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答财经杂志记者

郑磊 原创 | 2011-02-09 14:24 | 收藏 | 投票

 

财经杂志:华锐此次A股上市发行价高达90/股,创了A股的历史纪录,是三个月前金凤科技H股定价的4.5倍,如此高的定价,依据是什么?对投资者而言,这是否是一笔高风险的投资?如果不是在A股而是在香港或纽约上市,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吗?华锐上市当天,盘中接近跌停,这说明什么?

答复:华锐此次A股上市创造了主板有史以来最高发行价的记录,从企业估值的角度来看,华锐风电与金风科技相比,两者的业务结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及增长潜力均十分接近没有依据可以支撑起如此高的发行价,这是一级市场炒作的一个高潮,最终演变为破发的闹剧,也在意料之中。上市首日,华锐风电收于81.37/股,跌幅达到9.59%,为IPO重启以来大盘新股首日最差表现。对原始股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暴利投资,而对于一级市场的认购者而言,不啻为一场灾难,企业和投行以及原始股东的利益结合体将这个泡沫刺穿了,将最后一棒交到了认购者手中。华锐如果选择在香港或纽约上市,结果可能与金风科技在港上市遇到的情况接近,金风科技在第一次在港上市时,由于定价过高,公开发售很不理想,最终决定暂停上市。后来在第二次上市时,又下调了价格,顺利上市。这就是成熟市场和A股的区别。华锐上市时,时机选择也是一个因素,市场流动性不够大,市场情绪低迷徘徊,如果碰上A股市场炒风炽热的时刻上市,也可能还可以炒得更高,这就是风险,但这一次企业和保荐人下错了注,但是损失的不是他们,而是投资者。华锐上市首日盘中几乎跌停,反应了市场正常的认识,如果不是这样的结果,反而说明市场已经进入了疯狂状态。

 

财经杂志:华锐的招股书显示,2007年、2008年,  华锐风电的综合毛利率并不高,分别只有12.53%16.86%,不仅大幅低于金风科技,也明显低于国内其他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我们发现,国内风电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但毛利率并不高,你对国内风电企业财务现状和发展模式的现状和前景如何看?你对华锐风电、金凤科技、湘电股份、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大唐新能源、明阳风电这几家上市企业的基本面和市场对其的估值差异有何看法?

答复:风电行业包括上中下游,仅上游风电设备制造方面就又可以细分为整机制造、设备配套和维护等。各自情况不同,企业财务现状除了与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相关之外,也和企业的发展模式、战略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关。你举的这几家上市公司,分别包括了风电整机制造商(华锐、金风、湘电、阳明)、部件配套制造商(天顺、泰胜)和发电企业(大唐新能源),由于分别处于上游和中下游,不便于直接比较。即便是同处一个领域,比如整机制造,市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华锐、金风,也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优劣。比如,华锐连续两年业绩翻番,特别是在海上风电招标中收获颇丰,在大容量风机的开发进度上优于金风;而金风科技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程度较高,海外布局也起步较早,而且金风纵向整合一些关键零部件制造环节,成本会不断降低,在风电维护和管理方面较有优势,初具风电全产业链模式,因此毛利率也略高于华锐。华锐风电产品已基本完成由1.5MW3MW的升级,比金风的产品升级进度快,带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有可能再现金风前两年的突飞猛进的情形。天顺风能从事的是风塔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绩较优秀。从盈利水平来看,天顺风能与泰胜风能不相上下。2009年,前者毛利率为28.82%,后者为29.66%2008年度的高端风机塔架市场,泰胜风能占有率达到了60%,而天顺风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5%

   风电在中国发展可以用“神速”来比喻,按照国家规划,直到2020年,这个行业才会进入成熟稳定期,目前还处于快速增长的爬坡阶段。在“十二五”期间,预计每年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在2000-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左右。未来几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尽管与之前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相比,增速有所放缓,我认为应该处于成长期的中段,对于这个产业链的各环节来说,都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当然,部分环节出现竞争过度和产能过剩,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常的经济现象,从现在开始,会进入边发展边整合的阶段,在夯实中稳健推进。

 

财经杂志:据我们了解,国际投行对于风电、新能源行业的兴趣,明显比国内机构要低,因为欧美的风电企业在高速增长几年后就慢下来了,比如瑞士的VESTAS2010年上半年风电设备制造销售额下跌了54%,亏了两亿欧元。中国风电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是否也即将迎来一个拐点?此外我们注意到,如果我们把国内主要风电企业未来几年的产能增长目标加起来,再跟国家未来十年目标对比,可以发现如果按企业的增长目标,国家十年目标在未来两三年就达到了,那以后该怎样办?从一哄而上、互相倾轧到激烈洗牌,这是中国企业过去和现在都经常发生的事情。中国风电企业是否在不久的未来也会重蹈这种悲惨的“路线图”?

答复:风电技术在欧美已经是成熟技术了,从产业发展周期上看,进入了成熟期,其特点是增长率很小。而中国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翻番增长,离规划目标,即20159000万千瓦和20201.5亿千瓦装机容量,还很遥远。因此从产业层面看,还不会出现拐点。你提到的“如果按企业的增长目标,国家十年目标在未来两三年就可达到”的担忧,我觉得可能有些过虑。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尽管国家有补贴有扶持,但这都是阶段性的,商业规律仍将是主导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比如风电整机制造行业,尽管有80多家,未来还会涌现出新的企业,但是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形成,即3-5家寡头垄断,也就是通过并购重组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结构,而那些缺少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逐步消失,这是不变的商业规律。这些寡头实际建立了相当高的进入门槛,比如从2008年至今,风电整机千瓦招标价基本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下降,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4%1.5兆瓦风电机组单位千瓦造价跌破4000元,首次迈入3000元时代。从技术角度看,华锐、金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通过收购、引进和消化吸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圈地阶段即将结束。新的风机制造企业进入的风险非常大。另一方面,出于整机需要降低成本的压力,出现了整机企业整合关键零部件制造环节的趋势,进一步压缩了风电配套零部件行业的空间,通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提升整机的竞争力。这和国际经验是一致的,世界风机设备企业中最具实力的几大国际巨头,均是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较高的企业,它们大多采用风机和关键零部件同步设计制造的方式。尽管如此,风电配套部件制造、风电管理和运营维护、风电设计等细分行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并出现类似的由激烈竞争到强胜弱出的格局。我认为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市场会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

 

财经杂志:有评论认为,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最大的软肋在于技术瓶颈和上网困难,您是否认同这种看法?

答复:这种看法从某个角度是正确的。政策支持是目前为止风电设备制造突飞猛进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也是由于政府对风电期许很高,希望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能够占到总发电量的一定比例。但是这种市场潜力还未能发挥出来,原因确实是由于上网困难。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去年中国拥有的1221万千瓦风电装机中,实现并网发电的只有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28%的已建风电设备因各种原因而闲置。在西部地区,数十万千瓦的的装机容量的风电场,现在只能输出50%60%,最低时只有30%。这不仅是投资的浪费,更是将潜在市场的说法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限制了风电发展的速度。如果不解决上网和输送的问题,也就无法达成20159000万千瓦和20201.5亿千瓦风电输送的规划目标。这将传导到风电产业的上游,即降低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发展速度。

   技术瓶颈是另一个问题。目前整机方面主要靠引进吸收国外的技术,几大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产品体系,有些还在引进基础上形成了自有产权技术。而众多的中小型风电整机企业基本依靠购买专利技术、依照进口图纸组装的阶段。随着行业整合,这个问题将逐步解决。技术瓶颈的另一个方面是缺乏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构成了整机的主要成本部分,目前国产化水平不高,而且因为不是自有技术,利润水平也不高,这限制了风机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按照行业发展规律,风机零部件制造行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整机企业应该引导零部件企业,假以时日,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较好解决。

   相比而言,上网的难度更大。由于风电本身的不稳定特点,对于电网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方面,我国的电网基础设施条件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比如,电网承载能力不足,没有超高压输送线路,无法将风电送出,另外,按照惯例,为确保电网安全,在风电上网时一般要按照两倍比例建立其他稳定的调峰电源(调节电力负荷峰谷差的发电机组),即建设500万千瓦的风电,理论上需配备1000万千瓦调峰电源调峰。再者,风电成本仍较高,电网企业从自身考虑不愿意采购风电。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要大量投资,加快超高压输送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相信这方面的工作将是未来3-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得到政策扶持。

 

财经杂志:最近,美国方面已经就中国政府对国内风电企业的补贴向WTO提出诉讼,据您所知,在政府补贴方面,国外是如何做的?中国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否符合国际惯例?美国的诉讼将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何种影响?

答复:对比国外对风电行业的扶持政策,中国的做法并没有明显超出其他国家的做法。各国的做法,参见下表

支持风电设备国产化的直接政策机制

直接政策

主要实施国

本地化要求

西班牙、加拿大、中国、巴西

为本地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

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中国、美国

关税支持

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

税收激励政策

加拿大、西班牙、中国

出口信贷补贴

丹麦、德国、中国

认证和测试规范

丹麦、德国、美国、印度、中国

研发、示范规范

丹麦、德国、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巴西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支持风电设备国产化的间接政策机制

间接政策

主要实施国

固定电价

丹麦、德国、西班牙、美国、荷兰、日本、中国一些省份

强制可再生能源目标(配额制)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

特许权制度

英国、印度、中国、巴西

金融激励

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巴西

给予开发商税收激励政策

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

绿色电力市场

美国、中国一些省份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目前中国的激励本国风电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风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补

助、国产化率70%的要求、风电全额上网、电价分摊和财税上扶持,这与各国

的做法没有明显的不同。美方宣称,中国要求接受扶持的公司使用中国制造的

部件,相当于给予补助,妨碍了美国向中国出口相关产品。这类诉讼,与其他

针对中国商品反倾销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各说各的道理。如果美国获得WTO

持,当然会造成美方对中国风电产品出口美国形成贸易壁垒,对中国风电企业

造成一些障碍。相信这类诉讼并不会很容易定案,这属于经济博弈过程,最终

会取得双方协调的结果,对此,不必太过担心。

 

财经杂志:相比上游的设备制造企业,你对下游风电运营企业的估值和发展前景如何看?很多投资者认为,风电营运营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补助和碳排放,自身赢利并不看好。对此你如何看?

答复:目前看来,由于风电发电成本较传统电力更高,而且电网还很难支持风电大规模上网,下游的风电运营必然要依赖政府补助和碳排放这类扶持,还谈不上商业上的正常盈利。从风电全产业链条整体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总不能因为存在上述问题,而缺失发电这一环节,否则上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发电成本的下降是客观规律,风电的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大约每度0.50-0.60 元,与火电接近,在部分地区还可以降到0.3元左右。随着上网问题得到解决,发电企业在充分发挥了规模效应后,风电完全可以达到传统的火电和水电盈利水平。风电资源在中国异常丰富,风力资源列世界第三,排在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估,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为了未来能充分利用这种清洁资源,现在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EMAIL:PROPHD@126.COM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