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 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郝金刚 原创 | 2011-04-28 15:46 | 收藏 | 投票

  4月23日,国务院纠风办出台《关于2011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称,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严肃查处变相利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核定用车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和违规使用车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请客送礼和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等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借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行为。

  4月25日,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和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上强调,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方面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增加行政成本,加重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而且助长了铺张浪费、脱离群众等不良风气,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贺国强强调,要抓好督促整改,严格执行纪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顶风违纪违规的,要视情节依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中央政府严厉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近日爆出安徽省电力公司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标准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奇瑞汽车到现在价值20万元的一汽迈腾和帕萨特领驭,一切车辆手续及费用由公司负责。因为部分职工举报,安徽电力公司宣布所有的公务自驾车暂时停下来。但一些职工认为,要求停下来恐怕也是个幌子。

  公车改革还是化公为私吗?对此,安徽省电力公司领导和普通职工的看法全然不同。公司领导认为“车改”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不少普通职工则认为,这是以权谋私,变相侵占国有资产,与国家治理“三公消费”的要求背道而驰。实际上,这只是电力系统腐败的冰山一角,不只是安徽电力,全国电力系统都是这样,现在新上的电力设备没用几天就出毛病,然后没完没了地拿老百姓的血汗钱修了换,换了修,之所以这样勤快,目的还是为了领导干部在设备上吃回扣......太多腐败,说不尽,道不完。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现在每一次的改革,几乎都孕育着更多的收费和税收,同时也在为更多的腐败和贪腐遮风挡雨。难怪垄断行业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天价酒、高价车、高薪酬、高福利……,这些人也好意思,难道是他们凭自己的非凡经营能力赚回来的?如果不是有垄断经营的权力,如果真正的走进市场参与竞争,不知领导干部会过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呢?

  公车腐败,群众深恶痛绝;公车治理,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虽然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整治公车腐败问题进行的种种努力,但是从现实来看,治理效果很差,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一方面要求涨电价,一方面以权谋私,大家都看清楚钱花到哪里去了吧,都养肥了谁,本来福利就高,还要这要那,如果不是窝里斗,利益不均这种事情还不知道要隐藏多久?

  公车是公共资源,以公车私用为代表的公车腐败,违法违规,违背民众意愿,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侵占。什么都向国际接轨,为什么不参照国外的公车改革?对于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再拿“中国国情”来说事了!让人听了都寒心!公车治理的好坏,直观体现着一地党风廉政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事关重大,小觑不得。

  垄断行业太腐败,凭借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利润的垄断利益集团,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资料显示,电力、通讯、公用事业、交通、教育、金融等部门和行业,由于掌握着管理处罚、资金信贷、审批调配、工程发包、质量监督等权力,成为滋生腐败犯罪的高发区。中央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应当把人民群众的监督引入到垄断行业中,应当对垄断行业制订专门的税收政策和利润收缴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将反垄断进行到底。

  
中央密集部署公车改革 考验各级政府执行力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