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警钟再鸣,全球滞涨风险加大

郝金刚 原创 | 2011-02-25 00:04 | 收藏 | 投票

  中东、非洲等产油区挥之不去的政局动荡,令高油价再次成为全球投资人的关注焦点。有业内人士惊呼,当前油市因地缘政治因素剧烈波动的状况,与8年前伊拉克战争时期的情况颇为类似。油价的持续高烧,给仍在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专家警告说,如果这轮油价高企的状况长期持续,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滞胀风险。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CNBC刊登题为《经济滞胀成敏感话题》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涨而就业前景又难言乐观。本周三,国际原油价格再度触及100美元这个重要的心理关口,更使得人们开始担忧历史将重演。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埃利安(Mohamed El-Erian)及美国银行美林证券外汇分析师科奇诺斯(Richard Cochinos)则持有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观点。科奇诺斯在本周三的一份投资报告中表示:“利比亚危机持续对市场造成冲击,如果中东地区的局势无法得到控制,国债目前的走势在短期内还将持续。无论如何,当投资者开始担心经济滞胀问题时,市场将出现一轮调整。一方面,高企的石油价格将使得经济增速减慢,而另一方面,成本的上涨又将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另外,埃利安在接受CNBC采访时已经表示“石油价格的上涨将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经济也可能由此陷入滞胀。

  著名能源经济学家董秀成昨日发表题为《要警惕通胀变滞胀》博文,他指出,目前,最热门的经济关键词已经发生变化,“高房价”退居二线而被“通胀”取代,国家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抑制物价水平过快增长,因为通货膨胀事关重大,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文章指出,一方面,国际市场中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和铁矿石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输入性成本核算,进而推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推动物价上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开始出现产品成本上升趋势,进而加剧物价上涨。

  董秀成指出,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同等重要,但实现两者目标确实很难,采取政策手段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出现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但通胀趋势不减,那问题就复杂了。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非常严厉的调控措施,如果通胀没有下来,而增长下滑趋势过快,这就可能出现最可怕的状况“滞胀”。一旦在未来几年出现“滞胀”,那治理起来就更加困难。如果“滞胀”发生,目前关注的物价上涨的民生问题可能伴随着另外一个本来就十分敏感的民生问题“高失业率”。因此,国际调控手段必须注意适度,把握“火候”,协调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要顾此失彼,尤其是不能出现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过度手段而伤及经济增长幅度,进而导致就业问题加剧。

  摁下葫芦起来瓢,查得了米粉查不了大蒜,查得了大蒜查不了生姜,查得了农产品查不了工业品,查得了工业品查不了服务类项目……涨价是个一连串事件,1月份全国物价指数(CPI)上涨4.9%,应该说这还是经过修正了的数据!目前的通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市场各个环节都在通过涨价维持利润甚至是谋求生存的时候,市场机制以难以维继,政府的影响力也鞭长莫及。

  近几年,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在以4万亿为标志的“政府之手”的作用下,在土地财政的强大支撑之下,中国经济保持了既定的增速,避免了经济下滑、失业剧增带来的风险。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中国经济发生滞胀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虽然正在“高增长、低通胀”之中的中国经济没有近忧,但“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正在形成。据说,以宏观经济分析著称的宋国青教授曾感叹:“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刚把通货膨胀理出个眉目,通货紧缩来了;还没把通货紧缩研究完,通货膨胀又要来了。” 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怪圈的真实写照,高增长、高通胀、高污染、高产能过剩,然后就是紧缩,经济下行投资再次掀起热潮,开始新一轮循环。危机即契机,如果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来取代资源垄断和权力配置机制,或许未来将大有不同 ……

  
中国经济将进入滞胀时代

  原油期货电子盘再破100美元

  中国专者称:世界经济有可能面临“滞胀”风险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