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国民幸福为着力点推进甘肃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宋圭武 原创 | 2010-09-23 13:2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以提高国民幸福为着力点推进甘肃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宋 圭 武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首批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把甘肃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2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所以,发展甘肃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对推进甘肃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民族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笔者认为应以国民幸福度提高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甘肃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首先,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翻开甘肃地图,我们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呈带状断续分别在甘肃西南面,处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交错过渡的狭长地带,海拔相对较高,为我省林牧业主要分布区。这些民族地区不仅是保护河西走廊和省域东部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也是保障全国生态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由于对森林资源和草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致使这些地方的自然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洪水、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如肃南、肃北、阿克塞等县,近几年因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祁连山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来水量减少,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年均以2至6.5米的速度上升,致使祁连山冰川和生态退化严峻,已严重威胁到河西走廊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其次,提倡以国民幸福为着力点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注重以人的幸福为目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真正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民族地区改变传统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建立以GNH(国民幸福总值)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应将人的幸福作为发展的第一目的,这才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真正跨越,也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在以GDP为衡量指标的经济发展过程中,GDP的增加额主要依靠是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使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的农牧民从中受益,而且还会加剧其民族边缘化程度,不仅不能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

    再次,民族地区发展可以积极借鉴“不丹模式”。所谓不丹模式就是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将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衡量发展的标准是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而不是我们通常采用的 GDP(国民经济总值)。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追求GNH最大化是不丹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实行环保优先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好地保护环境,为了环境保护宁可牺牲旅游资源所提供的经济价值,采取有限的旅游政策,对旅游人数进行有效的限制,从而使环境得到保护。这种模式显示了强劲的后发优势,它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已经超过印度等其他国家,在南亚各国中是国民平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追求幸福度已越来越成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支点。在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工作压力、贫富差距、失业威胁、社会冲突等问题也日益严峻。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人们却时常感到没有更加幸福。鉴于此,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开始强调GNH概念的重要性。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对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进行改革,将代表国民幸福程度的一些指标纳入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体系。他主张以“国民幸福总值”(GNH),取代“国内生产总值”(GDP)。萨科齐于2008年成立了一家名为“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算国际委员会”的机构,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牵头,旨在提出一套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新标准。在我国,2005年在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我国从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建构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以监控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并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组成部分。

    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推进我省民族地区实现以国民幸福度提高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

    ,要发挥好民族地区政府的主导作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广大的农牧民是民族地区发展和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发挥好农牧民作为具体建设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发展和建设中,我们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民族地区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首先,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属于公共产品范畴,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其中应起主导作用。什么是公共产品?就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论是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还是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都强调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再次,从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在民族地区发展和建设中,也要求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而政府又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变量。在制度创新方面,政府拥有独特的优势。作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非市场组织,政府本身的强制力和再分配能力,使其自身在提供制度的服务方面,能够实现规模效益。所以,尽管推动制度创新的动力是多元的,但政府是推动制度创新最有效和最合适主体。民族地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需要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民族地区的政府要注重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再次,民族地区要加强政府高效廉洁方面的建设。

    ,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美国文化学家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认为:一种类型的文化要想从它的历史中完全解放出来是匪夷所思的,离开了传统的基础而求变迎新,必然招致悲剧。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也明确指出,“传统文化或价值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他认为,即使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无视文化价值和社会习俗的差异,为使用新技术而引进的外国制度就无法服务于预想的目标,只能造成社会混乱,所以适宜的政策是:利用植根于传统的规范和习俗,创造出一种能够更好地开发新的经济机会的经济制度(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8.)。从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具有强大的“路径依赖”特征,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正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创造和沉淀的,特别是其中的优秀部分酝酿着未来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积极因素。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明确改革思路,采取切实措施,为少数民族保存与传承传统文化创造条件。要在中小学专门开设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教育课程,促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要定期组织民间艺人到学校言传身教,对有资质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大培养力度;要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培养和挖掘民间工艺继承人;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开设专门的民族工艺课程,并由政府出面开拓市场,使人才的供应和市场的需求对接,签订用工合同等;此外,政府要积极配合当地宗教组织开展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促进民族宗教信仰得以继承和发展。

    ,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大国家投资力度外;二是要积极树立和提高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环保意识;三是要尽可能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四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围绕保护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要大力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物资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水平和效率。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舒尔茨在长期对农业经济的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以及英国经济学家斯科特等人提出的新增长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与人力资源匮乏,二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地理环境艰苦和生活和工作条件差,各类人才留不住和不愿意来的情况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有文化的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导致了民族地区科技人才奇缺,技术力量不足,又直接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开发人力资源,一是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二是要注重职业培训。在职业培训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对农牧民的培训内容可主要集中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健康知识等方面。二是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训。三是要加强对民族地区企业员工的培训。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源于西方国家。目前,一些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已逐步在社会领域形成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制度,如加拿大正式的均等化制度始于1957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受益大体相等,其实质在于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要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确保公民普遍平等的受益。理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态,应是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以及城乡之间、个人之间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一致性。目前,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是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各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较快进展,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领域,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要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二是要加快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要积极探索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的体制和机制。

    探索在我民族地区率先建立以国民幸福为目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笔者认为应根据民族地区特点构建国民幸福指数。这里建议应当主要考虑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善治,主要考查政府的治理能力及与民众的合作与协商能力等方面。二是经济增长,主要考查经济增长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的内容。三是文化发展,主要考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掘等方面的内容。四是环境保护,主要考查生态环境方面的变化情况。五是人力开发,主要考查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内容。对个方面可根据需要给予不同的权重。对此,笔者建议应组织专门力量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七,积极探索适合我省民族地区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种循环农业模式。一种是农业循环种养模式,通过“饲料-畜牧业-沼气”模式,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一种是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如兰州花庄奶牛繁育中心还引进沼气发电项目,利用养殖场粪便和污水产生的沼气发电,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供饲草基地使用,形成“牛—沼—电—肥—草”的生态循环。一种是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田园生产清洁工程、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为主要内容,在一些乡村兴建清洁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抓生产无害化和废弃物资源化两个关键环节,解决农业投入品和秸秆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通过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改院、改水、改路来处理人畜粪便,以联户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物业管理为模式,解决垃圾、污水污染问题。但由于地理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我省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应体现其自身的特点。对此,笔者建议:选取适合地点在我省民族地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就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开展专题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刘永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张友、庄万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马林主编:《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库》系列丛书,民族出版社出版。

6」吴映梅.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及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赵德兴等.社会转型期西北少数民族居民价值观的嬗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邢占军.测量幸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陈惠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0」马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与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1」郝时远.解读民族问题的理论思考[C].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2」杨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3] 张丽君/张斌 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建设[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1):5257.

[14] 都永浩我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与民族素质因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2731.

[15] 奂平清.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J]. 甘肃社会科学,2007,():6972.

[16] 漆大鹏.民族地区政府经济职能建设[J].青海民族研究:社科版,2006,(1):167169.

[17] 周民良.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8,(627):

[18] 赵曦/成卓.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建设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8,(12):9095.

[19]李鸿.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6):509512.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编:730070 

电子信箱:gssgw007@sina.com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