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融资结构不变 银行转型难

鲁政委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1-05-26 10:20 | 收藏 | 投票

融资结构不变 银行转型难

 

2011052608: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谭德波

 

    近年来,银行业利润每年以千亿的速度猛增,去年,国内银行业利润竟达8991亿,巨额利润引发了社会对存贷款利差保护的讨论。

现阶段,行长们都热衷谈论利率市场化,券商分析师也在分析银行如何提高中间业务占比,银行业转型好像水到渠成,势在必然。

实际上,国内的宏观融资结构决定了银行不得不以扩大贷款规模和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中间业务的发展任重道远。

日前,记者就银行业改革和央行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在上海对鲁政委进行了专访。

 

  1 中间业务占比或被虚增

 

  深圳特区报:大家都在谈提高中间业务占比,但银行利润年年高,中间业务却涨得慢。你怎么看?

 

  鲁政委:这几年,放开利差保护的呼声日高一日。实际上,监管层一方面给银行利差保护,同时也通过严格监管限制其业务拓展。国外银行业的很多非利息收入业务,国内银行目前都还不能做,这就给转型带来了制度障碍。这好比养个宠物,虽然每天有人喂肉吃,但却要一直被关在笼子里。

 

  在转型大潮下,一些小银行不一定要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出,一些地市级小商行也要把投行做大,这根本不可能有出路。在利率市场化方面,银行有两条出路,一是做中间业务,二是扎根有较高定价权的领域,从经营大公司客户退到小零售客户,包括居民和小私营业主。他们只能靠贷款业务,守着几家优质客户吃饭,不失为可行之路。

 

  在美国,资产2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中间业务只占20%25%,但大银行有45%55%。即便在高度利率市场化的美国,小银行也只能靠吃利差,何况中国。

 

  在严格的分业监管下,银行说自己中间业务超过20%,那么肯定存在虚增情况。这些非利息收入大部分来自理财收入,又以咨询顾问费为主,实际是利差转化。这几年,中间业务快速提高和理财爆发式增长是一致的。

 

  国外的理财业务,先是把钱从理财客户的手中募集起来,然后去寻找投资物,就好像一只能下蛋的母鸡。国内理财则是银行拿钱先把母鸡买好,成功地产下了第一只蛋,没有问题后,银行才去募集理财资金,把自己养的鸡卖个理财计划,再把蛋分给客户。银行目前可以养的母鸡,主要正是贷款,鸡蛋本质上是传统的存贷利差。

 

  深圳特区报:监管如何限制了中间业务拓展?

 

鲁政委:西方银行赚钱的三块中间业务主要是投行、资产管理、交易业务,目前国内都有严格限制。

 

先说投行业务,主要是股票承销和资产证券化,在国内目前还不允许银行从事股票承销,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试点。

 

  再说资产管理业务,很多国际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超过资产规模。在中国,银行不能涉足商品市场,不能进股市,能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和收益率水平有限。同时,现行理财文化也对银行发展理财业务造成一定困难。比如,在银行做的理财产品亏了,客户很可能会搬张小板凳坐在门口抗议,但基金、券商、私募理财亏损,客户往往自认倒霉。既然不敢出事,那么银行就只能提供保本理财,没有风险就很难有高收益,收益率偏低,造成客户外流。

 

  最后说交易业务,西方银行什么都可以做,债券、外汇、股票、商品以及其他衍生品。国内银行只能交易债券和外汇,而中国外汇市场规模还很小,交易也不活跃。虽然国内少数几家银行被允许参与上海黄金期货市场,但仅限于黄金。

 

  2 银行要学会过正常日子

 

  深圳特区报:银行业发展和一国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结构是如何影响着中国银行业呢?

 

鲁政委: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宏观融资结构。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金的80%都靠银行贷款,如果银行不贷款,经济增长就会存在困难。记得在2009年,宏观部门明确要求新增信贷要在5万亿以上,由此才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V型反弹

 

展望未来,如果宏观融资结构不改变,银行转型就是天方夜谭。

 

  银行信贷主导的融资结构与西方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引入国际监管规则要有清醒认识。西方银行有很多表外业务,节约资本,而中国的信贷业务最耗资本。美国宏观融资结构中来自银行的仅占15%,欧盟仅在45%左右,中国则高达80%。在这种情况下,不加区分实施同样规则,可能会存在问题。这也是当前银行进行割韭菜式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发债、进行股权融资的原因。

 

  深圳特区报:目前,监管通过存贷比、准备金率、配额等手段严控贷款,而银行大部分利润来自存贷差。怎么看2011年银行业绩?

 

  鲁政委:首先,市场对银行的业绩要求并不理性。通常,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40%就被认为不错。对银行目前的盈利水平,市场会觉得太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金融资本收益追根溯源来自工业资本。工业利润增长不超过40%,却要求银行利润增速超过50%乃至100%,怎么可能?即便历史上出现过,那也不是可持续的模式。

 

  其次,还有人担心银行的坏账率是否会上升。银行是顺周期行业,资产质量会随经济波动而波动。从中国银监会诞生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都是双降的,目前已下降到低无可低的程度,以至于去年,银监会已不再要求双降。此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关注,重点不应当是出现波动与否,而是坏账率警戒线在哪里。这从来没有一个分析师给出答案。

 

  理性一点,2011年,银行业全行业增长20%问题不大。广义货币总量M2预计增长可以16%,意味着银行信贷膨胀在14%15%左右,加上今年银行净息差持续扩大,增长20%应该有保障。但不要拿过去非正常时期的利润来评判现在水平,2009年和2010年信贷空前扩张,银行利润增速动辄高达50%60%。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要学会过正常日子。

 

  3 平衡流动性比紧缩重要

 

  深圳特区报:为抑制流动性过剩,央行近期货币政策操作很频繁,怎么评价?

 

  鲁政委:总体方向上,赞同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流动性的持续紧缩,要开始更多考虑如何保持流动性的平稳收紧,避免市场过大波动。同时,调控应有预见性,要为下一轮调控预留空间。

 

  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继续上调空间越来越小。反思过去,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突袭,中国央行快速降息,但准备金只下调了2次。如果当时快速下调,那么,现在上调空间就很大,做起来轻松自如。 所以,作为对这种教训的汲取,在需要加息时,央行应立即加息,以便能为下一轮刺激经济提前储备利率调降的空间。

 

  深圳特区报:你对下半年流动性和央行货币政策作何预期?

 

  鲁政委:34月份流动性最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下半年央行对流动性的可控性大幅提高,年内有23次加息可能,也就是说,按照1年定存计算到年末可能到3.75%4.00%

 

  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要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特别是美元走势,盯紧美联储的政策。当美元指数持续反弹至超过85点时,应做好当机立断下调准备金的准备。如果美联储不退出,大宗商品价格会因过多美元而在高位徘徊,外在通胀条件无法消除,我们就不得不维持紧缩政策。 

个人简介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