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商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

赵晓 原创 | 2011-04-06 10:2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伴随着通胀压力常态化存在、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变,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向成熟期,外资优惠条件将会逐步减少,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外资对此理应有清醒认识。但总的来说,外商在华投资机遇大于风险。外商应好好把握住投资结构进一步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倾斜这个良好机遇,奠定在华发展新的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取得了巨大成果。据商务部数据,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逾4200亿美元,为“十五”的1.5倍左右,去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实际吸收外资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7.4%。中国吸收外资位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另据上海美国商会《2010~2011中国商业报告》,金融危机过后,在华美企2010年收入、利润率均大幅上涨,实现销售额增长的参调企业比例为87%,大幅高于2009年的47%。超过八成在华美企表示将在2011年增加对华投资。今年1至2月,中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良好走势,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8.23亿美元,同比增长27.09%。

  但在外企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2010年也成了外资对在华投资环境抱怨最多的一年。上半年,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均发表了一些外资企业对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 尤其是内外资企业税制统一之后,中国的投资环境一时间被外媒扣上了“恶化”的帽子。这当然是很不恰当的。

  在世界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出现转变的时刻,外商在华投资的确遇到了新风险和新机遇,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风险,因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没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起伏不定,局部冲突不断升级,加之日本地震带来的负面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欧洲的主题词是财政缩减,而新兴国家则面对着输入型通胀的威胁。在内外部环境均有较大幅度改变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对外资政策作了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鼓励和保护外资的政策没有放松,这是正常的政策调整,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不应被单方面地解读为“环境恶化”。不过,对于外商而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在华投资的格局有新的变化,未来外商在华投资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经营成本全面提高的风险。

  首先是国际通胀压力加剧,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所依附的低成本、低要素价格的情况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今年2月购进价格指数上涨0.8个百分点至70.1%,20个行业全部处于50%的分界线以上,其中涨幅居前的主要是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以及生产用制成品类的生产行业。综观国际经济环境及其长期发展态势,原材料上涨的趋势仍将延续。

  其次是国内面临“刘易斯拐点”,用工成本大幅上升。2008年民工出现了短暂的返乡潮,今年“民工荒”卷土重来,导致东西部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民工争夺战”。目前这一现象显然已从局部扩散至全局、从周期性转变为长期性。去年以来,全国各省均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最大的海南省,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了31.7%,另据估计,未来五年底层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速将在20%以上。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无疑将产生较大冲击。

  再者, 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两税合一”的新政策,内外税率均为25%,由此挤压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空间。去年12月起,中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彻底终结。这当然对外资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经济要向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今后引资政策将从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以劳动密集型和偏重政策优惠的外资企业竞争力将大幅下降,甚至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外资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对外开放已开始有所限制。在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将成为今后中国对待外资的总原则。依据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中国首次建立了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未来将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农产品(16.50,-0.06,-0.36%)、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对此,需要外资企业审时度势。尽早实现自身的转变。

  当然,未来中国的政策依然是鼓励外资进入,着眼“十二五”,外商在华投资仍有大量机遇。无疑,转变外商投资结构和创新外商投资方式是今后吸收外资的重点。今后,外商投资结构会进一步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倾斜,东部沿海地区将形成以此为主的外商投资结构。外商应把握住这类高附加值行业发展伊始所带来的政策上的优惠,奠定在华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从今年起,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向要素价格优势明显的内地迁移。迁移的外资企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内地就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对迁移的外资企业来说也将突破发展瓶颈,寻找到新的增长点的良好机遇。

  说到创新外商投资方式,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

  伴随着通胀压力常态化存在、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变,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向成熟期,外资优惠条件将会逐步减少,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外资对此理应有清醒认识。在《2010~2011中国商业报告》中,346家在华美企,超过四分之一计划今年向中国二、三线城市扩张,清楚地表明在华美国企业已深明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巨大市场潜力,不再紧盯东部发达地区。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体改基金会学术委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