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囤地获得溢价,许多投资根本不会上马

刘万军 原创 | 2010-08-23 23:15 | 收藏 | 投票

    置身于当下的中国,你可以见到到处都是开发区,到处都是厂房,但是却鲜有设备,而且生产也并不热火朝天,也许这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或许是因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等减少了工人,消除了作业声,噪声,但给我的一个直觉就是许多投资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投资,或者可以说不是为了生产而投资,而只是囤地,虽然每个产区厂房也建设了一些,但是相对地价,这些产房的建设投入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在地价这个高的情况下,还愿意投资,而且在资金存在各种用途的情况下,却选择了买地投资这种方式,足以说明土地溢价对其的吸引力。

   从市场的需要来看,许多投资已经严重过剩,主要表现在临近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也就是竞争比较激烈,虽然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市场充分竞争是有效的,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并没有形成优胜劣汰,也就是说那些企业并没有倒闭,甚至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象那就是偌大的厂区内并不热火朝天,一片冷冷清清的场景,我想若不是土地不断升值的预期,许多投资是难以启动的,而当下企业主在销售无望的情况下,仍淡定,也得益于土地的溢价,而且这种现象无疑加大了贫富差距,使得先富之人占有了再富的先机,我就一直在想,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呢?然而至今找不到最有效,最完美的答案,我想只有让更多的人进入市场或许可以,但是这势必壮大占有资源的队伍,并不完美,而对于农民来说,即使允许土地个人所有,这只是草草的买几十万一亩,但是买者将来可能再买个几百万一亩,很难追上,而且这样也会使一些农民做断子孙后路的事,不利于农村和社会的稳定,我的建议是农地不能完全买,要让农民长期参与风享农地持续升值的收益,然而当下连征地补偿都很低,要长期风享更是不容易做到呀!

个人简介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而往往不为各种利诱所动,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采民意,抒民情,代民声;声音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学术交流:happyprince-2004@sohu.com
每日关注 更多
刘万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