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陷入滞涨”是杞人忧天

马光远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08-12 00:37 | 收藏 | 投票

 

8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宏观经济主要数据,不出所料,CPI同比上涨3.3%和之前海关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比较靓丽之外,其他一些指标的数据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涨幅的回落。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但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7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3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

这样,一方面的物价的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又是衡量经济“景气”的一些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滑,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7月份已经回落到51.2%,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几近牛熊分界线这已经是PMI连续第3个月下降,并创下17个月来最低水平。从数据来看,似乎经济已经显露出“滞涨”的典型特征。

判断中国经济未来是否会陷入“滞涨”的泥沼,其实非常简单,一是看物价未来是否会进入上升通道,呈现通胀的状态,而是看经济真正下滑乃至于停滞。当然,如果从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出发,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概率基本为零,因为增长率不可能低于零,但考虑到中国约定俗成的“保八”思维,我们以8%的增长率作为底线,如果经济增长低于8%,物价进入通胀的态势,则基本可以喻之为“滞涨”。

首先看经济增长。事实上,从二季度开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指标开始出现了下滑的势头,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以及制造业经济采购指数和发电量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一些指标下滑的速度也比较快,但总体来看,一方面下滑的指标幅度并没有外界渲染的那么大,更不是跳水式的。从下滑的原因看,除了一季度经济各项指标有所过热之外,还有去年基数逐渐增高的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基数因素,下滑的速度是极为平缓的。而且,一些指标的下滑,正如盛来运所言,恰好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下滑,和今年国家铁腕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不无关系,至于固定资产投资滑落至25%左右,也是今年政策调控的结果,25%的增幅,其实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也是银行等信贷资源可以承受的。

另外,从宏观经济“三驾马车”的表现看,1-7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仅仅去年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而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3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个月仅仅回落0.4个百分点。再看进出口,7月份,进出口值2623.1亿美元,增长30.8%。其中出口1455.2亿美元,增长38.1%;进口1167.9亿美元,增长22.7%,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创历史新高,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16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而去年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负数。也就是说,“三驾马车”,投资和消费表现正常,外贸表现抢眼,即使一些个别指标下滑,三季度整个经济增长达到9.5%没有任何大的问题,四月份即使继续下滑,保守估计也应达到8.5%以上,这样,全年经济增长肯定在9.5%以上,如果这样的速度,称之为“滞”的话,那是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常识的。

但相对于经济增长,前半年相对温和的物价却令人担忧。按照盛来运的说法,导致7月份物价同比上涨3.3%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翘尾因素,在3.3%的增长里,有2.2%是翘尾“翘”出来的,所占比例高达67%,因素形成的,另外1.1个百分点是由新涨价因素引起的。剩下的33%的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的推动又成了主要因素,比如,鲜菜价格上涨了22.3%,粮食价格上涨11.8%,家禽类上涨4.1%,特别是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盛运来的看法比较乐观,认为下半年虽然推动价格上涨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但总体而言,抑制价格的因素占主流,全年物价依旧会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笔者认为,下半年最令人担忧的依然是物价和以房地产为标志的资产价格泡沫。我们判断,第三季度的物价走势非常关键,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农产品价格的滞后效应将在第三季度凸显,猪肉价格已经连续8周上升,但上涨空间依然很大,加之弱势美元下大宗商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势必使得通胀预期的压力加大。由此我们认为,第三季度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将远远多于抑制价格的因素,而第四季度将持平。由此可以判断,7月份CPI3.3%绝对不会成为价格的最高点。

其实,如果实事求是地看7月份的数据,拿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份非常优秀的答卷,尽管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但增长基本无忧。因此,宏观政策的选择在关注物价的同时,依旧要坚持各项调控措施,坚持结构的调整,现在还不是为“滞涨”担忧的时候。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
每日关注 更多
马光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