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房退市NYSE转板OTC首日祭

董登新 原创 | 2010-07-08 09:3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两房退市NYSE转板OTC首日祭

——美国“两房”股价的倒掉与退市过程

(本文为纪念“两房”找到“新家”而作!)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重大提示:2010年7月7日,是“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的普通股及优先股在纽约证交所(NYSE)挂牌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10年7月8日,两房的普通股及优先股正式从纽约证交所退市并同时转板至OTC(柜台市场或称场外市场)交易。

  “房利美”是Fannie Mae的中文音译,全称为“联邦全国抵押协会”(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FNMA),成立于1938年。1970年8月31日,房利美在纽约证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FNM。2010年7月8日转板至OTC,股票代码改为FNMA。

  “房地美”是Freddie Mac的中文音译,全称为“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FHLMC),成立于1970年。1988年12月2日,房地美在纽约证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FRE。2010年7月8日转板至OTC,股票代码改为FMCC。

“两房”股价的轰然倒下与市值的垂直跌落

两房

房利美

房地美

前后比较

2007年底

2010年7月7日

2007年底

2010年7月7日

收盘价

39.98美元

0.25美元

40.15美元

0.34美元

总市值

389亿美元

2.7亿美元

262亿美元

2.2亿美元

 

  (一)两年内两房两度遭遇NYSE退市警告——退市终成现实

  两房退市理由主要有两说:一是服从纽约证交所“一美元退市规则”的要求;二是两房的“顶头上司”联邦住房融资机构(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FHFA)主动授意它们退市。

  事实上,早在2008年11月,房利美与房地美几乎同时收到NYSE下达的退市通知,因为它们的股票已经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但在随后的“6个月宽限期”中,由于联邦政府出手相救,两房当时逃过退市一劫。

  然而,2010年6月15日,纽约证交所再次向房利美下达退市通告称,房利美普通股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不再满足NYSE最低股价的持续挂牌标准。次日,作为两房的“监护人”,联邦住房融资机构(FHFA)正式回应纽约证交所的通知,并作出了房利美与房地美的普通股与优先股将从NYSE和任何其他美国股票交易所退市的决定。

  实际上,截止2010年6月15日,只是房利美达到了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的标准,而房地美则在此前近一年时间(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15日)的最低价一直都是高于1美元的,也就是说,当FHFA作出两房退市决定时,其实,房地美仍是满足纽约证交所持续挂牌资格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房利美是强制、被动退市,而房地美则是自觉、主动退市。

  不过,就在6月16日两房作出退市决定的当天,房地美的收盘价从上一个交易日1.22美元暴跌至0.75美元,而房利美则更是从上一个交易日0.92美元暴跌至0.56美元。

  截止2010年7月7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房利美收于0.25美元,创下自上市以来最低记录;房地美收于0.34美元,同样创下自上市以来最低记录。随后,两房的普通股及优先股将转板至OTC市场挂牌,其中,包括房利美的普通股及13类优先股,以及房地美的普通股及20类优先股。不过,也有人说,如此转板至OTC市场,等同于踏上了“死亡之旅”。

  对于中国股民而言,这似乎是难以置信的事情!美国股民既没有因为两房股票跌至1美元以下而“廉价”抢购,更没有因为两房即将转板至OTC而“投机”抢购,投资者似乎都在不断地抛售,并冷静地观望着两房的离去与股价不断下跌。

  (二)两房股价的昨天与今天——“蹦极运动”

  自1997年11月房利美股价首次突破50美元以来,十年间其股价一直稳定在50——80美元之间,直到2007年11月房地美股价首次跌破50美元以后,股价便开始直线下跌、不再回头。2008年7月首次跌破10美元;2008年8月首次跌破5美元;2008年9月首次跌破1美元,最低下探至0.35美元,当月底收于1.53美元;2009年1月、2月、6月、7月四个自然月份,房利美的最高股价始终运行在1美元以下;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上旬一直免强维持在1美元上方;随后便再次跌破1美元,并一直跌至今天的0.25美元。两年半时间,房地美的股价从50美元以上垂直跌落至25美分,这实在是一种冒险的、刺激的蹦极运动。

  2005——2008年间,房利美坚持“按季分红”,四年分红水平分别为每10股派现10.4美元、11.8美元、19美元和7.5美元。

  作为一母所生的“孪生兄弟”,房地美与房利美两者之间的股价变动,具有极其敏感的联动关系,它们不仅价位大体相当,而且股价变动方向同向。

  自1997年11月房地美股价首次突破40美元以来,十年间其股价大多稳定在50——70美元之间,2007年9月之前,房地美的股价一直稳定在50美元附近,随后跌破50美元大关,并一去不复还。2008年7月房地美继续向下跌穿30美元大关;2008年9月,房地美的股价连续首次击穿10美元、5美元和1美元三道关口,当月最低曾下探至0.25美元,但当月底又收于2美元。

  2005——2008年间,房地美坚持“按季分红”,四年的分红水平分别为每10股派现15.2美元、19.1美元、17.5美元和5美元。

房利美与房地美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比较

财务指标

(亿美元)

房利美(FNM)

房地美(FRE)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总资产

8691

9124

8418

8510

净资产

-154

-153

43

-307

净利润

-744

-598

-257

-508

财务指标

(亿美元)

2010年

2010年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总资产

32937

 

23602

 

净资产

-85

 

-106

 

净利润

-131

 

-66.9

 

发行股本

11.2亿股

6.49亿股

 

  (三)两房退市PK垂而不死

  房利美与房地美是两家“政府发起设立的企业”(GSE),其主要目的是让美国人更容易拥有自己的房子,它们通过购买银行抵押贷款,然后将抵押打包证券化,经由抵押支持证券(MBS)发行来扩张对房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两房的特有商业模式一直遵循以下逻辑:当银行借出抵押贷款时,银行必须等待贷款收回才能再次借出资金。然而,当两房介入时,形情便大不相同了。只要两房从银行手中买断抵押贷款,银行就能很快获得资金提供第二次贷款,与此同时,两房既可以获得来自抵押贷款的利息,还可以借助买入的抵押贷款做抵押再发售一种全新的债券,这种债券就是所谓的“抵押支持证券”(MBS),并由两房向MBS的投资者支付利息。当抵押贷款不能被支付时,两房担保其MBS的完全支付。然而,随着违约和断供率的上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不会产生任何收入,这些损失被迫列入两房的损益表中。因此,MBS允许两房从中收取一个证券溢价收益。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贷款违约及断供将两房推向破产的边缘,最后不得不由FHFA接管运作至今。FHFA监管着房利美、房地美及12家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这些GSE为美国抵押市场及金融机构提供超过5.9万亿美元的筹资。

  2009年,房利美与房地美融资或支持着超过70%的单个家庭的抵押贷款。自2008年9月两房被联邦政府接管以来,财政部已向两房注资援助了1450亿美元,其中,房利美获836亿美元,而房地美获613亿美元。这一援助计划是根据与财政部达成的高级优先股收购协议来实施接管的具体形式。

  基于房利美已经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净损失已从上年同期的230亿美元缩小至131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与信用相关的费用及损失。公司也说当时它已动用了另外来自联邦政府84亿美元的援助来消除净资产赤字。

  今年第一季度,在房市继续弱市的形势下,房地美的净损失也从上年同期的78亿美元上升减少至66.9亿美元,但房地美仍迫切要求在联邦政府筹资中追加106亿美元以弥补其脆弱的信用环境。

  在此情形下,房利美的股价再次出现“持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的现象,于是,2010年6月15日,房利美收到纽约证交所退市通告;次日,两房同时回复NYSE准备双双退市,并放弃一切恢复上市的努力。在这个时点上自愿退市是有意义的,它符合接管保护并保存资产的目标。FHFA也说,两房退市的股票将会通过一个不同的交易机制(OTC)继续交易。两房按照联邦证券法要求仍保持在SEC登记。

  2010年6月28日,两房正式填报SEC规则中的第25号表,它们的普通股及优先股退市将在填写SEC25号表后的十天,即7月8日正式生效。

  两房拥有或担保着整个美国抵押市场(11万亿美元)超过一半的份额,即大约为5.6万亿美元,但来自联邦政府的没有限制的信用贷款最高限额一直保持着公司的活力。现在纳税人拥有两房80%的股权,并且很可能任何最终计划将要求数十亿的纳税人的钱(FHFA估计为1770亿美元),以致于任何改制重组将可能消灭任何剩余的私人股东。奥巴马当局已表态:直到2011年,将没有计划来处理重组两房的事情。

  最后结论:两房退市并转板至OTC,是否意味着美国抵押市场两头巨头的“倒掉”?现在就下结论显然为时过早,仍处于联邦政府接管和监护下的两房能否东山再起,还有待时日、进一步观察。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