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会比较关注负面消息?(8月15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0-08-16 09:33 | 收藏 | 投票

    最近,关于中国人更关注负面新闻的言论在网络甚至传统媒体之间甚嚣尘上,有人爆炒此话题,颇有将此提升为全体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架势。
   
本人认为,虽然中国人有自己的特色与欣赏品评事务的局限性,但不管是发自国际友人善意的批评,还是来自中国人自发的对自己同胞的自我批评,以此给中国人脸上抹黑,确实有些不太厚道。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开始关注负面消息是群众当家、做主人的意识的觉醒。
   
既然是当了家做主人就有权利知道一些负面消息。
   
假如官方与媒体素来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原则,真实情况就会被压抑。假如每个人得到的信息都是被经过加工之后,加入了信息发布人的内心需求之后的成品,就相当于把自己嚼剩下的馍拿给别人吃,这种情况连仆人、囚犯都觉得是羞辱,更不要说是“主人”了。假如一直停留在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自己想知道的从来都没有机会知晓的程度,那么即使名义上做了主人,从本质上依然难以摆脱被管理、被统治的地位。

   
其次,中国的某些官员执政能力差强人意。
   
中国当今的社会环境空前复杂,管理难度一直在提高,相反某些官员,其执政能力、人品与应变素质是让人难以恭维的,更重要的是难以胜任当下的职责。因此,总是会习惯性地用谎言来文过饰非。善意的谎言仅仅可以蒙骗一时,终究会被理性所揭穿。

恰恰我们看到的都是信息,先经小道传播,到沸沸扬扬的时候,就会有官方出来辟谣,然后就会被事实所印证,被印证之后总是会由有关部门出来澄清,并对那些偏听偏信的不明真相的民众实行信息封锁。告诉民众你应该信什么,不应该信什么,你应该从哪个角度理解,而其他的角度都是错的。

当公仆们每次用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面对民众的时候,总是会招致主人们习惯性的阻抗。

对任何带有说教意味的正面而积极的信息,每次被揭穿的时候,接受者的心理就会发生强烈的逆反与排斥,把一切都认为是假的,是骗人的,是虚伪的,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

   
第三,好奇心与新鲜感与生俱来,并非内外有别。

每个人的好奇心与新鲜感都是与生俱来的,都会因为自己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而自豪甚至兴奋,甚至在卖弄的过程中,内心的虚荣与成就感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其实不仅是中国人习惯于去挖掘与传播负面消息,即使那些相对发达、满意度比较高的国家与地区的人,同样倾向于去了解内幕,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

任何监督机制健全的国家与地区,任何消息都会经由大众媒体所传播,所以为了得到内幕与非官方信息,不需要通过非正规渠道,相对而言,传递小道消息的成就感与虚荣心自然会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

而在中国,并非民众在好奇心与新鲜感就比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人强烈,更不是小道消息的制造者意义去炮制非官方的信息,只不过用于正规渠道被封锁,被和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自古就是如此,人们要想接受那些非官方信息,就只有通过非正规渠道,通过道听途说或者以讹传讹的方式了。这是由中国一言堂的教育与舆论环境所决定的。

   
负责任的政府总是会在信息发布的时候,通常就去对结果进行控制,让舆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都缩小到几乎消失的程度的。其实不单纯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者,为维护自己权威形象不动摇,都倾向于报喜不报忧。虽然未必都到了愚民的程度,但至少是会充分考虑任何一条负面信息会给民众带来的影响。

而民众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或者让自己加强受到伤害的承受能力,就会有意识地找些负面消息刺激自己,让自己接受负面信息麻木到感觉不到意外,更感觉不到受伤害。

时间长了,各方面自然会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负面消息的争夺与偷窥,是谁都会注重的,所不同的是采取的方式,是疏导还是拥堵。当中国摆脱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管理原则的时候,当中国的舆论环境足够宽松,到民众不必通过非正规渠道就可以得到非官方信息的时候,中国的官员素质足够应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时候,中国人对负面的非官方信息自然就不会追捧了。



贾春宝
2010815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
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