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烈 庆 祝 深 圳 特 区 成 立 三 十 周 年 !
某些人在鲁迅逝世几十年后,其劣根性仍然不改,让人恶心。在中国改革开放旗帜性的城市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不但没有人赞美深圳的伟大成就和对祖国、对南下深圳创业的人们的贡献,反而听到的是一些污浊的声音,更可恶的是还冠以“替深圳策划”的狗屁。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样的所谓“策划者”大多数是半瓶醋,都是些无能的弃儿。
从1990年代后期,就有一些人自认为在深圳发展无望,而厚着脸皮返回内地,从而雾罩全国:深圳如何如何?实际是为自己的无能和失败找借口。深圳从2000年开始,就有很多人返回原籍地发展。因为这样可以凸显优势,这也是深圳对这些人的贡献。有幸在深圳工作几年,阴差阳错来到了广州,而且已经定居广州。但是心中始终怀念深圳的激情和飞扬,一直把深圳看成是最有潜力的创业城市和可以发展自己的城市。
三十年过去了,深圳仍然动力强劲!只不过是现在的深圳大了,变化不明显了。而可恶的人总是如此可恶,宝安县的深圳镇人人们可能以“大爷”的姿态,深圳镇不错呀……等等赞许的话;而深圳发展壮大了,则有些人像巫师一样测绘深圳的不详未来。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当你穷的时候,他笑话你;当你富有的时候,他嫉妒你。
深圳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1、地缘上来看,广深港一体化不可避免,2012~2015年的珠三角轻轨和广深铁路四线、广深高速复线、广深莞的城际铁路,港深地铁通、深厦铁路、港深蛇口西部共同开发区等等都是深圳发展的引擎。特别是前天温家宝总理的“政治体制改革”宣言、深圳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圳的关内外一体化都是深圳发展的基础和结构调整的方向。
2、深圳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树立一大批有资格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万科、腾讯、平安、华为、中兴、比亚迪、盐田港、招商银行,还有无数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遍布深圳各地,这些都是深圳这座城市的财富基因库。他们将孵化深圳的美好明天。
3、港深合作是个长期的事了。香港对大陆的依赖越来越多,深圳无疑将是香港产业转移和辐射内地的桥头堡。有了香港这位世界级的大哥为榜样和帮衬,深圳的发展也会被潮流所驱赶。深圳巨大的产业链、GDP、高科技产业、优越的位置、国家的一贯重视都是深圳发展的天然优势。
4、关于深圳的政治体制改革,据说汪洋早就否定了“政治特区”的提法,汪洋主张的是“行政改革”,也就是说深圳趁着特区范围扩大之际,很可能成为中国的行政管理实验特区。深圳将成为新的政策的试验田,想必深圳的创新精神将再次被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内涵。
5、三十而立的深圳,更应该敢立敢破、敢于彻底否定自己、放下成绩的包袱、把深圳特区的创业精神深化、再创造深圳奇迹。
有个名言:荣誉只是个玩具而已。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异想天开、胆大妄为、无所不为,一切都有可能。
王石:深圳是否平庸 请看深圳企业
黄树辉
在深圳逐渐走出依靠特殊优惠政策发展之后,万科平庸了吗?平安保险平庸了吗?招商银行平庸了吗?华为、中兴平庸了吗?腾讯平庸了吗?没有!不是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而是云集了大量在行业内处于翘楚地位的真正民企品牌的城市,只有深圳
至于是否进入世界500强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在中国这个市场上要成为行业最大并不是很难。我想强调的是,在经历30年之后,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标放在有质量的增长上,追求有核心竞争力的扩张
8月25日,万科承建的深圳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爱联新老西城中村改造项目、樟树布旧村改造项目同时动工。这是万科为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献上的一份贺礼。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万科。对于深圳这片给了自己以生命的热土,万科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王石回忆,他是1983年5月7日来深圳发展的。作为广东省外经委的派出人员,他顺利地与当时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公司——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下称“深特发”)合作做生意。1984年,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筹建,王石出任总经理,放弃了最初的玉米饲料生意,但仍靠在深特发这棵大树下。
1986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颁布,但当时深圳的几家大企业无一响应。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石看到这份文件的影印件,如获至宝,他和公司决策层很快统一决定要改造为符合现代企业规范的股份公司。通过各种努力,王石甚至找到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诉苦”,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亦几度更名,最终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在深圳率先完成了股改。
1987年底,深圳发生了一件和万科未来、和中国城市化未来密不可分的事情。这就是在当年的12月2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转让。随后,全国许多城市纷纷参照深圳的做法,实行了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制度。
也就是这个条例出台后的第二年,万科开始试水房地产开发。经过市场的洗礼,许多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今天已经成长为大企业,同时也有大量声名显赫一时的“弄潮型”企业随后销声匿迹了。
面对深圳在30年间发生的巨变,王石说:“深圳早期的发展,是因为有了特区的特权,在很大程度上,其他城市难以效仿。特权减少之后的深圳,其发展道路更具普世价值。深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完成了曾被赋予的、旧有的任务,而现在,抛弃依靠往日行政支持的旧有心态,打造一个新的深圳,正是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第一财经日报:回首过去30年,你觉得深圳最大的变化有哪些?
王石:就个人感触而言,深圳这些年物质层面获得极大发展,但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悬殊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而除了这些城市面貌和物质上的变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一次人性解放的变化。
日报: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大城市,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有什么不同?
王石:深圳的特质在于它是一座移民城市。3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仅仅拥有30万人口的小县,其中县城里面才一万多人。在改革开放之后,深圳逐渐成为一个北方文化的“飞地”,在这里除了广东话之外,很多地方都是在讲普通话和北方语言。这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这个城市现在还在沿着惯性的方向向前发展。
日报:你如何看待“特区不特”的问题?深圳还要不要“特”,要什么样的“特”?
王石:这个“特”主要还是指特殊的优惠政策,过去别人不可以做但你可以做。但随着国内其他地区的开发,深圳享受的政策在其他地区也可以享受到了,新疆等一些地方的政策比深圳更优惠。从这个角度来讲,恰好说明深圳原来的特惠已经在国内很多地方成为普惠,这也是办深圳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如果还是要依靠享受特殊政策来实现发展,这对深圳没有任何意义。相反,我认为深圳更应该给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多回报和补偿,更应该走向规范发展,因为深圳先走一步,没有什么包袱,深圳在经济规模、税收等多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它应该为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付出。
日报:你认为现在的深圳平庸吗?为什么?
王石:深圳是否平庸,我不知道,因为我是做企业的,我只能从企业的角度来评论,但我们可以看看,在深圳逐渐走出依靠特殊优惠政策发展之后,万科平庸了吗?平安保险平庸了吗?招商银行平庸了吗?华为、中兴平庸了吗?腾讯平庸了吗?没有!不是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而是云集了大量在行业内处于翘楚地位的真正民企品牌的城市,只有深圳。
日报:有哪些因素正在或将来可能威胁到深圳,使它变得平庸?
王石:中国经济还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还在继续深入,接下来还要不断进行体制改革,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太多包袱,在这方面应该重视。当然,体制改革的推进也存在多种客观原因,通常来说在收入和环境比较好的时候,改革就缺少动力。可以对比一下,深圳应该看看长三角和中西部城市的改革和发展激情。
日报:万科走到今天,深圳这个城市给予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王石:深圳这座城市没有太多资源,市场放得开,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也相对很少,毕竟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很重要的。再则,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企业和人才,各种要素聚集在这里会发挥它的创造性,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深圳民营企业品牌的公平竞争。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全国占据了先发优势。
日报:目前深圳有平安和华为两家本土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接下来深圳还有哪些行业最可能诞生新的世界500强企业?
王石:我没进行这样一个判断,因为我个人认为是否能进入世界500强有很多因素,它不是一个行业排名。实际上就房地产行业来讲,万科已经超越了美国最大的住宅企业帕尔迪公司,成为全球住宅企业的销售冠军。我相信,未来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世界前十大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是中国的,因为这是市场的需求。
至于是否进入世界500强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在中国这个市场上要成为行业最大并不是很难。我想强调的是,在经历30年之后,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标放在有质量的增长上,追求有核心竞争力的扩张。
日报:深圳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你理解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应包含怎样的内涵?
王石:个人认为,深圳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这个目标是比较含糊的,因为什么是国际化呢?国际化首先有一系列衡量指标,比如外国人口比例。我记得在几年前,深圳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目标,我个人觉得这个提法比较好,就是要在创新方面走在前面的城市。实际上,深圳在现阶段要实现国际化很难,相反它倒是一个很本土化的城市,大量居民都是本土人口。相比较伦敦和北京、上海,深圳很难说它有很国际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