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唱衰中国经济繁荣还为时太早

郝金刚 转载自 路透中文网 | 2011-05-25 16:22 | 收藏 | 投票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谈到中国经济时称,中国经济存在的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今年他仍然使用了相同的措辞。而再过四年这些语言很可能仍然适用。

  中国的增长模式究竟会在什麽时候“最终”耗尽动能,这很可能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对于美国和德国等成熟经济体。若经济成长高于3%已属幸运。而中国自1978年以来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0.1%。若以美元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四年内已经翻倍,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推高了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并改写了全球经济的版图。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究竟是逐渐减速还是突然硬着陆----产生的影响决不仅限于其国界之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能保持9%的年增长率。

  但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清算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警告称,一旦中国不能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中国经济有急转直下的风险,这很可能在2013年之後发生,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也有可能中国经济会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这个10年末期之前不必被迫调整增长模式。

  “中国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不能以目前的速度持续,这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这只是一个现象”里昂证券(CLSA)驻上海中国宏观策略师Andy Rothman称。Rothman称,中国五年前惊人的铁矿石消费增长速度不能持续,2010年的汽车销售增长也不能持续,对于为负数的实际利率、房价上涨和社会不平等,这些也都不能持续。“这些现象长期而言不能持续,并不疑问着必须崩溃,”他补充道,“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看空论者,你会认为某一天所有事物都会终止,但我认为这种场面很难出现。”

  **银行受到关注**

  中国经济富有极大的韧性.近年来中国已屡次摆脱经济硬着陆的预言,看空者提出的理由包括不良贷款,投资引发的经济过热,2008年初食品价格飙涨超过20%,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和全球金融危机等.

  中国对银行坏账的处理让看多者和看空者都能找到各自的理由.看多者指出,中国此前向银行体系快速注入庞大资金获得成功,让政府持有银行股份成为可能.

  怀疑者则称,政府引导的投资热潮仅会导致问题成堆,让银行承受巨额的隐性不良贷款,这是银行放松对地方政府贷款限制的结果.

  会计及咨询机构毕马威驻分析师Jason Bedford承认,一旦作为贷款抵押的土地和房产价格大跌,银行将面临诸多风险.

  但他没有对房屋按揭贷款恶化表示特别的担忧,因中国购房者至少支付30%的首付款.

  "我当然不会设想发生类似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那种可能,仅仅是因为,假若这里楼市就算有泡沫的话,也不是债务融资引发的房地产泡沫,"Bedford并称.

  **增长动能**

  对于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能否保持7%-8%增速的争论,另一个反方观点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在经历大约30年的高速增长後,其经济增长率都趋于下降.

  但中国的高速发展时期从较低的水平起步.到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200美元,仅及美国同期水平的9%.美银美林分析师陆挺认为,中国当今的生活水准相当于1954年的日本,1972年的台湾和1976年的韩国.

  尽管中国崛起的形象势不可挡,但仍有很多领域需要完善.中国必须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创新和研究能力;扩大对内陆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将2.5亿左右的农民转移至城镇;满足民众对交通运输,清洁供水,以及众多其他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如此强劲,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重工业和城镇化,中国仍很容易实现後续的许多成长,"北京咨询机构GaveKal Dragonomics执行董事Arthur Kroeber指出.

  "只要你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积累这样的模式,资本的使用效率便并不重要了,所有的这些过程能继续畅通无阻,他们不会真正遏制经济增长,"他并称.

  一旦效率变得紧要,中国将努力让既得利益阶层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而大型国有公司等既得利益者已经从政府补贴和受到压制的竞争中获得与付出不成比例的利益.

  "中国没有言论自由的媒体,也缺乏监管机构或非政府组织(NGO)等类似的机构来制衡这种金融权力的集中,我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风险"Kroeber认为.

  "但这更可能是10年,而不是五年内发生的事情."(完)

  全球经济记者 魏伦; 编译 李春喜/肖群英

  译文审校 王洋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