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建设须以政府投入为主

马光远 原创 | 2011-10-21 06:5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据媒体报道,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已于8月底结束,截至目前,至少已有江苏、北京、重庆、宁夏等12省市公布了收费公路摸底调查结果。数据显示,12省市收费公路去年收费额达1025.7亿元,但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却超过了7500亿元,整治公路收费乱象的背后,却是日益累积的债务风险。

  事实上,无论是官方的数字,还是民间的资料,对于高速公路快速扩张可能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都进行了充分的提示:其一,国家审计署今年6月份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亿元,在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而借新还旧的比率已高达54.64%;其二,今年6月底,云南公路开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出现债务违约风险的高速公路公司,在2010年上半年,其资产总额为1314亿元,负债101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7.24%,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中原高速;其三,中国已经上市的19家高速公路企业,负债总额超过了1000亿元;其四,尽管由于投资主体和融资平台多元化,全国高速公路负债总规模并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考虑到高速公路投资7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全国目前高速公路的债务总规模保守估计应在3万亿元以上。

  特别是,前两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不仅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将公路建设的资本金比例由35%下调至25%,银行贷款也相对容易,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但是,在高速公路大跃进的同时,却是融资渠道的狭窄和偿债能力的失衡,很多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车辆少,收费不足,根本没有多大的盈利能力。再加上今年银根的紧缩以及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升,在建的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也加大,进一步加剧了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使得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随时都有债务违约风险爆发的可能。

  从根子上而言,中国高速公路高负债的解决绝不是因为收费低,而是利益驱动下的大跃进和政府在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因此,首先应该控制新的项目,考虑到中国目前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了10万公里,总量上已经出现了过剩的局面,因此,除了极少数交通欠发达地区之外,应该严格控制新上马高速公路项目,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从制度设计而言,尽管“收费还贷”的模式为中国公路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弊端也显露无遗。中国的公路建设必须回到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道路上来,逐渐摆脱对贷款和经营性公路的依赖。中国目前的财力完全可以承担起公路建设的基本职责,而2009年燃油税改革时,提高燃油税的初衷也是为了增加公路建设资金。但燃油税改革增收数千亿税金,返还给地方修路的当年只有260亿,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最后,对于中西部地区可能出现违约风险以及已经出现违约项目,一定要有相应的防范预案,我非常担心,3万多亿的债务一旦真的爆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坏账足以毁掉前几年金融改革的成果。

  支持小微企业

  需要更深层次改革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空前困难,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从这次出台的金融六条和财税三条共九条扶持政策看,每一条都实实在在。国九条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达到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目的关键在落实上。

  国九条政策性非常强,必须准确把握、稳健稳步推进,防止“一放就乱”的情况发生。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几项:一是“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一定要防止在金融机构设置上一放就乱的现象发生。防止趁机盲目设立金融机构和网点,对金融企业内部造成成本人员压力,对外形成恶性竞争。二是“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同时,会否推高金融企业不良贷款占比,也值得思考。三是“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当前,各类交易所市场风险已经凸显,乱办交易所已经成为新的风险点。必须在整顿规范、防范风险基础上稳步推进,决不能一哄而起。四是“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在一些地方公务员从事民间借贷非常盛行,在“禁止行列”里公务员不能漏网。

  在落实好国九条的同时,急需进行深层次改革。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空前困难,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匮乏原因更加复杂,并不是仅仅解决一个融资难、税费负担重就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比如说贷款难问题,如果中小微型企业一直经营亏损、没有订单、没有销路甚至企业主将资金从实业挪去搞房地产、炒股票、放高利贷等。温州金融机构存贷比已经达到了83.22%,远远超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75%,温州金融机构已经属于严重超负荷经营,说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并不少而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显然不是贷款难的问题,也不是解决一个贷款难问题就能使得中小微型企业摆脱当前的困境。

  要通过深层次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使得虚拟经济、炒作经济行业的利润率低于实体实业利润率,要通过切除高利贷这个肿瘤使其不再吮吸经济中的资金血液。同时,尽快启动以打破垄断特别是打破国企垄断为核心的深层次改革。把垄断资源、垄断市场、垄断产品、垄断利润释放给市场,释放给民营民间实体实业。这样,根据资金、资本天性往利润高的行业流动的规律,实体实业的中小微型企业包括融资难在内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
每日关注 更多
马光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