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彻底解决困扰消费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措施都难以提振中国消费!

郝金刚 原创 | 2011-10-26 16:55 | 收藏 | 投票

  25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又一重要举措出台——商务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商务领域扩大消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为创建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商务部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月为“消费促进月”。这是三部门落实中央“防通胀、扩内需、调结构”部署,进一步增强流通在扩大消费中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央拉动消费增长的决心。不过,笔者以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提法相当可笑。花钱还需要您政府来鼓励,来推动吗?消费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无非就是把老百姓手里的钱给流动起来,可问题是怎么流动起来?有钱有保障谁不想花钱提高生活质量,还要政府出台政策吗?百姓收入普遍较低,人们怎么敢去消费?物价天天涨,人们怎么敢去消费?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人们怎么敢去消费?分配制度不改革,百姓医疗,教育,养老无保障,物价房价飞上天,你拉我去花钱,我敢吗?很多时候,指望“消费促进月”、一两个长假,或多设定几个节日去拉动内需,就像太监穿着开裆裤——还能有啥玩意儿?正如有网友形象地指出,假设你家是开饭馆的,近来生意不大好。有人给你出主意:让你媳妇拿着你的钱到你家饭馆天天摆酒请客,这样,你饭馆的生意岂不就好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政府收税拉动内需。这种做法可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2011年上半年表现乏力。一方面,随着房产、汽车政策调整,与之相关的消费品行业从火爆销售逐渐回归常态;另一方面,持续高涨的CPI削弱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时至今日,内需不振、消费不足依然是经济增长的短板。而制约中国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保障落后等诸多问题造成的。

  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却赶不上GDP增速。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通胀水平处于高位,在不断消减中低层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增长水平。虽然这几年中国工资正加速增长,但消费支出增加使日常生活压力加大,自然消费难以提振。《经济参考报》发布的一项数据反映出,从2010年1月到今年6月间,许多中低层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只增长1%;如果截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为观察时段,他们的实际工资是负增长5%,低收入者的工资涨幅输给了物价涨幅。

  “如果说经济是承载着国家前进命运的列车,那么消费就是这辆列车的发动机。只有当消费活跃有劲的时候,经济这辆列车才能加足马力向前发展”。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老百姓当前收入水平的状况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要激发起人们的消费需求,就必须切实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并解决未来预期不稳定的问题。

  经济是紧系国计民生的一根弦,它关乎很多方面,是多种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消费则是反映经济好与坏最好的晴雨表。收入分配问题,医疗体制、社会保障、就业形势、住房问题,这些民生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老百姓的消费行为。工资水平的上涨远比不上物价的上涨,资金的不足导致消费只能优先满足于生活必需品,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毕竟产品再多也不能白送给别人的,人民手中没有钱的话,政府再怎么拉动人民也无法去消费。因此,要想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增加民众收入,降低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就业。只有把困扰中国人民消费的这些问题各个击破,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掷地有声!

  刺激消费,误了经济

  刺激消费:名至实难归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