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阵痛开始 上半年或为业绩拐点

叶檀 原创 | 2011-04-26 01:59 | 收藏 | 投票

  紧缩政策已经显示出威力,经济转型的阵痛将越来越强烈。

  今年一季度,各地GDP增速开始放缓。

  已公布的16个省份GDP同比增长速度显示,除湖南、新疆两地GDP增幅略高于去年同期增幅0.3和0.1个百分点,其余14个省份均低于去年一季度增幅,东部地区回落幅度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全国GDP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考虑到去年处于拉资拉动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目前GDP略有回落并非不可接受,有15个省份GDP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与全国预计8%的增幅相比,仍属于高增长。

  但一季度的高增长主要由投资与出口拉动。1至3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较1至2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商品住宅投资6253亿元,增长37.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这是房地产在惯性作用下对投资与消费继续起到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重工业增速,用电量显示重工业投资明显高于其他行业,1至2月份,重工业用电增速明显高于轻工业,轻工业用电仅增长6%,而重工业用电则增长12.5%。目前的经济主要靠地方基建与大型项目投资拉动的特色未变,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速下降,3月份仅增长3%,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但是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了26.8%。

  值得关注的是,住宅地产的估值中心下移,而商业地产估值中枢上移,自持商业物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显示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希望分享未来中国内需社会的资产红利。

  内需仍未有明显启动迹象,产生结构性分化。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但大型流通企业增速提高,而金银珠宝等高档消费品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0%以上,上海车展豪华车被一扫而空,随着海南离岛免税等以高端奢侈品回笼货币、促进消费等政策的推出,预计未来还将保持较高增速,中国的内需消费已经显示出大型企业跑马圈地、高端消费统领消费市场的明显特征。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收窄,但外汇储备将越来越多,一般出口企业日子更加艰难。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预测,2011年贸易顺差将占GDP的2%左右,这符合当时美国等国提出以贸易顺差占GDP比作为外汇国的标准,将超额完成三年内贸易顺差降到GDP3%的预定目标。这是近两年的特色,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约1800亿美元,GDP占比为3.2%,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却节节上升,已经突破了3万亿美元。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人民币,贸易顺差已经不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变量。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将是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难过之年,而进口贸易商则大获其利。

  很多公司的业绩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拐点。去年实行的紧缩政策已经在实体经济领域显示出效应,一般企业很难得到平价贷款,实际融资成本与货币宽松时相比已经翻倍。对于高负债、现金流不佳的企业有必要敬而远之,这些企业大多无法逃过货币紧缩就崩盘的魔咒。人力成本继续高速增长,按照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去年我国最低工资平均上升22.8%,今年一季度又上升20.6%,虽然人保部表示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拐点早已在20006年以后到来。

  最后,在中国紧缩货币、压缩基建项目之后,输入性通胀格外明显。由于美国3月份的核心通胀率微升0.1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降低了美国在今年加息的概率,与此同时,各经济体的通胀率已创出或者接近历史新高,最近陆续公布的3月份数据显示,当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为2.7%,创2009年12月以来新高,欧元区CPI涨幅2.7%,是欧洲央行设定警戒线的两倍,中国CPI达到5.4%,创32个月新高,巴西CPI是5.99%,俄罗斯高达9.5%,但美日两国却不可能加息,欧洲央行的试探性加息并不是加息周期的起点,黄金站稳了每盎司1500美元,显示市场动荡与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强。

  一方面是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一方面货币紧缩,内需未能启动,企业受到严峻考验。中国钢铁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近日介绍,我国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从2004年的8.11%下滑到2010年年底的2.91%,处全国工业领域最低水平。而炼化行业、火电行业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虽然汽车等行业利润率仍在8%到10%,但销量已从高峰下降。

  刨去通胀与成本,大多数企业的赢利已经或即将出现拐点。下一轮的增长型企业目前正在布局过程中,向中国中西部布局,向全球布局,除了进口、商务、高端消费、重点项目投资、社保等行业外,大多数企业求生维艰。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