要    39期青干班教学指导组工作总结

党建党史教研室

     在主体班设立教学指导组是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本教研室承担了第3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教学指导工作,截止目前,该培训班学员已圆满结业,指导组工作暂告一段落,现将本教学指导组各项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总结:

一、教学指导组履职情况

1、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全情投入

本学期开学之初,作为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首批参与实践者,我们教研室首次承担青干班教学指导组这项全新的工作。指导组所有成员很快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开创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以及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种原因,指导组所有成员迅速转变观念、进入角色,并端正了工作态度,在全过程中倾注了较大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全情投入,为我们顺利圆满完成此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  工作成效:成效明显、可圈可点

本学期在教学指导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履行指导组各项职责,圆满完成了指导组各项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堂听课率达到100%,听课笔记及学员反馈意见记录详实。我们在开班之初就随堂听课值班表,每天一位教师跟班听课,并及时了解和记录学员建议和意见,从始至终无丝毫懈怠。其次,认真组织开展学员论坛,顺利完成研究式论文指导工作。学员论坛是我校多年来的特色论坛之一,对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帮助。本学期我们作为教学指导组,全程参与了青干班的小组讨论及论坛,每一小组指派一位教员全程参与学员小组研讨及推荐环节,并结合每一期的论坛主题有针对性的为学员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青干班两期学员论坛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广大学员都把论坛看作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加强交流的平台,学员的积极性及主动参与的热情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们指导组成员还积极、认真、负责的圆满完成了学员研究式论文的指导工作。再次,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开创性地组织策划实施了以“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本学期,我们作为青干班教学指导组义不容辞的承担了策划实施体验式教学的重任。这对于我们全体成员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针对如何策划组织好此次教学活动,使之较为圆满的开展,本指导组所有成员多次集体协商,群策群力、不遗余力、最终基本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了使广大学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应对自如,我们还特别邀请了芜湖市广电总台副台长章祥龙亲自为学员做了一次较有针对性的专题辅导报告,使广大学员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应当保持的基本态度及相关技巧,为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和教务处、广大学员在充分交流、讨论、碰撞、揣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角色扮演的具体实施方案,最终确定了分组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教学形式,从而保证了此次体验式教学的成功实施。应当说,从最终的教学效果来看,此次体验式教学是基本成功的,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参与热情,绝大多数学员积极参与到了此次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来,使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了近乎真实的体验,对于今后提高自身面对媒体的能力有较大帮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  工作收获:感触良多、收益颇丰

我们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也得到了诸多有益的收获,可以说感慨良多,收益颇丰。首先,这是一个长时间、多角度与学员交流的绝佳平台。以往我们的教员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长期处于一种与学员缺乏沟通、缺乏相互了解、基本与学员脱节的不良状态,这对于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此次,利用指导组成员跟班学习的机会,我们大部分教员和学员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交流氛围,相互了解和交流较之以往有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学员所需、所想、所感,从而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此外,在和学员三个月的交流中,我们和一些学员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这为今后在更多领域内彼此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学员意见和建议反馈

在承担教学指导组工作工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学员的真实想法以及对我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总体来讲,大多数学员对于我校各项教学安排和管理持肯定态度。他们普遍认为,在党校学习的三个月时间紧张、充实而又愉快,收获颇丰,大家学习热情较高,主动性、参与性较强,教学方式创新力度较大,管理较为规范有序。在此,仅把广大学员认为我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做如下梳理,以供参考。

1、行政后勤管理应大力加强。大多数学员建议我校应加大行政后勤方面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应当尽可能地对学员宿舍进行改遭和修缮、完善宿舍内相关基本生活设施,如卫生间、热水器、网络开通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否则势必对于广大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势必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员满意度。

2、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完善。学员普遍认为主题班教学管理较为严格、规范、有序,但应当尽可能同时兼顾管理的灵活性、科学性,因为在很多学员中都存在比较突出的工学矛盾问题。此外,在教学课程设计和时间安排上有待进一步斟酌和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1)开学之初的东黄山拓展式训练应当做适当改进或调整,学员普遍认为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意义不大。(2)建议将主体班授课安排为全天,取消下午自习课,尽量给学员留出整天的课余时间;青干班和县干班的相同课程可以相应合并;教学课件可由教务处统一拷贝或刻录成光盘。(3)研究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很好,可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建议进一步发挥行政学院的功能,利用好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快实施开放式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皖江城市带这一重大机遇,加大对相关科研的研究力度,充分发挥作为市委、市政府“智囊团”的作用。(4)建议适当增加学员论坛的次数,为更多的学员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优秀学员的评选标准应进一步细化、量化、标准化;外请教师应严格把关,如专家论坛和领导论坛中的部分讲授人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5)教员的授课水平应尽快提升,否则难以满足学员需求,如部分教员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授课语言平淡单调乏味、缺少激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建议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还有极少部分教员教学态度不太认真,授课过程中所引用的资料和数据明显滞后,没有及时更新。(6)建议加大选派优秀教师到基层或市直各部门挂职锻炼、体验的力度,同时要加大教师外出参观调研的力度,这样可以使广大教员的授课内容实践性更强,使授课内容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可以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学员的满意度。(7)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培育力度,本学期实施的体验式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应以此为起点,不断探索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一系列崭新的教学模式。(8)教师之间应多沟通、多交流、多联系,尽量避免在授课过程中有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

三、经验总结和相关建议

在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员满意度这一关系到党校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且粗略总结出了如下几点相关经验和建议,

1 事实证明,在主体班开设教学指导组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的

交流、了解和互动以及改善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方法,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校委应充分重视对于广大教员的大规模培训力度,针对当前学员学历较高、知识面较广泛、思维较活跃、理论实践水平较高、需求层次较高等特点,单纯依靠教师现有知识和个人努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势必制约党校未来发展,所以校委班子应把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和规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否则其他方面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3   主体班学员撰写研究式论文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操作流程应进一步完善。比如,论文开题时间及提交初稿时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加以确定,不能因为时间关系使部分学员马虎、草率、仓促、敷衍,这样就会影响到论文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4   体验式教学模式普遍受欢迎,应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安排中将体验式教学的策划环节适当提前,使学员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和发挥广大学员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使学员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更加充分。此次由本教研室策划组织实施的体验式教学:提升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作为我校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的“第一炮”,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教学效果,学员反映尚好,但欠缺和不足也非常明显的存在。如教学策划的时间明显不足,准备仓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在角色扮演中的更好发挥;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不能全方位满足体验式教学的相关要求,客观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度未能达到100%,个别学员没有得到展示和体验的机会,因此具体实施方案仍需不断完善,尽可能达到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学效果。总结此次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一定要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学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员的集体智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实施方案更科学、更可行、更有效。

5、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安排中要相对灵活,不能搞“一刀切”。如领导论坛和专家论坛的相关讲座,可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和兴趣安排教师有选择的听课,这样既可以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又可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

 

     市情研究 

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研讨会论点摘编

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的布局中,芜湖是“双核”之一,迎来重大发展机遇。426,市委党校举行研讨交流会,30多位来自市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全市党校系统的论文作者,围绕如何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研讨交流,建言献策。现将研讨会有关论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芜湖日报》将全文编发此论点摘编。

 

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

肖本如(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芜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政策和实践上有条件先试先行。“先试先行”有三个特点:第一,先行是主观的产物,是主观的判断通过实践适应社会现实的变革性活动;第二,“先试”则要求依赖“试错先行”的方式,发挥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通过在特定领域和时空背景下的试验获取一定的“地方性知识”。第三,“先行先试”具有很大的思想解放和政策创新空间。比如在产业集中区合作共建机制上,可以通过产权结合、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有关各地开发公司参与开发和经营。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参股、控股、资产重组、买壳等形式创设上市的股份公司作为自己的融资窗口。在产业集中区建设初期,通过经济手段互动,可将政策实施于港口和跨江发展深入下去,在建立区域“利益补偿机制”上探索通过规范的利益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地区联动的方式,形成全省范围内“点点”、“点—面”的互动区域。

 

努力打造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

谢启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著名论文《略论增长极概念》中提出了著名的区域发展增长极理论。据此分析,有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我们还要在承接方式上积极探索:一是鼓励建设“业主开发型园区”,就是鼓励长三角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在芜湖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二是鼓励建设“整体转移型园区”。鼓励长三角有实力的开发区,以公司化运作方式实施跨地区联合开发;三是鼓励建设“合作开发型园区”。鼓励各种资金以合资、参股等方式集中投入园区开发建设;四是鼓励建设“专业型工业园区”。鼓励产业集群式转移,鼓励相近产业的企业群,或者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以集群形式在芜湖建立产业相对集中、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专业性工业园区;五是鼓励建设“长三角工业园”。鼓励长三角不同行业的企业集中转移到芜湖所辖开发区规划的专门区域,建立“园中园”,实行地理空间上的相对集中。针对不同的形式,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依靠现代产业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管天文(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传统的工业化演进路径是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依次连续性地转换替代,而产业革命则是在社会自觉影响与控制下,利用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实行产业非连续性转换,跨越其中的某些传统阶段,快速进入现代工业化阶段。我们在产业转移中要立足于依靠现代产业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之所以如此,在于芜湖可以通过跨时空地引进先进技术,对某些自身具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开发,使这些产业的经济流程,改变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而反过来从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区推移,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赶超。这也促使我们思考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的定位。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依靠现代产业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即发挥后发优势,跨越某些传统产业发展的阶段,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突进,对东部地区进行追赶,缩小中部同东部地区的差距,进而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这应当是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的内涵。

 

在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的创新上示范

曾龙兴(市社联副主席)

总结产业转移模式,既有按发展层次依次转移的梯度,也有跨越若干发展层次的跨梯度转移,如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跨越中部地区,直接转移到西部地区,甚至还有反梯度转移,即欠发达地区产业出于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等的需要,将产业转移到发达地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应对产业转移模式的变化,探索新形势下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方面,无疑将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芜湖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把握良好历史机遇,成功地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开发皖江资源

郑光贵(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近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民间投资发展中的一件特大事件。

皖江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其价值是无法用货币量来衡量的。然而,这些资源很多还处在未被开发和利用的状态。要逐步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如开采矿藏、发展旅游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这种大量的资本投入,无论是从能力上讲,还是从完善体制上讲,都不能由国家或集体单独进行。而国家和集体如能以出资源资产的方式,与私人出投入资产的方式相结合,形成合力,则必将硕果累累。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开发和利用皖江资源的迫切需要。

 

造就一个鼓励尝试风险的文化环境

王守龙(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需要一个由社会和政府承担创新的风险的机制。创新必定要冒风险,如果创新的风险都由创新者来承担,那么对创新者来说代价就太大了。要创造一个鼓励尝试风险的文化环境及创新的风险由社会和国家承担的机制。这种文化环境和机制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宽容失败,是对科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为创新提供一个应有的宽松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创造的前提条件。能否宽容并理解失败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风险承受能力的考验。塑造一种宽容并理解失败的文化氛围是芜湖城市能否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知识管理

张海林(市委党校教授)

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是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下新经济管理运行模式不可缺少的内容。承接产业转移中强化知识管理,是适应生产方式中生产的新变化,从一般资源的管理转向以知识为重点的智能管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注重产业知识化和知识产业的系统管理;适应知识体系均衡发展,做好知识与经济相结合的效益管理。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的知识创新与垄断、垄断与共享的矛盾,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解决;出现的知识、知识产权与市场关系,需要用知识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规范;出现的高新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合理化管理,需要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加以调整。

 

集聚优势原则下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胡沐(市委党校管理与现代科技教研室副主任)

传统理论指导下,芜湖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基于被动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可能带来的缺点和不足,我提出集聚优势指导原则下的‘主动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一是集聚人力资源相关优势;二是集聚知识资源相关优势,包括经济活动中所涵盖和体现的智力、技术、信息,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包含的科学、所形成的制度规章体系以及所积累的技能、经验等。三是集聚天然资源相关优势。防止陷入“资源诅咒”,在高端上利用自身资源,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集聚全世界的天然资源优势。四是集聚资本资源相关优势通过上市、引进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运作芜湖区域外的资本优势。最后,集聚基础设施相关优势。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软实力

         陈丽(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示范区,芜湖应当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实施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奇特之城、创新领秀”的城市品牌,扩展文化辐射力。借助奇瑞汽车和方特欢乐世界的良好发展势头以及知名度,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打造出别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软实力的过程中,开拓提升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努力荟萃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建成东部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际性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芜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芜湖跨江发展空间布局需要科学论证

             童驭(市委党校讲师)

芜湖市城市位于市域最北端,西侧濒临长江,北部和东北部紧邻马鞍山市,现状城市建成区已抵达市域界限,因此,城市发展方向的现实性选择只能是向南和向东方向。但是,城市向东发展,东部有沿江高速公路和合杭高速公路,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门槛”。城市向南发展同样有沿江高速公路这一“门槛”。另外,城市南部沿江和合杭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楔形地带有青弋江和荆山河两大水系,河湖密布,如作为大规模城市建设用地,既会带来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

芜湖市理想的城市发展是跨江发展。江北的无为县二坝镇沿江地区用地条件良好,周边有合巢芜高速公路、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联运的煤炭专用码头,有沿江岸线,位于城市下风向,是芜湖市发展大运量、大用水量的重化工业和物流园区的理想用地。城市跨江发展,也是合巢芜经济走廊在空间加强联系的落实,有利于带动江北地区的发展。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功能

        司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主任)

行业协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旨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通常是同一行业中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行业集合体。作为经济治理的新兴力量,行业协会的有效发展将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手段从传统的“市场”或“政府”单极治理模式转向“市场调节一协会调节一政府调节”的三元治理模式,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政府成本,优化国家治理经济的手段。因此,明确行业协会的功能,积极探求实现其功能的最佳路径是我国目前经济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而芜湖市既是安徽省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带中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城市。如何利用改革、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我市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应当是我市打造核心城市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的问题。

 

 

金融危机中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机遇

余辉华(市委党校助理馆员)

分析我国外贸出口中16种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商品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发现受到冲击的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塑料、焦炭、石油、橡胶等,具有高耗能、重污染、低产出以及低效益等特点。应该对这些产业进行必要的限制。食品加工、纺织、家具、服装、鞋、玩具、皮革、自行车、以及手表等加工制造业的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国外减少了对这些生产技术落后、低附加值的产品的需求,我们必须及时对这些产业进行调整,将这些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行业进行转移。

 

 

产业链招商应成为引资重要思路

沈启旺(芜湖县委党校副校长 高级讲师)

 

从国内先进开发区的发展经验看,产业链招商不失为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如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开发区紧紧抓住日本三大汽车厂商成功落户后的品牌和整车生产优势,开展汽车产业链招商,使全球范围内与三大汽车厂商有着数十年合作关系的数百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又如浙江省的嵊州,利用本地生产领带企业众多的优势,主动招来韩国等一批国外大的领带生产企业落户并引发了世界领带业的大转移。因此,芜湖县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抓好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电子电器、成套设备、新能源等支柱产业的配套项目引进,进一步拉长增粗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提升芜湖县招商吸引力和招商品牌。

 

以产业链为主线推进沿江发展轴产业集聚

               秦毅(市委党校讲师)

建立产业关联有两种并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垂直的产业关联,即着力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的原材料、零部件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配套;另一种方式是水平层面上的关联,即行业内部生产工序的分工。例如,由安徽进行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和组装,由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生产设计和中间产品。这种分工关系的建立,需要沿江六市用积极的思路去推动,需要通过市场的力量,通过相互间的参股、兼并、联营,通过组织专业化协作,实现要素的整合,培育和发展产业关联性企业。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

                 炜(市委党校讲师)

市场体系的完善则意味着各类主要市场,如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己发育齐全,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只有这样,高梯度地区的产业才能够利用市场机制获得较为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转移策略。因此要实现产业的顺利转移必须大力完善市场体系,改进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扫清影响产业转移的障碍。

 

 

把好技术和市场准入门槛

          吴强(市委党校讲师)

技术和市场准入门槛是阻止污染转移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当前,示范区应当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制定差别化的技术和市场准入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特别重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确保既定的市场准入标准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是要调整和完善国家区域政策,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支持政策,建立合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职业教育支撑芜湖产业兴起

刘伟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紧密服务地方产业定位,面向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办学,面向经济开发区办学,面向招商引资项目办法。整合激活教育资源,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学校办成人才培育培训的基地。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共性

谢永安(市委党校讲师)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体现出来这样几个共性:第一,要根据城市的资源条件,确定不同城市的创新型城市类型的定位,选择各自所依托的关键产业和技术;第二,知识产业集聚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必然,注意加强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第三,产学合作是促进创新要素互动的重要手段,加快形成产学研官相结合的创新网络;第四,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将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作为重点;第五,创意产业成为各城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第六,政府在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芜湖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

张承欢(芜湖县委党校讲师)

就芜湖县来讲,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还是要立足装备制造业产业特色,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把机床产业做“精”、成套设备产业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全”、电子电器产业做“大”的目标,着力提高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向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高端挺进。首先,要摸清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要对芜湖县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列出产业链条的“清单”。其次,要完善产业链,结合产业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升关键链条、补强不足链条、引进缺失链条,形成装备制造业集群,打造完整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其三,要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前沿产品多的创新型企业,提升我县工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带动我县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四,要在引进品牌企业上下功夫。品牌企业是“成品”企业,具有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可壮大我县企业品牌力量,另一方面也可带动和促进本地企业的经营、管理升级。

 

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人才

彭本英(芜湖县委党校讲师)

通过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薪酬待遇等一系列优越的制度安排,为我市打造人才高地营造优良社会环境,使人才来得了,还能留得住,让人才能够扎根我市创业发展。建议参照发达地区好的做法,制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薪酬指导价格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提高我市人才普遍薪酬待遇水平基础上,重点保障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待遇,让人才在我市创业发展感到值得。同时,加快建立有效的人才权益保障制度,健全人才争议仲裁制度,依法保障人才权益。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各类人才创新成果。以优良的制度环境促进整个社会人才发展环境的改善与提高。

 

芜湖县机械园产业布局的思考

朱剑玮(芜湖县委党校讲师)

芜湖县机械开发区重点培育以现代装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并以此拉长拓宽,主要是汽车零配件、工程机械、模具、电子电器、环保设备、精密铸造、数控机床、矿山机械等。开发区以打造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园区企业的梯度培育,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恒升重机、巨隆集团、华星集团、禾田汽车、群英电子、升阳光电等为代表的100多家骨干企业,在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成套设备、电子电器和新能源装备五大产业发展上,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做出了品牌,扩大了市场。同时,支持园区其他100多家各类配套企业,不断发展跟进,产能有效提升。

 

加大财政支出  优化承接转移软环境

钱国祥(繁昌县委党校讲师)

近年来,芜湖市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是在逐年递增的,如:200812263万元,200913844万元,预计2010年达15096万元。为了更好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服务转移产业为目标,应继续以政府财力,支持整合中专、技工、职教中心等资源,鼓励校企联合定向培训和实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支持高职院校与转移产业、企业的对接,建设一批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对科学的支出,芜湖市本级20082900万元,20094000万元,预计20104300万元,呈现出增长趋势,幅度都符合规定。但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企业发展的活力,今后,还应当加大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投入。

 

 

发挥中介组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服务功能

       杨青友(南陵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 

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为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环境支撑。一是设立产业信息中心,为园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于园区企业的生产与营销。同时,也为外地客商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客商只要一到信息中心,就能及时得到和掌握该他们需要的行情及相关信息。二是鼓励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包括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信用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为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共享的软环境。三是优化园区产业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减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倡导诚实守信,营造信用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优化园区发展的金融环境。同时,积极为园区企业解决如社会治安、职业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

 

□ 名词解释:
      
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奇瑞汽车技术试验中心。奇瑞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国内唯一的“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亚洲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汽车技术试验中心之一。作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该中心将成为我国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汽车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基地、汽车技术咨询与服务的窗口、吸引与凝聚人才的平台,将为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打破发达国家和跨国汽车集团的技术垄断,促进民族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后续奇瑞将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汽车综合试验场。奇瑞的目标是,5年内奇瑞汽车试验技术中心将被打造成一个拥有1500位高素质、高技能汽车技术试验人才的世界领先的综合性汽车工程试验室。



1王东京,男,湖南安乡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中国经济观察》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与企业问题研究,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南风窗等报刊写专栏文章数百篇。 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个人专著《国际投资论》、《中国经济难题》、《中国政策选择》、《大潮剖面》、《聚焦时政》等10多部. 近年来撰写出版的《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与官员谈中国经济》、《与官员谈经济政策》、《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史》、《与官员谈现代金融》、《与官员谈财政税收》、《与官员谈中国改革》等,在国内广大党政官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20101月,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