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宏观微调重心放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

易宪容 原创 | 2011-11-08 11:36 | 收藏 | 投票

  在市场看来,“适度适时进行预调微调”是给偏紧的货币政策松绑,是新一轮信贷宽松的开始。基于这样的判断,沪深股市连升4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上升到近两个月的新高。加上市场人士预料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会大幅下降到5.4%左右,更是令投资者憧憬央行将全面放松当前的货币政策。

  只是如此对货币政策走向的理解与判断,令人质疑。也有媒体对宏观微调的解读是,货币政策基调不改变,但节奏力度不同,当前货币政策在维持“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实行“定向宽松”。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则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变,目前货币政策更注重敏感性、前瞻性、灵活性及微调性上。宏观微调并非是信贷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货币政策的随意调整,而是把重心放在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上,通过价格机制来改变当前的信贷供求关系,调整信贷流向,遏制不合理的信贷需求。

  因为,就今年的银行信贷增长看,市场一直认为总体偏紧,大量中小企业从正规的银行体系得不到融资。但实际上今年信贷增长总量仍可达7.5万亿元左右的区间,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只不过与2009年过度信贷增长比有所减少,但比2006年至2008年那几年都要增长一倍以上。换句话说,今年银行信贷增长从量上说并不是问题,问题在大量银行信贷流向了哪里。是流向了鼓励发展的行业或企业?还是流向低效率、不鼓励发展的企业或行业?

  为何今年信贷增长总量不低,市场却普遍会感觉偏紧?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银行信贷在政府管制下利率过低,或商业银行不能有效进行风险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对信贷资源的争夺往往是量上的竞争不是价格上的取胜。而在政府权力主导下,信贷资源更多会流向强势企业或行业,流向与政府关系更密切的企业或行业,由此产生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严重挤出效应,致使后者对信贷资源的饥渴症越来越严重。

  从国内民间信贷市场的疯狂情形来看,为何一方面国内市场越来越感觉到央行货币政策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大量银行信贷资金纷纷流入民间信贷市场,掀起一股企业、个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全民“炒钱”热潮?问题正在于,今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并非减少,只不过由于当前国内银行信贷运作机制市场化的程度低,利率被管制没有通过有效途径流入真正需要的企业或行业。

  还有,为何国内信贷饥渴症会如此严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也向银行体系及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银行不敢轻易向企业贷款,企业也不敢轻易向银行借钱。何也?因为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发生了信贷关系就得由自身承担责任。不可能融资收益可以由自己获得,而融资成本却转嫁给社会来承担。

  中国的货币运作机制,与成熟市场就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数量管制及价格管制政策,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低利率、高利差,造成了不仅向国内商业银行政策性资源注入,商业银行贷款越多,其利润水平就越高,商业银行可坐享其成;而且也让银行债务人越来越贪婪。因为获得任何贷款都是一份利益。谁贷款越多,谁利益就越大。甚至于,对于不少地方政府来说,从来就不考虑偿还贷款,无异于无本生利。反之,对于国内银行分散化的债务人来说,这种信贷运作机制则成了严重的财富转移与掠夺机制。无论是从当前严重的负利率来看还是从近几年来严重的低利率来说,都成了银行债务人严重的财富转移机制。银行存款人的一年期利率可保持在3%左右,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回报率都会高于此收益多倍。对于暴利性的房地产业更是相差不知多少倍。如果按照今年的情况来计算,负利率在3%左右,一年间存款居民财富转移就达到9000亿。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分散化的个人对这种严重的财富转移,意见再大也束手无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国内银行信贷偏紧,并非是数量上减少,而是银行信贷运作价格机制低效率,从而使得既有的银行信贷资金无法通过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运作,有限的信贷资金没能流向实体经济所需求的企业或行业,而流向了市场炒作严重的虚拟经济,由此形成了疯狂的“炒钱”、“炒房地产”热潮。因此,当前宏观经济微调,就是要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希望通过利率机制来调整当前信贷饥渴症,调整当前的信贷供求关系,让有限的信贷资金流向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或行业。如果不是这样,信贷饥渴症得不到有效遏制,哪怕信贷增长再快,也是满足不了这种无限炒作的信贷增长要求的。

  所以,当前,在放松对银行数量控制的同时,更要放松政府对利率管制,以尽快提高国内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尽力降低负利率。

个人简介
1958年出生于江西上高, 1989年获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 1999…
每日关注 更多
易宪容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