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亟待完善的环境工程

刘长杰 原创 | 2011-03-23 20:24 | 收藏 | 投票

  时代商报主笔 刘长杰

  

  做生意有个你来我往的谈判过程,无可厚非。然而,如果谈判还没开始,对方就以你是哪里人而拒绝谈判,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最近遇上两件事,就是如此逻辑。

  2月中旬与一位投资家座谈,席间有人问起“您感觉我们东北的投资环境如何”,这位在国内投资界屡有建树的业内知名人士脱口而出一句话:“我们现在不投东北的企业,因为东北人不诚信。”

  3月初,又在采访一位广东企业家的时候,听到了类似的话。他说,江浙商人谈判的时候,条件苛刻,态度冷漠,但合同一旦执行起来,不论赔赚,不讲条件,坚定履约;而你们东北人谈判的时候,条件宽松,态度热情,但合同执行后,赚到便宜了还好,一旦觉得吃了亏,就会耍赖,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否定合同,直至买卖双方一拍两散。

  来自业内的诸多信息表明,“东北人没信用”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同。这真是一个坏消息。当很多人还在津津乐道于我们的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工业配套能力、土地资源等等硬环境如何优越的时候,殊不知,比硬环境更致命的软环境工程,已经成为困扰辽宁投资环境的主要问题。

  所谓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者投资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物质条件,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软环境则是指该地区所能提供给投资者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市场秩序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保障与条件。

  与硬环境相比,软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水平的提高意义更为重大,可以说软环境是增强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自2003年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辽宁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引人瞩目,毋庸置疑。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的先后获批和开工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辽宁固有的老工业基地形象,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然而,相比较而言,软环境建设的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辽宁投资环境的主要矛盾。

  在外地商人的眼中,东北的商帮文化,在很多环节中呈现出轻诺而寡信的显著特征;东北人的履约能力差,缺少契约精神,对市场秩序也缺乏基本的敬畏;东北的法治环境,也少有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地方对本地人和政府违约行为的纵容和袒护,违背了基本的法治精神。

  所谓诚,就是真实不欺;所谓信,就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信环境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攸关生死。约翰·洛克菲勒曾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而让这位美国巨富如此自信的竟然是这样一些词汇——灵魂、品质、信誉、平和、合作、善待、贡献(见《洛克菲勒信札》一书)。美联储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对此的评价是:这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我们发现,全世界优秀的企业家在讲诚信这一点上,都是相似的。有人问李嘉诚做生意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这位华人首富说,那就是诚信,就是不妨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而不是投机取巧。这一点,我们从大陆成功的企业家王石、史玉柱和马云等人的身上,都能发现。

  一条路,我们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来修通,而信用环境的打造,却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确立。信用是我们亟待完善的环境工程,时不我待,必须只争朝夕并坚持不懈,方能见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辽宁”建设的步伐,不仅不能犹豫和彷徨,反而应该加速和力推。我们应该把优化信用环境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举措来抓,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软环境的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扫“不讲诚信”的阴霾,逐步享受到信用带给我们的巨大价值。

  ***注:此为发表于20110323时代商报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 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10323/index.htm 时有改动。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