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博弈,价格管制不能承受之重

傅子恒 原创 | 2011-03-04 19:16 | 收藏 | 投票

  五大发电集团系统“两会”代表委员拟提案呼吁“煤电联动”。在此之前,由于1月份电煤价格再次上涨,重点合同煤兑现不足70%,五大发电集团联合向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层面进行汇报,反映煤价上涨的情况和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力促煤电联动政策的出台。(据3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煤电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329亿元,企业亏损面同比上升7.7%。对此,各方呼吁应尽快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缩短电价联动滞后期限,同步上调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但在PPI与CPI双值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电价调整因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管理层担忧煤、电价格螺旋上涨给通胀防控带来新增压力,上述呼吁一直未获响应。

  行政管制(尤其是价格管制)只能是短期可为,属于一种非常时期的临时之举,长期仍需回归到市场化路子上来,这一点是市场一致的认知。参照国外成熟做法,电价产品一般是每年根据通胀指数进行调整,以使价格基本反映真实价值,类似于我国成本油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机制。在去年CPI上涨超过3%、2011涨幅可能达到4%的情况下,完全的人为控制不许上涨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市场目前关注的已经不是价格是否调整的问题,而是上调幅度以及时机的问题了。

  根据相关资料,我国目前整个电力行业一年发电量大约为4万多亿度,电价上调1分钱将可以给行业带来400亿元的利润,基本可以保持盈亏平衡。在防通胀目标之下,目前的共识是电价调整可以行业平衡或微利为限,幅度不能太大。

  时机方面,一旦物价上涨缓解,就可能是较好的时间之窗。

  而观察电价调整与否另一个需考虑的因素是行政措施的配合问题,如果行政部门决心顶住压力继续坚持严格控价,以图涨价压力自身缓解或寻找合适的调价时机,则政策选择是可能会加大行业的补贴力度,如此行业经营压力也可缓解,则短期调价的时间之窗仍可以向后推延。

  煤电政策博弈对市场影响是巨大的。电力上调对于电力行业经营环境改善无疑构成“利好”,这是勿庸置疑的;而从煤炭行业来看,电价上调,电力行业压力缓解也将有助于煤电真实意愿合同的签署与执行(煤炭经营企业因价格管制存在,其对人为压低价格的合同执行一直存在“阳奉阴违”行为),这对煤炭行业的规范发展无疑也是有利的。但受到冲击的是居民生活成本支出的加重以及通胀压力的增加。由此,行业规范发展、市场化改革与防通胀、民生分配之间如何平衡,使得行政控价成为两难选择。而由价格管制的两难选择进行“反向观察”,今年的通胀控制压力将会一直很大。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会计师。目前从事证券研究工作,关注领域为证券投资、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著有《改革中国:风险、挑战与对策》、《经济能见度:财政政策与收入初次分配》、《证券分析师眼中的财务指标》、《股权分置…
每日关注 更多
傅子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