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拟降至年均7%

蔡律 原创 | 2011-02-28 01:43 | 收藏 | 投票

  中国“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拟调低至年均7%


  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温家宝总理2月27日首度透露,中国“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拟定为7%。这比“十一五”预期目标降低了0.5个百分点,更大大低于11%的“十一五”实际年均增长速度。温家宝对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网民说,“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0.5个百分点的下调幅度虽然不大,但却释放出了非同寻常的信号——今后五年中国将强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学发展”已经被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预期增长目标的适度下调是其重要体现之一。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表现在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以及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的增长方式。由于不依赖技术进步,表现在投入产出比上的效益指标没有明显的提高;集约型增长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实现的增长方式,表现为投入产出指标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这种转变是渐进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是全局性的,各地区和城市受其所处环境、市场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就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不会步调一致。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包括: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集约增长的实质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而这关键取决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可以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物资利用率,从而节约物化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同时,科技进步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活劳动含量,节约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因而完善市场结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7%也向地方政府发出了明确信号:从国家层面压低增长预期,有利于遏制各地的投资冲动,引导地方政府降低对投资的依赖。增加投资的资金成本,控制好信贷投放的闸门;抬高投资的市场、环境准入门槛,收紧土地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