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产业材料收集篇

卫战胜 原创 | 2011-11-10 01:12 | 收藏 | 投票

  未来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将进一步凸显;研发要素将进一步向上海、北京集聚,制造环节加速向江苏、山东以及中西部省市集聚;哈尔滨、天津、重庆等热点区域将不断涌现。

  中国已是机床生产大国,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但高档数控机床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进口国。二是产业制造基础薄弱。近几年来,中国重要装备制造企业的装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制造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装备制造工艺、自动化仪表、标准体系、知识产权等发展滞后。中国已是铸锻件生产大国,但火电、水电及核电装备的大型及关键铸锻件仍依赖进口。

  指望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尖端的技术装备是难以实现的。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只能依靠本民族装备制造企业的振兴,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要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做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是根本途径。

  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专利技术缺乏,外资往往以技术入股、对产品收取专利费等方式获得行业的丰厚利润,内资则通常只能取得加工装配的低附加值收益。技术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设备的60%以上要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90%以上,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的70%及大型飞机、大型科学仪器、大型医疗设备主靠进口。我国每年不仅要花费约1000亿美元进口设备,还要花1000亿美元进口零部件,每年进口设备数额远远超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

  智能制造装备主要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专用装备,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面向中国海洋资源开发需要和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预计国家将重点鼓励发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装备,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特种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以及关键配套设备与系统,特别是当前技术较成熟、市场需求量大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同时,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海洋观测和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创新。

  卫星及应用装备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订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大力拓展卫星综合应用和产业链,加快基于中国空间设施的卫星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航空装备方面,预计国家将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飞机研制,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重点突破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提高航空大部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场站设备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建立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青岛市通过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加快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拥有造修船、船用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电力推进等较高层次的产业链条。齐齐哈尔市创建的以中国一重、齐重数控、齐二机床为龙头,以齐车公司、三大军工为支柱,以80余户规模装备企业为骨干的齐齐哈尔数控重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

  江苏省和辽宁省凭借其优越的沿海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未来将重点打造船舶制造、新型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和数控机床及工具附件等4大产业链,“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制造基地。

  广东省则重点推动汽车、石化、钢铁、船舶、铁路机车和动车组、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制造、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力主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建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湖南省将重点建设长株潭工程机械、汽车及电动汽车产业基地,长沙、株洲航空航天产业园,株洲、湘潭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衡阳特高压输变电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等,着力将现代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的巨型产业。

  中西部地区:以川陕湘为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中西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湖南和山西等省份。湖南和山西分别以株洲和太原为中心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制造基地。在航空领域,湖南和江西作为国家重点航空产业基地所在地区也有快速发展。四川、重庆、陕西、贵州和云南五个省市,也逐渐形成了航空、卫星、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床等产业的集聚区。

  长三角地区:上海为国内民用航空装备科研和制造重点基地,江苏海洋装备工业发达。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和生产基地,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在内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在航空、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特色较突出。

  根据目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的分析预测,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实现销售产值6万亿元以上,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到2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环渤海地区:北京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辽冀鲁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是全国航空、卫星、数控机床等行业的研发中心,辽宁、山东和河北依托其海洋优势,在原有装备工业基础上已逐步发展成为海洋工程装备、数控机床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的产业聚集区。

  我国工业的现代化,特别是制造业的现代化,需要装备制造业提供先进的制造手段。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的特征,其不仅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装备,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更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其性能、质量和拥有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振兴装备制造业,必先振兴数控机床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既包括传统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主要从三个角度体现:(1)技术上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多学科、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2)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3)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十二五”规划五个细分: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中小企业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各国政府不仅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在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中,一直把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和政策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许多国家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并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金融、税收、技术开发等政策实施和服务体系。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技术研究和基础机械产品开发,依靠强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本国的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技术发展政策的理念由项目投资开始转向注重更广泛的创新,强调研究和技术发展政策与其他政策,如教育、竞争、管理、地区、农业以及对外政策的融合。除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外,新政策更加强调知识是生产的主要要素。研究与技术发展政策尝试通过培育企业网络和创建中介机构,将创新系统机构联为一体,以提高创新体系的沟通、协同和灵活性。

  美国政府强调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将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关键技术创新的前六大领域之一,并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支持科技创新。同时,美国政府改变技术政策,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和支持产业技术的发展,成立了国家制造业科学中心和制造信息资源中心,并相继出台了促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推动制造业推广应用的“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美国是当今全球头号装备制造业大国。为促进本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以技术进步战略为主,以资金、财税、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辅的策略,政府始终将技术作为支持的重点,通过促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达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目的。

  目前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强有力的贸易政策为支撑的模式;其二是以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为代表的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政府制定倾斜的财税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为支撑的模式。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 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分份额,如韩国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 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其他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日本的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西南部。俄罗斯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高端装备产业的布局将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工。研发与总部环节将进一步集中到区域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周边区域及三线城市将进一步强化制造环节的招商引资,并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及国际装备制造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而中西部地区在轨道交通、卫星和数控机床等细分领域将有更大突破,并有望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域。

  广东省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汽车、石化、钢铁、船舶、铁路机车和动车组、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制造、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成为工业发展主体力量。依托重大项目引导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中下游配套产业,构建一体化的主导优势产业链,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建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珠海的发展前景广阔,“十二五”航空业有望较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将得到突破

  株洲在轨道交通与航空装备领域的产业地位凸显。株洲聚集了以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联诚集团、南车电机、九方装备、中铁轨道等重点轨道交通企业,并形成了以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铁路道岔、车载电气系统、铁路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多类别产品系列,拟以位于石峰区的田心高科园为核心,打造占地25平方公里的中国轨道交通城。株洲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的建设于2010年12月取得了准入证,进入正式建设阶段。同时,株洲已规划了面积45平方公里的航空城,拟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通用航空整机生产基地与中小航空发动机等航空产业链项目研发、生产基地。

  齐齐哈尔:基础雄厚的重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齐齐哈尔是国家老装备工业基地,也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和黑龙江省重点发展工业城市之一。2010年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园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工业基础良好。产业特色:以重型装备产业以及军工装备为特色,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也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区域布局:主要布局在齐齐哈尔高新区、富拉尔基工业园区和铁锋区。齐齐哈尔的龙头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齐重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齐二机床集团公司是我国重特大机床生产基地、中国机械行业百强企业;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企业和世界铁路装备制造业500强企业。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机器)、齐齐哈尔建华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华机械)和黑龙江华安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机械)

  青岛龙头企业: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内现有骨干制造企业12家,包括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主要从事FPSO、钢质导管架平台、深水浮式平台(TLPs、Spars、Semi-FPS)等海上油气田设施的建造。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以南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四方庞巴迪为龙头,吸引配套企业入驻。

  青岛:快速发展的海洋工程设备与轨道交通装备基地。青岛市的高端装备产业分布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高新区和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中。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主要布局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海洋石油工程基地、船舶海工基地等。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是以南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庞巴迪以城阳区的工业园区为基础,逐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

  唐山市将以轨道交通装备、工程装备、自动焊接设备、冶金装备、修造船等为重点,加快高速动车组等一批重大装备制造项目建设,逐步树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唐山的龙头企业拥有唐山轨道客车公司、住友建机道路工程机械、住友重机工业减速机、松下产业机器公司、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等骨干企业。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的CRH3型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是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高速动车组。机器人产业以唐山松下、唐山开元、唐山开诚为龙头,以通博科技、天工数控等企业为主体。

  唐山:国内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唐山已建立了以铁路机车、冶金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优势产品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智能制造装备方面,已经形成了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品涉及焊接机器人、中厚板焊接机器人系统、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管道爬行机器人、建筑清洗机器人、巡线除冰机器人等领域。

  从2010年开始,西安计划用2-3年时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10个左右的综合性支撑平台、认定20个企业技术中心和50家骨干企业,每年实施100项重大投资项目,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发展作用。对于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可被评定为“西安市战略新兴产业引导项目”,并能获得资金扶持。

  西安市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有中航西飞集团、中航陕飞集团、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北车西安车辆厂等。西飞是中国大中型飞机的重要研制生产基地,西安车辆厂是中国铁路货车制造、铁路货车修理、铁路客车修理、铁路车辆配件制造及国内唯一拥有铁路罐车设计、制造主导权的国有大型企业。西安航天寰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北斗导航接收芯片研发设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成为我国西部产业链条最完备、产业集群优势最显著的外向型航空产业发展平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旨在推动卫星应用产业示范。

  航空产业集中分布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卫星及应用产业则位于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其中,西安航空基地获批成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航空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涉及整机制造、航空新材料、航空电子、航空测试、航空维修、航空零部件、航空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

  西安产业特色:航空以及卫星产业是两大特色优势产业。航空产业体系从过去单一的军机体系转入到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发展轨道。西安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已形成完整的科研、试验、生产、管控、运营体系,对北斗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2年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投入使用将打破GPS在我国导航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卫星导航产业集群。

  西安:西部地区最具实力的航空制造集聚地。西安高等院校人才资源优势明显,军工科技对高科技领域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推动了西安航空和卫星产业的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使得关中-天水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西安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政策扶持平台。

  南通龙头企业:拥有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江苏熔盛重工、韩通重工、振华重型装备等,以吉宝船厂、惠生重工海工及特种船舶等。江苏熔盛重工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以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为主营业务的大型集团,规划年造船能力800万载重吨(最大规模企业)。振华南通项目从事大型铺管船、大型港口机械生产、总装、调试,大型钢结构,重型齿轮箱制造等。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海洋石油平台及港口、海洋起重机械产品。南通市政府发布了《南通市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2009-2011 年)》,着重优化产业布局,提出:以现有沿江和沿九圩港运河企业为重点,建成两个海洋工程、船舶造修及重装备产业带。

  南通:南方最大的海洋工程和造船业基地。资源优势: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南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此外,南通还拥有独有的发展海洋工程和造船业的自然禀赋,是唯一既靠江又临海的城市,绵延200多公里的海岸线、16.6万公顷滩涂,为新一轮沿海开发提供了资源条件。

  沈阳龙头企业:拥有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三一重装公司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沈阳机床持续占据国内机床行业龙头地位,其产品已经批量进入汽车、国防军工和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北方重工在盾构机的设计、生产方面优势突出。沈飞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具备各类干线、支线飞机大部件制造能力和通用飞机和民用产品研制能力,拥有各类近百条飞机制造特种工艺专业生产线。

  数控设备主要集中在沈阳国际特种机床装备城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形成了数控机床、重矿机械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引进了日本安川、NSK、油研、德国布理斯、弗玛吉等一批顶级技术项目。沈阳国际特种机床装备城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专用数控机床全链条产业新区、千亿产出的数控机床制造销售基地、世界级数控机床技术研发平台。

  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设备是沈阳在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领域。同时,航空产业集聚程度也不断加强,有望成为沈阳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沈阳:北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沈阳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资源,工业基础雄厚。拥有我国最早的飞机生产企业沈飞公司、全国著名的发动机生产企业黎明公司,还有一批知名的航空科研院所和高校。2009年12月14日经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授予铁西区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这标志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发改委迄今为止批复的唯一一个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大连市对重大技术装备、船舶配套、环保设备、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给予了财政资金支持,如设立数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产业布局上,将大力推进“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设。

  大连的龙头企业:拥有大连船舶重工、大连重工、韩国STX等龙头企业。其中大连船舶重工当前已经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水深最深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2”,具备了与国际知名海工企业竞争实力。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公司也在海洋工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连重工则与美国罗宾斯、德国克虏伯、日本新日铁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风电、核电、隧道掘进机/盾构机等高端装备产品。

  大连区域布局:大连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已形成了长兴岛、开发区、旅顺口三个产业集聚区。其中,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业、大型石化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为主。位于长兴岛的临港工业园依托STX(大连)造船基地形成了韩国工业园和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区,船舶制造配套产业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设施等为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2009年,大连市造船完工量达484万载重吨,占世界完工量的4.0%,占全国的11.4%,在各港口城市中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技术研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机车制造则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北方最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资源优势: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也是东北腹地与国际市场连接的主要通道和航运服务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以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基础雄厚。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着力提升先进重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总包能力,重点发展支干线飞机、商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设备及零部件等民用航空产业,促进卫星及应用等航天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高效清洁煤发电、先进燃机、特高压、轨道交通、精密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设备;积极发展海洋油气开采、特种工程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系统;积极发展LNG船及装备系统,天然气输配装备及汽车加气系统集成装备。

  上海电气机床集团是上海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龙头企业,在临港产业区投资建设有上海电气集团高级数控机床成批总装基地,将全面采用日本机床制造业现场管理方式。同时,上海拥有数量众多的造船企业,包括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等。中航商用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其中总部落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研发中心落户张江,部分研发和客服中心选址闵行区紫竹科学园区。

  上海区域布局:高端装备主要布局在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和临港产业区。临港产业区以发展民用航空产业配套、船舶关键件制造、海洋工程设备等高端装备产业为核心。其中,上海国家新型工业化民用航空产业示范基地即位于临港产业区内。上海国家新型工业化民用航空产业示范基地主要由大型客机设计研发中心、大型客机总装制造中心、民用飞机客户服务中心和航电系统研发中心、民用航空配套产业基地四大区域构成。

  上海:南方客机设计总装和海洋工程基地。资源优势:上海拥有国内较强的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科研院所众多,为民用航空产业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同时,配套条件优越,产业化氛围较好。天然的港口和岸线资源为发展船舶及其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产业特色:重点发展航空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上海机床工业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较高,但是在数控化率方面与先进地区有差距

  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中航智控将率先发展智能技术,掌握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拥有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机床研究所以及北京阿奇夏米尔等骨干整机企业,以及北京发那科、凯恩帝等配套企业。关键基础件方面,拥有华德液压、SMC、京冶轧机轴承等企业。

  北京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代表性企业,包括我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我国海外轨道设计建设的龙头企业——北方国际合作股份公司,我国第一条城际间高速列车的企业——京津城际铁路股份公司等。航空装备领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目前正与北京市开展全面合作,发展包括飞行器复合航空材料、智能机器人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北京市区域布局:轨道交通制造重点布局在丰台轨道交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航空航天产业主要布局在以知春路和中关村为核心的中关村科学城、西北郊的航天城以及顺义区的北京航空产业园等。政府行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丰台区正在集中建设“六园三网一中心”,打造国家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聚集地。航空产业方面,包括亦庄的南航北京航空产业城和昌平的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的项目正在规划和启动中。

  北京:高端装备产业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资源优势:北京的资源优势集中体现为丰富的人力、科研和教育资源,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以及中科院、机械工业行业的各大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均会集于此,形成强大的科研体系。产业特色:集聚了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卫星领域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但是,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仍面临如何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找准产业定位并提升产业总体规模等问题。

  目前,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以环渤海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在工信部已批准成立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有44家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示范基地14家。在科技部批准的22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与高端装备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10家。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基地中,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西安市、长株潭地区、武汉市、济南市在内的8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成都市、哈尔滨市、安顺市、沈阳市、西安市5大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重庆市:国内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在城市轨道、城际列车制造领域具有良好的基础,拥有重庆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以及重庆长客公司、重庆轨道集团、机电集团等重点企业,拟建成西部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

  四川省:主要分布于成都、绵阳、德阳、资阳与眉山。成都的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与电气装备领域,拥有中航成飞、国腾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绵阳规划建设中的航空城与德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均特色鲜明。资阳与眉山主要以轨道车辆制造与维修业为主,但产业集群特征不明显。

  陕西省:拥有全国领先的航空航天工业研发与制造产业体系,在输配电、数控机床、石油冶金煤炭重型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实力雄厚。近年来,依托中航陕飞集团、中航西飞集团、秦川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航空装备、数控机床等领域表现突出。

  湖北省:主要分布在襄樊和武汉。襄樊以中航工业航宇公司与航天42所为核心,发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以万洲电气、海纳电气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电气装备产业。武汉以数控机床、特种船建造、高铁货车制造等为重点,拟建国内最大的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及相关部件产业基地、数控系统生产基地。

  江西省:主要分布在南昌。以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为龙头,在通用航空制造等领域具备较强实力。南昌航空工业城正打造中国大飞机主要部件研发生产和航空转包生产基地。

  山西省:主要分布在太原和大同。晋西车轴是铁路机车车轴行业龙头,在铁路车轴产品的专业化开发与生产方面独具特色,已跻身全球铁路车轴专业化生产企业第一梯队。大同电力机车作为中国北车集团的重要组成,拥有较好的电力机车制造基础。

  湖南省:主要分布在长沙和株洲。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的主力企业为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全国七家重点轨道机车制造企业之一。在航空领域,株洲拥有1949年以后国家设立的第一批九个航空制造骨干企业之一的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建设有株洲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沙则拥有中联重工、三一重工、威胜电子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点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深圳市:正着力建设华南地区数控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与生产。

  珠海市:依托珠海机场而建的珠海航空产业园于2008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涵盖了航空制造业、服务业和临空产业,是广东省发展通用航空制造、维修及运营服务产业的唯一载体,目前已形成了“珠海航展”的知名会展品牌。中航工业集团通用飞机有限公司也同期落户产业园。此外,北车集团计划投资百亿元,在珠海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江门市:未来轨道交通行业领域的重要基地。南车集团在广东江门正逐步建设大型产业基地;北车集团也拟在江门投入逾百亿元,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柴油发动机制造、电传动与电机电器产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北车传统优势领域。

  广州市:国内最大的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建造基地。以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船低速柴油机、柴油机配套产品及其它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等生产基地,扩大集装箱船、成品油船等造船能力,规划2020年形成年造船能力1000万吨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打造国内最大的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建造基地。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杭州。以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业和数控机床产业为特色。晋亿实业、中高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和天马轴承股份等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和数控机床领域有较强实力。晋亿实业是铁道部高铁扣件的第二大供应商。

  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南京、南通和常州,以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和卫星应用产业为主。其中,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和轨道交通制造实力较强,拥有南京轻型飞机有限公司、南京南车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南通造船业发达。常州拥有常州飞机制造厂、江苏北斗科技、新誉集团与今创集团等重点企业,在航空装备、卫星应用及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优势突出。

  上海市:拥有发达的经济优势、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制造业基础,是重要的民用航空产业、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民用航空产业示范基地、长兴岛海洋装备基地等。

  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唐山,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河北省拥有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曹妃甸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和中海油曹妃甸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等重点装备企业与项目。

  辽宁省: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沈阳以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为主,重点企业包括沈阳机床、沈飞等;大连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山东省:主要集中在青岛和济南。青岛造船业全国领先,济南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特色,两地的轨道交通装备业均具有雄厚基础。山东省内有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等龙头企业。“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将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随着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山东省蓝色经济战略,以及中海油青岛项目、中石油青岛基地、青岛武船重工项目、蓬莱巨涛等项目实施。

  天津市:依托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优势,吸引了全球知名的航空部件制造企业和其他配套企业入驻,到2012年,天津将形成城市轨道交通机车350辆、大功率机车制造200台和500台的检修能力,年产盾构机5 台、岩巷掘进机10台以及年造修船200万吨的能力。

  北京市:人才与科技资源集中,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北京拥有一大批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大领域的领军企业,如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各集团下属的研究院多数设在北京,加之众多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使北京已发展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集聚地和科技研发中心。

  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近年来辽宁与陕西的发展令人瞩目。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轨道交通装备: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是国内最主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两大集团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5%,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多数隶属于两个集团。吉林、辽宁、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四川、山西等省区借助其自身工业基地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上发展强劲,并在“十二五”规划中都将对轨道交通装备确定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主要集中于京沪,制造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全国规划和在建的海洋工程项目有20多个,主要是由中石油和中海油发起,联合当地政府兴建;并且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依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两大集团,我国海洋装备制造及配套装备制造业拥有一批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南通、青岛等地区。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天津、上海、大连等东部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也提出以上海、南通、舟山等为重点,结合上海地区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黄浦江内部船厂搬迁,建设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

  卫星应用装备:卫星与火箭研发与制造由于其特殊性,目前主要依靠国家航天院所。中国卫星及相关应用装备产业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起,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的强大科研力量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卫星的研制与发射运营部分主要在北京,中下游导航芯片及应用装备相关企业则分布在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江苏、广东等地

  航空装备:实力较强,研发和生产都已具备一定基础。中国航空装备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依托中航工业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形成了一批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分布在北京、东北、江苏、陕西、江西、四川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十二五”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航空装备的大力支持,作为大飞机项目所在地的上海和重点打造通用航空制造及运营服务产业的珠海地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的空间布局尚在发展之中,已有的核心集聚区域正呈现一定程度的扩散。未来装备制造的重点新兴城市将不断涌现,并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区域分工将在各区域性产业集群中得到体现;中西部地区在政策扶持下,依托其资源优势将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应抓住高端装备产业空间布局特点,从资源集聚、配套环境和产业供应链条方面入手,为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发展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总称,是中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承担了”替代进口”的使命。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

  今天见到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华中数控、重庆机床等公司的高管。学习了不少机床行业知识。

  制定机床再制造行业标准和技术准则,规范再制造行业行为。推动机床再制造产品质量认证和机床再制造企业资质认证,规范国内再制造行业市场,提升用户对再制造的认知度。对机床再制造行业实施准则加大宣传,使用户对机床再制造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项目投入价格的合理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用户对机床再制造的市场判断力。学习国外先进国家再制造行业发展经验,扩大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

  机床再制造作为绿色制造,服务制造。在未来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在节能减碳,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有着深远意义。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战略性新产业,希望国家对机床再制造行业出台相关鼓励扶持类政策,使该行业市场蛋糕做大,如通过对项目进行补贴提高用户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降低产品成本。

  在用户认可方面,目前用户单位对机床再制造产品质量还心存质疑,对机床再制造商的技术,制造实力还未深入了解,对一些复杂机床特别在重型、精密机床再制造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所保留,使得在市场商务谈判中再制造意愿不强烈,往往因沟通不畅导致项目搁置。

  在市场定价方面,目前机床再制造市场还没有统一的价格依据,行业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价低者得。最终导致整个行业恶性竞争,无序发展。较低的价格无法从根本上确保项目投入,使得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再制造产业质量高低不齐。

  在机床再制造产业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市场规模方面,虽然资料统计,我国机床保有量700多万台,按照每年3%的淘汰量,将有21万台废旧机床进入到再制造市场。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废旧机床并未流入市场。需求未得到有效解放。况且,重型超重机床一般对于用户企业来说都是关键设备,进入再制造市场的量更是有限。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专用设备厂,主要产品有:数控、普通卧式轧辊专用车床系列;数控、普通卧式专用车床系列;数控导盘车床系列;数控、普通卧式铝锭专用车床系列;数控、普通专用落地车床系列;数控芯棒专用车床系列;深孔钻镗专用机床系列;双面镗铣专用机床系列;数控立式车轮车床系列;数控专用立式车床;数控普通龙门铣床等。主要领域:钢铁、铁路机车车辆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矿山设备制造、电力设备制造、冶金机械制造。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专用设备厂,主要产品有:数控、普通卧式轧辊专用车床系列;数控、普通卧式专用车床系列;数控导盘车床系列;数控、普通卧式铝锭专用车床系列;数控、普通专用落地车床系列;数控芯棒专用车床系列;深孔钻镗专用机床系列;双面镗铣专用机床系列;数控立式车轮车床系列;数控专用立式车床;数控普通龙门铣床等。主要领域:钢铁、铁路机车车辆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矿山设备制造、电力设备制造、冶金机械制造。

  北京圣兰拓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实施的工程项目和服务覆盖汽车制造、航空、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公司1994年就已进入维修改造行业,截止到2010年我公司共改造各类数控机床450余台,年维修数控系统P.C.B及驱动单元千余件,并与2007年成为《中国机电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双A级资质企业,2009年成为《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唐山重型机床厂:作为河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唐山市和青海华鼎重型机床有限公司(原青海重型机床厂)合作建设的以生产数控重型机床为主的重点企业。工厂始建于1997年7月,于1999年投入生产。主要产品有:数控定径辊车床系列、数控重型张减机轧辊车削中心系列、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系列、数控轧辊车床系列、铁路专用机床系列、石油天然气管道加工机具系列,以及机床设备现代化数控化改造(数控制造系统集成)系列等。

  长沙机床厂: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五十年代初期,成为全国机床行业十八个机床厂之一,1957年机械工业部设立“长沙插拉刨研究所”,负责全国插拉刨锯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归口工作。六十年代后期发展专用机床的生产,是中国插拉刨床的重点骨干生产厂。

  大连专用机床厂:大连专用机床厂始建于1964年。系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组合机床及通用部件的专业企业。八十年代初,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结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始研制组合机床及专用设备,现已形成铸造、机加、装配、高频热处理、钣金、电气、液压等专机生产体系和加工基础。

  机床的再制造属于节能环保的绿色项目,随着资源越来越紧缺,环保要求的严格,制造新的机床相比于再制造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拥有大量落后的机床,如果国家出台相应政策要求国企保持一定的废旧机床再制造率,这将给再制造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机床再制造协会在国家部委的公关的深入,国家很有可能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而专用机床制造属于自主创新项目,对此国家一直是大力鼓励发展的。

  我国目前拥有重型金属切割机床50万台左右,其中半数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这些机床都是再制造的对象。由于这些重型机床的价格大多在千万元甚至上亿。假设平均每台机床再制造的价格为300万元,假设每年有3%(即15000台)重型机床需要再制造,如果政策支持再加上人们观念的改变,那么每年可能的市场将是450多亿,再加上目前涉足的企业屈指可数,机床再制造行业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机床行业方面,目前我国的机床保有量近700万台,但机床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据统计,目前役龄10年以上的机床占60%以上,这些机床在未来5~10年都可能面临大修提升甚至功能性报废或技术性淘汰,从而形成相当规模的可循环利用的再制造潜在资源。若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进行估算,每年将有近20万台机床面临报废、闲置、技术性或功能性淘汰,这机床再制造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根据美国再制造协会的资料,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有2/3是汽车和机械工程的再制造。美国2002年再制造产业的年产值为GDP的0.4%。我国2010年GDP达到38万亿元,2015年有望达到48万亿元。如果我国2010年和2015年的再制造产业水平达到0.2%和0.4%,则再制造产业年产值将分别达到740亿元和1920亿元。

  目前市场上的机床大多是通用机床,专用机床由于要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具体设计制造,所以专用机床占机床市场的总体份额相对较小。随着厂商对专用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大,专用机床的市场份额也将逐步扩大。目前在制造业发达的日本,专用机床市场占到机床市场总额的15%左右,保守估计,中国专用机床的这一比例达到7%左右,未来几年会达到10%左右。

  就产业链的上游,数控系统是机床的核心部分,国产与进口的价格差距比较大,但是一般客户都要求使用进口数控设备(一般是西门子),这样机床制造企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挤压。此外,机床生产成本受到金属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机床大部分是金属。

  就机床行业而言,产品销售的对象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电力设备制造、铁路制造以及军工制造等行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弱。所以只要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互信合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客户对公司产品具有黏性。

  再制造是一个闭环的过程。首先进行机床及零部件的回收,经过拆卸、清洗、检测之后进行零部件修复或机床的功能性再制造,然后对修复后的零部件或新零部件进行再装配及整机检验,最后出售给用户或者按照客户要求发送给客户。由于客户的需求及机床损坏程度不同,再制造的过程亦有所不同,具有不确定性。

  机床再制造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废旧机床资源的机床制造新模式。与传统的机床报废处理和旧机床大修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个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信息技术、数控及自动化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废旧机床进行可再制造性评估、拆卸以及创新性再设计、再制造、再装配的过程,其目标是规模化地再制造出比原机床功能更强和性能指标更优的新机床。

  在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自己的数控机床产业的大背景下,机床企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更多体现在信息和服务上。我国机床行业企业在八十年代就迈动了信息化的步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促进了机床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说,与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资源共享率底下,投入产出并不理想。与钢铁、汽车等相比较,如今的机床制造企业都明显落后了。

  要占领世界机床行业就要在机床行业有新的突破,中国机床行业主要发展的几项:数控车、加工心、数控龙门铣镗、数控立车、数控卧车、数控锻压、重型数控、功能部件、系统总线标准、数控刀具等领域,选择几个条件成熟的项目为突破口,发展有价值的产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巩固提高中国机床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发展机床标准化工作是目前最重要最具有实际型的产业发展。

  秦川发展:公司是我国齿轮磨床的龙头企业,研制的精密磨齿机已经形成七大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50%左右。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精密、大型数控圆锥齿轮磨齿机”、“精密拉刀数控成形磨床”、“五轴联动叶片数控磨床”等多项课题得到工信部立项。

  华东数控:在龙门磨床和龙门铣床的设计和生产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公司也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博格板磨床的企业。公司与德国希斯庄明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引入德国技术,进一步扩展公司的产品线,扩大在大重型机床领域的优势。

  沈阳机床: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商,产销量多年来位居国内首位,2009年销售收入列世界机床行业第三位。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公司历时两年半研制的世界首款自动镗床AH100受到了业界的关注,该产品是世界机床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开发的机床品类。

  昆明机床: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控机床企业。公司在高端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限产普通卧镗,停止生产门槛较低的立式加工中心,着力开发高端数控机床,在全国首家开发出卧镗式加工中心,开发出模块化设计的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生产出刨台式数控铣镗床等一系列高端新产品。据了解,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大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以上。

  2009年国家曾发布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指南》,主要针对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四大行业。专项目标为2020年四大行业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以上要立足国内生产。 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昆明机床、沈阳机床、秦川发展和华东数控等。

  2010年10月18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其中又以高端数控机床为重中之重。

  中银国际的报告指出,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中国的中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自给率严重偏低,在设计研发、材料工艺、零部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受益国家产业政策,下游行业的巨大需求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和区域振兴规划催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决定了中国汽车市场和工程机械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会保持良好成长性,从而决定了中国机床市场增长良好前景。

  路甬祥今天上午在中国科技成果交易大会上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竞争力弱;能耗增长快,节能效率低;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一些挑战,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金融资本不应该炒楼炒股,应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机床和其他的消费品不同,越是旧的稳定性越好。另外,再制造的概念没有在大众中普及,甚至很多机床制造企业的领导都对再制造一无所知,也造成了人们对再制造的误解。

  从理论上讲,机床再制造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及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对老旧机床进行修复与改造的过程。

  所谓机床再制造不同于机床维修,它是将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机床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修复、性能升级,所获得的再制造机床在技术性能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新机床的水平。机床再制造也不同于机床的再循环,它是将报废机床作为高级资源而最大限度利用的回收方式,其生产成本要远远低于新机床制造的成本。

  当前,有人提出机床再制造就是造出比原机床功能更强,性能指标更优秀的新机床,这种愿望是好的,但这绝不是机床再制造业的目标和宗旨。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才是我们的目的。

  在大型精密设备的大修以及数控升级改造中,设备的性能的恢复,应当根据机床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数控功能予以实现。同时大修工作必须不断地采用新工艺。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人民有力量,有勇气、有智慧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抓住高端制造里“数控系统”重点,进行攻关突破,奋起直追。相信在为国增光的指导思想下,一定可以开发出世界最先进的数控系统,来指挥我们生产的各类数控机床正常运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大作用。

  对于数控机床的其他部件:比如,滚珠丝杆、直线导轨、主轴以及电主轴、刀塔、刀库、数控旋转工作台等,也都要形成与国际分工的专、精、尖等优势方向发展。

  我们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更好地将力量凝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上来,加快步伐,为国争光,造出最先进的数控系统。改变中国机床行业受制于人的命运。

  国内数控系统与国外著名的公司相比,主要的差距是可靠性,工艺性差,故障率高。对于大功率电机和驱动的研制相当薄弱。

  国内数控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大约在10-15年,由于技术水平,资金和市场等原因,国内企业数控技术的发展都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差距还要进一步扩大。日本的FANUC和德国的SIEMENS的数控还在进一步优化。我们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看到这点。

  从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特别注意发展关键技术,开发核心产品,日本政府重点扶植发那克公司开发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其他厂家则重点研发机械加工部分,日本政府引导政策使发那克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供应商。该公司生产的数控系统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80%。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蓝天数控、航天数控,这些厂家各自为战,分兵把守,重复投入。比如数控系统的伺候和驱动,都在重复搞小功率的驱动系统和电机,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重,大型机床急需的大功率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主轴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以及驱动又造不出,或客户不敢用。

  中国的数控机床必须装上中国自己的大脑,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数控软件。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先进的数控系统,包括主轴、伺候主机、驱动,应成为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产业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

  数控系统被誉为数控机床的大脑,是数控机床最核心部件,其价值约占整个机床的30%左右。但是我国中高端数控机床配置的数控系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德国SIEMENS公司和日本FANUC公司数控系统占极大多数。要赶超国外先进水平,一定要下决心组织开发自己的高档数控系统,彻底解决外国大脑指挥,控制中国数控机床的问题,实现中国数控机床脑体合一。否则,无异于德国和日本厂家的“最大代理商”。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自动化机械设备,特别是重大型和五轴联动复杂的数控机床,身价几百万到上千万,有的甚至上亿,一般都是企业的最关键设备,对其检测,维修技术是相当复杂的。一旦停机,其影响和损失往往很大。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技术与传统机床有着较大的区别,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在线检测和诊断数控机床的故障。

  装备制造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其中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加工叶轮,叶片,复杂模具必不可少的数控装备么,也是目前数控加工技术里面相当高端的核心领域,是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制高点之一。目前国外进口的五轴加工中心,一般价格都在几百万以上。高昂的价格使得用户无法承受。

  

个人简介
车库咖啡孵化器是国务院列入双创文件大力推广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每日关注 更多
卫战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