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探讨

何党生 原创 | 2010-08-26 18:13 | 收藏 | 投票

  
  2009年12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改革开放30年来芜湖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带动全市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全国前百强,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积极把握机遇,在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所作为。

  一、新兴产业概念辨析及芜湖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向的解释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伴随着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近年来芜湖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的主导战略,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2008年初,以芜市发【2008】1号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关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努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此同时,芜湖市又以工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思路,确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芜湖实际上便从“创新型城市”、“双轮驱动”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芜湖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前者着重于依靠技术创新,后者强调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要。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仅仅限于这两个概念的狭窄含义,就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对芜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系统思考。但如果考虑到中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背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期冀(“使国民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那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解释芜湖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性,可以对芜湖未来的发展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深刻地把握。

  像历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一样,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头。信息技术推动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球、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广泛应用,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快速崛起。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向农业、医药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纳米技术开始向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迈进,纳米印刷技术、微纳结构光刻技术将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日益融合的信息、生物、纳米和材料技术发展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来的创新密集时代,世界各国越来越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城市的发展也不断地融入“自主创新”的核心理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与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内在需求相结合)、一个普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生产领域(信息和互联网产业、生物和医疗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海洋和空间产业等),成为城市获得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增长点和长久支撑点的有代表的发展模式。于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干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将生物产业与新能源产业作为美国振兴的两大产业。同一时期,日本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并加以实施,重点要用规模高达1000万亿美元的投资来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以此提升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回升。这一全球趋势使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有加,如“武汉方案”被认为是首个系统性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方案,以及与武汉有一比的湖南、浙江、重庆等,动作如此之快,一个重要原因无一例外是看中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未来的发展之重。 芜湖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但系统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芜湖发展的核心理念,显然与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密切相关。

  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要靠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否则即便在某一时刻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落伍,使“新兴”产业很快被淘汰出局,更谈不上成长为战略性或支柱型产业。芜湖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来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然有这方面的考虑。这一方面来自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第一要义的发展主题来看,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提高芜湖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孵化器、产业基地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如奇瑞节能环保汽车核心技术研发、芜湖新兴铸管直接还原铁技术等)的研发,强化产学研的结合。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来看,需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和培养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核心人才和团队,形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激发自主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率”。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来看,要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把握全面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针对芜湖的基础和条件,确立重点培育和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企业与高、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机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及按照发达国家先进的产业法规和标准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机制,以应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各种压力、风险和挑战。

  以上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落实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上来,便构成了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向的另一因素:芜湖要坚持走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路子。据统计,2009年芜湖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140亿元,增長21%;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水泥产量超过1000万吨,双双刷新历史纪录。但芜湖三产发展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2008年三产增加值只有2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1%,2007、2008年、2009年三年增均每年下降1.8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在这三年中年均增速低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这表明芜湖产业结构不优,上个世纪至今芜湖支柱产业“三柱擎天”的格局,亟须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而突破。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其次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果赋予其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则意味着芜湖坚持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路子,提高“芜湖制造”的含金量把产业调高、调新、调优、调强,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不是简单的企业数量的集合,而是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关联性、构成完整产业链的各种综合要素的集聚。先进性,不只表现为个别龙头企业或领先产品的竞争力,而是表现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高水准的技术或产品,并且能够有效互动。对于芜湖制造业来说,未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方向就是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部分延伸,提升产业业态,加快产业集聚。为抢占发展制高点,芜湖市确立把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些产业中,装备制造是“工业之母”、“工业中的工业”,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品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控制、操作和应用性软件系统,表现出服务化趋势;电子信息包括服务业,物流业是服务业。芜湖是制造业大市,不是制造业强市,芜湖制造业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方面: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仅204个,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集中在奇瑞、海螺、华东光电等少数几个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仅相当于工业化国家的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20%,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水平。高端人才稀缺,一些重要产品主要从国外引进。针对这些不足,芜湖需在自主创新的主战略下,以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标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芜湖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及经验借鉴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来自科学发展观意识形态的要求,而且芜湖也具备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芜湖维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2006年以来芜湖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500--900亿元5个关口,2009年突破900亿元,预计2010年将突破10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的高水平之上,其中2007年达16.6%,年平均增幅达15.8%,是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最高的时期。“十一五”期间,芜湖以占安徽全省2.4%国土地面积,3.4%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8.7%的GDP、9.2%的财政收入和9.5%的投资 ,三项指标排名均居全省第二,它作为安徽省次中心城市、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被同一行政级别的其他城市撼动而只能是加强。芜湖市的重点产业涵盖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产业、文化创意、家用电器、食品、船舶制造、纺织服装、能源、化工等领域,建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奇瑞国家 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汽车产业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芜湖)科普资源集散中心、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省级船舶工业基地、省级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省级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基地、省级节能装备制造基地、省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与复旦、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芜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支柱产业首位度高,企业规模大,具备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芜湖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9.37亿元,高于规模工业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总量的66.6%。奇瑞汽车公司是我国自主品牌的典型代表,芜湖市的汽车产业具备较大的发展优势。中国是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国家的产业政策着力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把扶持的重点放在自主创新的本土企业上。汽车本身是与高科技紧密结合的产业,奇瑞公司在在我国汽车企业中较早建立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这些优势决定了新兴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代用燃料汽车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汽车对其他产业将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海螺集团在国内率先开发应用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并在国内外大面积推广,联合开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填补了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空白,引领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方向,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杰出代表,为芜湖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开辟了新途径。

       二是科技实力较雄厚是芜湖市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科技实力雄厚表现在:其一,现代教育体系完备。芜湖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构建“工学结合”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双元制”特点,建设安徽(芜湖)职业教育基地,高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5万人。“十二五”期间,芜湖将创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皖江地区高等教育中心。其二,科研实力强,国家、省许多重点科研创新平台,如汽车节能环保工程实验室、现代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4个博士后工作站,均设在芜湖。

  三是产业素质高。“十一五”以来,芜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5:53.0:39.5演变为2009年的4.6:62.7:32.7,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其中高能耗产业的水泥(熟料)、钢铁(生铁)等产业增幅明显增缓,汽车等现代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芜湖市传统产业通过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速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67户,产值超亿元的168户,超十亿元的18户,超百亿元的4户;工业就业人数达27.45万能人,占全部社会从业人员的21%。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装备制造业产值160亿元,增长22%;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0%、50%。实施信义玻璃一期、宝成鞋业一期、富鑫钢铁、奇瑞轿车五厂、美的日用家电、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海螺三期、新兴铸管三山工业园、集瑞联合重工、玉柴联合动力、新联造船新厂、德豪润达光电、核电等项目,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

  四是开发区发展较快。芜湖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含出口加工区)及7个省级开发区,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各开发区总产值达13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八成以上。

  五是拥有一批优势技术。2009年芜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芜湖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如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特种高亮度显示、特种彩色显示、特种平板显示模块技术;奇瑞汽车公司新型节能环保汽车制造关键技术。

  但这并不意味着芜湖不存在问题和挑战,芜湖的发展与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已经更多、更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诸如经济外向度低,产业结构低端化、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气和水污染等、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等。这些战略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仅仅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芜湖没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指标,合肥有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非公有经济中经济总量的比例、工业增加值四项指标,湖州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R&D占GDP比重两项指标,都着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重点产业的导向。2010年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是14%,合肥是20%;芜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4.1%,湖州为40%。环境质量方面,芜湖除了单位能耗外,没有其他环境质量方面约束,合肥除了生态生活方面外增加了工业三废控制方面的指标,湖州比芜湖增加了万元GDP综合能耗和工业三废控制方面的指标。国际危机正在催生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少,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芜湖发展的批判角度来看,芜湖因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足而使发展后劲受到严峻挑战。目前,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新兴产业在创造经济财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将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内一些城市也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未来十年中国新兴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纵观各国、各地成功实践或经验,我们应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注重学习和借鉴以下几点:

  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及时选择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态势。最为典型的如芬兰,19世纪中期还是欧洲偏远落后的贫困国家。二战后,芬兰在半个世纪里由一个以发展林木加工、金属加工为主的二流经济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强国。2000年以来,芬兰多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2007年,芬兰的人均GDP已达到45020美元,富裕程度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芬兰强国成功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50年代,芬兰把发展现代造纸业和造纸机械产业放在了首位,60至70年代推动了向现代造船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跨越,70至80年代加快了现代电信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80至90年代实现了向信息通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进入21世纪后,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目标。其他的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制定未来将要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电、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支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

  当前在世界各国,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最有前途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我国也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先进地区同处于起步阶段,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已有10年以上,一些关键技术具有自主创新的领先优势,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另外,芜湖还有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富产锰、铁、钒土等稀有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发展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关键零部件所必需的原材料。芜湖还具有国家战略安排的政策优势。今年初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芜湖作为“双核”城市之一和沿江发展轴中心城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呈现上升趋势。(1)、要素的区际流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国家战略安排。示范区是国家推动中部崛起力量的源泉,是连接贯通经济社会发展由沿海向西部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现其功能定位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区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芜湖市产业结构处于调整优化期,新兴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商品流、技术流、资金流、劳动流等的区际流动,从根本上提高芜湖产业结构层次,加速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区域协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动力。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已经提升到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更高层面的竞争。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崛起加速了安徽省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与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河南“中原城市群”的合作、联动发展。芜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抓住契机,借助区域协作,充分发挥核心城市作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垂直分工和水平合作,实现要素资源的整合,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过年以来,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恰恰同全球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势相吻合。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芜湖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全球化大趋势、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必须抓住机遇,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支撑和引领芜湖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二是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日本曾经重点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支持了经济的复苏与快速发展。目前,日本政府把信息通讯、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作为重点领域。韩国将低碳与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主题,综合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着力发展生物能源、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产业,鼓励发展灵活燃料汽车。美国以新能源作为发展重点,计划通过设计、制造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

      三是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由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产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必须由政府出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整个社会投入新兴产业领域。如韩国推行的“绿色新政”及所含工程项目,强调政府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从巴西新能源产业发展来看,政府支持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发挥了非常主动的角色,通过补贴、设置配额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鼓励使用乙醇燃料。我国通过综合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大力扶持新兴产业,财政扶持和重点是加大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信贷则是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发改委推动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北京、上海、深圳、安徽、湖南、重庆、吉林七个省市围绕自己产业特色和优势,通过设立创投基金,引导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问题。中央政府未来2-3年内将发起设立200个基金,其中中央政府投入约100个亿,地方政府至少投入100个亿,总募集规模1000亿,将支持1万个新兴的中小企业发展。

      四是重视科技的引领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引领作用,最需要扶持的环节就是技术的研发。如美国国会批准了奥巴马政府2010年财政预算,使2009年和2010年联邦科技投入比2008年财政实际增长了8.91%,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投入;欧盟

  2009年财政预算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就业和区域发展的支持力度;2009年,日本的科技投入基本保持了稳定,核心经费和重点领域的投入有所增加。

      五是制定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各项政策措施之间互相配合和协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如美国对具有国家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投入巨资,除了政府财政直接投资,还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民间的科技计划;欧盟和日本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不仅重视科研计划的制定,还注重机制、法律等的保障作用;巴西政府在把生物能源开发确

  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后,综合运用金融、法律、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在每个环节上扎实推进,形成了国家发展战略—科技研发—市场应用的完整链条,从而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芜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家、地区、城市间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芜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采取不同于推动一般产业发展的对策。

  1、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壮大起来的新兴产业。芜湖具有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经过几年的孕育和发展,急需在规模、技术和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十二五”期间,芜湖将把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可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重点工程,拉动产业需求。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三大建设,加快推进三安光电、德豪润达LED、信义光伏玻璃、明远光伏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节能照明灯具、节能电机、建筑节能产品,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形成LED光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以海螺川崎、金鼎锅炉、鑫龙电器、金牛变压器、明远电力设备等为代表的一批节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设备、冶金行业余热锅炉、电站锅炉、节能型变压等节能环保产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优势明显的节能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出台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财政支持政策和政府采购节能环保设备政策。引导企业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主体责任,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建立节能减排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三是突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名牌大学依托各自的优势,共同组建了研究开发机构、技工贸一体化的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器,尝试高新技术产业将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的途径。

  2、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芜湖发展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劣势:总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层次,各类开发区集聚效应不强。基于现状,做大做强芜湖装备制造业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把握重点,围绕芜湖的优势产业和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和检验检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水泥和成套和机电设备,矿山机械和煤炭综合开采设备、起重运输设备、输变电设备。二是寻找差异,依托恒升机床、日升机床等核心企业,发展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提高数字化精密加工装备制造水平。三是突出特色,以鑫龙电器、金牛电器为龙头发展智能电网、高压输变电设备,以五七二0厂为中心建设支线飞机零部件产业园。四是依托基础,继续做专做强芜湖美的空调器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发展低能耗、超静音、智能化的高档空调器。五是挖掘“中场产业”。所谓“中场产业”,是指处于最终产品装配工业与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中间材料及毛坯的制造业。这种产业是国际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部分,芜湖众多的中小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吸引和承接这一国际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努力成为跨国公司协作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先搞“中场产业”,然后为“中场产业”制造设备,更是一着“高棋”。六是加快企业用人制造改革。从重点企业入手,通过市场方式选择企业经营者,同时采用经理期权、年薪制等激励措施,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利润挂钩,将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七是进一步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企业可借鉴推广“需求推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政府部门应建立全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的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技术中心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努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与开发水平。八是开拓国际市场。芜湖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的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调整和分工,加强与国外同行业的合作,努力进入跨国公司的协作采购网,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制造基地,以“双赢”求发展,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3、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和基础产业,不但总量增长势头迅猛,而且由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做好以下工作,将有利于芜湖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强化优势产业,强化优势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芜湖电子信息产业应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重点抓好信息家电产品升级,加快信息家电配套业发展,完善信息家电产业链,打造国内重要的信息家电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推进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信息平台,试验和测试平台、技术孵化平台建设,推动汽车电子企业和汽车整车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汽车电子产业的整体规模和配套水平,建设芜湖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二是建立研发平台,提高信息产品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能力。在人才、技术基础、资金投入等均不能与国内先行省市相比的情况下,芜湖市可以设计一个科技研发平台,使其成为一个公益性的、专业的、有机的技术研发基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资源能够良性互动,企业研发机构、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院所、民间技术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机构相互取长补短,节约研发成本,加速各类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效率,提高产业技术升级的速度,达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三是加大投资力度,拓展资金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特征为高投入、高产出,其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要加大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可以设立市一级或参加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通过税收、信贷、政府引导性投资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国外资金、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4、生物医药产业。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