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并非猛于虎

滕泰 原创 | 2011-12-07 13:43 | 收藏 | 投票

  只要认识到通胀对财富再分配的规律,弄清楚通胀的前世今生和深层根源,不被危言耸听的论调带着跑,不被忽悠,不盲目恐慌,谁都能打赢自己的财富保卫战

  Q:在通胀高企的时代,“战胜通胀”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口号、甚至是政治口号,全民陷入了一种通胀恐惧的误区,在您看来,这种恐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经济主体该如何理性应对通胀?

  A:“通胀猛于虎”的观点一直深入人心,但事实上,中国人对于通胀的恐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记忆,建国后,我国共经历了9轮大大小小的通胀,从20世纪60年代的物资短缺,到80年代的两轮物价飞涨,再到90年代的两位数物价上涨,一次又一次物价纷飞的背后,是一段又一段让中国老百姓不堪回首的岁月。留给人们的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与恐慌。消费者争着抢油盐酱醋,囤积大米粮食,企业囤积钢材、水泥等等,这些过往的记忆太过深刻;除了历史记忆作祟外,对通胀问题不成熟的认识,以及对通胀期间调控效果的不确定,也是造成中国人通胀恐慌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是一些不全面的论述引发恐慌,比如食品通胀论、原材料通胀论、劳动力成本通胀论、货币超发通胀论等等。这些错误的认识让消费者不能理性分析通胀,在面对通胀时容易陷入恐惧的误区。

  事实上,战胜通胀恐惧,是抗通胀的第一步。对宏观经济史和通货膨胀的系统研究表明,“温和通胀”有利于提高产出、增加就业机会和推动技术进步。反之,一旦物价低于温和通胀率,就意味着更高的失业率、更低的经济增长,以及更少的收入。所以说,通胀虽然会“咬人”,但也有美丽可爱的一面,有时还是经济管理者心中的“美人鱼”。

  只要认识了通胀对财富再分配的规律,弄清楚通胀的前世今生和深层根源,不被危言耸听的论调带着跑,不被忽悠,不盲目恐慌,谁都能打赢自己的财富保卫战。

  Q:在通胀来临时,很多企业都会以涨价、裁员来应对通胀的困扰,在您看来,这种做法是否科学?您有哪些建议?

  A:其实通胀对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多种多样,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些居于垄断地位、居于产业链上中游的企业、有定价权、有成本转移能力、有较好的品牌认知度的企业能够在通胀中保持稳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优势。而一些流通企业、银行也能在通胀中获益,而对于一些处于产业链下游,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而言,则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通胀的大环境下,首先要正确认识通胀,然后进行具体的政策分析,理解投资者的心态,对居民的消费心理有清醒地认识,再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理性应对。盲目的涨价裁员、缩减开支并不能奏效。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是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因此,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格外重要。一旦通胀来临,在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国家紧缩银根,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很难贷到款。因此企业要在通胀未到之前未雨绸缪,拓宽融资渠道,应对下一轮危机。

个人简介
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任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上海社科院,曾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做访问…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