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升级 带动产业升级 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董贤桥 原创 | 2011-02-18 21:44 | 收藏 | 投票

                关于多元投资 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转化的建议

    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节能减排技术的现状作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估择优扶持
    国家和地方财政设立节能减排技术转化扶持资金
     (草   案
 
本建议提出的背景和理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都取决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最始还是源于人才的才能及其贡献(包括国外人才及技术引进的贡献)。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2、据中工网时政频道 报道,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称:“官本位”制约人才创新。
报告说,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人才资源大国之列,但是主要得益于巨大的就业人口规模,而非人才资源的平均可持续文化素质。其后果是,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转变步履艰难,口号空喊许多年,却缺乏坚实的人本基础。    
一份最近的研究显示,在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中,我国的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数分值为0041,排名第8位。其中,基础实力指数、研发实力指数和科技效能指数的分值分别为00020.0250.053,排名第17、第10和第7位。这意味着我国人才基础实力国际竞争力较差,就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也不高。   
报告指出,中国人才资源的平均素质,不仅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总体经济实力排名在世界前三位,但是,无论是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标及分类指标排名,还是人才资源的平均素质状况,都不能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地位相匹配。     
这种不匹配典型地体现在中国创造难以实现。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在世界企业的高端竞争中,难以把握制高点和经济决策的主动权,并严重制约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难以有效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统筹开发。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局长潘晨光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着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匮乏,企业和基层创新人才短缺,科技人才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创新结合点错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问题。 他分析说,影响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官本位现象严重,学术行政化制约了创新人才发展。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企业没有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
3、在网上搜索“金融投资四个字,要么是外汇股票、证券期货,要么是投资房地产,对于自主创新节能(低碳)的投资却是个空白。有钱炒股炒房,无钱技术开发,不少人不知道自主创新、节能(低碳)为何物有何用。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一些地方甚至还闹出了拉闸限电等大笑话。企业界也普遍存在短视的恶性竞争,流行什么就仿造什么。不少企业宁可压低劳动力价格,打价格战,或下工夫公关搞贷款,也不愿潜心创新。由于仿冒成本低,挤垮专利产品,又导致企业更加不敢创新,引成恶性循环,已成为影响全局性、战略性及社会性的倾向。
4、已退休10多年的教授级高工,采用能量转换和能量倍增的技术路线,用最低的能量达到同样的空调效果、同样的照明效果,并且对环境有利。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在制冷或制热能力相同的条件下,比传统空调节电70%最低能耗空调器;在相同照度下比节能灯节电30%左右的单极荧光灯等多项高效节能技术,许多年来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转化。
5、究竞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弊端呢?上述空调和照明行业有如此高效节能的原创技术,在其它诸如煤碳、发电、钢铁、水泥、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众多行业内 ,包括职务发明或非职务发明,就没有更高效、更节能、更减排的原创技术吗?据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不对应,配套制度的欠缺和滞后,使节能减排不少源头创新的技术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6、从科技投入及技术市场的一些情况看,节能减排类重大的非职务发明在和企业对接转化中存在的种种难题,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冒点和死点;创新结合点错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研发能力弱小,多数还是空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成为空中的楼阁。在技术转化的前端过程,以盈利为目的之服务收费行为,也成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卡紧式的障碍阻挡物。
7、胡锦涛主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特别是要促成重大的节能减排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技术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才能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改造提升制造业,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鼓励发明创造。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鉴于上述理由,按照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从节能减排技术的转化入手,全力实施非职务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与企业的对接转化及其产业化和经济社会效益化!特提建议如下:
   一、对全国节能减排技术的现状作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估,择优扶持
包括产业化或尚未产业化、职务发明或非职务发明、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各行业节能减排重大技术转化的现状等等,以国家行为作调查筛选和考察评估。要象人口普查那样,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国情(家底)作全面深入的普查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提升和改造传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该作重点扶持,重大的尚未产业化的强制实施。这也应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和途径及其切入点吧!
 二、建立多元投资、风险分担的高节能技术转化机制
1、节能减排类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非职务发明在内)的转化是国家、企业、社会等共同的责任行为,民间大量非职务高节能技术的发明创造自冒风险、自费研发试制,已作出了不少的投入,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2、按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存在着相当过程的事实,对照技术市场以盈利为目的而收费的短视行为。建议国家调研立法,一方面在转化投入的主体和对象上要理顺关系把正对口,改革完善,实施多元有效的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坚决废止技术转化前端过程中以盈利为目的而收费的短视行为。运用技术经济先进竞争的手段,激励高节能的非职务发明和企业的对接转化,促进节能减排类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应有的效益。
3、搭建节能减排技术转化的平台,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金融、保险等联合设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转化扶持资金》,同时还采用社会资金参股等多元投资的办法,共同实施节能减排类高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在确保该技术产品高于优于《国家标准》,高于优于传统优质产品节能减排最高指标的原则前题下,撤除一切阻碍性的门槛,改革完善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的机制,为非职务节能减排技术与企业的对接转化打开绿色通道!
三、坚决废止科技成果产业化前端环节短视的收费行为
1、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前端过程的各种技术交易(发布会、交流会、展示会、评奖会、入会入刊)及技术评估、新技术产品的试制(改进)、检验、鉴定、新产品试销等前期环节所需的成本资金,由多方共同投资或资助,以减轻研发单位或企业单独投资的负担,激励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在研发单位或企业尚无收益,并且还要再投入的前端过程,坚决废止以盈利为目的短视的杀鸡取蛋式的收费行为,撤除人为抬高门槛的阻挡性的条文,坚决废止以咨询费”“检索费”“赞助费”“培训费等套用名义提留私分的乱收费。鼓励发明创造,对有利于重点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对国民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等有重大作用的源头创新的节能减排技术,要大开绿灯,免交一切费用。节能减排类重大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及其效益率,要补充进行政问责的主要内容,要列入行政主管人员薪金评级考核和职位升(降)的主要指标。倡导电视、报刊、网站等免费为技术方和企业方的合作牵线搭桥。
四、引入科研保险机制,确立失败是成功之先导的理念
要象财产保险、城市医保、农村医保那样,实施科研试制投入的保险机制,各企业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适当的科研保险费,无论成功或失败都由科研保险公司支持一定比例的补偿费用。各企业的科研开发不可能都在同一年度,象医保农保那样,轮换式的百企千厂助一厂完全是可行的。对节能技术开发的科研和企业减免税费,把减免的税费投入于更高节能减排的再创新,促进科研和企业及社会的良性循环再发展。
 五、倡导技术入股,创新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
建立技术方参与财务监管的制度,确保技术股的利益分配。在技术方和企业方认同的条下,中介方(含技术交易的组织者)也可参与收益分配,以减少企业前端投资的支出,促进高新技术和企业的对接转化,并有中间、见证及协调各方长效关系的作
                 六、建立诚实守信的创新机制
技术、中介、企业、评估、检测、鉴定、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不以短视收费为目的,而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技术转化成为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唯一目的。不夸大、不作假,遵守技术市场的制度规范,确保人生道德底线,确保应得的利益分配。当地科技局技术合同的登记管理作为各方履行合同的见证及监管,设立经营和服务的诚信档案,作为考核评级评奖及金融信贷等的依据,有利于技术转化成为产品,有利于人文品质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共同提高。对于侵犯知识产权案的查处,要象对贪官的查处那样,实行异地法官去扏法和查处,打破地方保护。
            七、有效制止虚假交易和冒名骗钱等不法行为
废止短视的收费行为,将有效地制止社会上那些虚假交易、虚假考察、虚假评奖、虚假开会、虚假出书等实为冒名骗钱的不法行为,从而净化技术市场的环境氛围,提升技术威望,减轻企业负担,杜绝滥用浪费和腐败,有利于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八、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举措
如果说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宝库,那么打开这个宝库的金钥匙是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及其完善的运行体系。如果说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那么人才是主体里面的根本是核心,资金是主体的支撑,制度是主体的保障,管理是主体的关健,各大因素引成完善的体系及其顺利的运行,是这个金钥匙不可缺少的系统集成。许多事实说明,中国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缺的是公平合理使用人才的制机,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转化的环境条件,缺乏科学合理使用资金的政策和制度。要使人才、技术  、资金在在企业自主创新中创造各自应有的价值,就要有一个打开自主技术创新宝库的金钥匙,这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的举措。
                九、制度创新,共同实施刻不容缓! 
制度是打开自主创新技术宝库的金钥匙,只有制度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实施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也只有国家创新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先导,才能带动企业及社会整体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积极有效地运行。 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技术转化的前端过程坚决废止以盈利为目的而收费的短视行为,国家、地方财政、金融、保险和企业等多元投资,共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社会效益化,以技术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节能创新试制对接工作部
                      手机:18967571238 电邮:dongxianqiao@126.com
个人简介
出于民声, 利于社会; 历尽艰辛, 问心无愧!
每日关注 更多
董贤桥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