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寒流蔓延亚洲

邹蓝 原创 | 2011-10-26 17:00 | 收藏 | 投票 焦点关注

  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在威胁国际银行和金融的健康和安全。欧美经济“感冒”的时候,亚洲经济也受感染开始“打喷嚏”。

  10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亚洲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说,亚洲不断提高的筹资成本正打击着亚洲企业即便是信用评级很高的企业也不例外。尽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各个亚洲国家有所不同,但对于那些垃圾级别信用的企业,自6月份开始,信贷市场已几乎完全关上了大门。

  这一趋势证明,亚洲经济体并未与西方脱钩,亚洲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市场亦是如此。鉴于欧洲和美国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各银行流动性减少;而因受到基金赎回的压迫,大型投资机构正在减持亚洲债券。分析人士表示,缺乏资金可能削弱经济增长,进而抑制资本流入亚洲。

  “各市场已明显对流动性重新定位。”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的董事总经理罗南·麦卡洛表示:“收益率息差(相对于美国国债)已大幅攀升。自8月初开始,就不见有较大规模的债券发行了。亚洲仍受国际资本流动的摆布。”比如说,韩国进出口银行9月底发行了10亿美元的债券,这是几个月以来第一家发行美元债券的亚洲机构。尽管具有准主权发行人的地位,该机构付出的利率仍比美国国债高出了近2.5个百分点。交易员们表示,如果该债券在几个月前发行,利率会低至少1个百分点。

  在10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政府一直享有财政盈余,并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另外,外债规模很小,亚洲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大大提高。然而,随着美金存款增速减慢,美金供应如今出现短缺。对于许多在亚洲开展业务的银行,特别是一些欧洲银行以及一些没有分行网络、无法吸纳散户存款的亚洲银行,美金筹款的成本已开始飙升。

  分析家认为,一些亚洲国家因为美联储的联动效应导致流动性充斥而催生了通货膨胀,除印尼之外,若干主要亚洲国家都在试图收缩银根来压制通胀。在各国出口企业为缩减的出口订单而头疼的时候,银根紧缩同样形成了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挤压。内需还无法有效替代出口来支撑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企业运营需要的融资,都将受到相当的影响。

  亚洲企业这个时候,应该充分警惕融资成本升高的负面影响,尽量采取量入为出的保守策略以争取时间来熬过难关。而相关各国政府,则也需要制定并执行新的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在宏观层面上抑制失业率可能的攀升。

个人简介
邹蓝,研究员,江苏无锡人 1978-1981 就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现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任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西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关系,中国国际经济…
每日关注 更多
邹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