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汇率单边升值、弹性不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鲁政委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1-05-06 10:17 | 收藏 | 投票

  汇率单边升值、弹性不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鲁政委     

 

      人们常说,什么都会嫌多,但就是没有人会嫌钱多!这话在中国身上似乎不再灵验了!近日各方再度出现了一轮围绕着3万亿外储,对外储投资策略、乃至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口诛笔伐!

 

       而细细思量,其中很多流行的观点其实都值得商榷甚至是具有严重误导性的:

       第一种流行观点中国出口导向的模式导致中国高顺差。其实,如果还有人研究问题,就不难发现,相对于中国外汇占款(对应美元计值的外储)的增长,在绝大部分月份能够用外贸顺差解释的部分不足60%,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只是外贸顺差,恐怕中国目前的外储只有1.8万亿,这样相对于各方估计的合理水平恐怕就没有多太多了;

       第二种流行观点,顺差是通胀的根源。一方面,顺差对外汇占款的解释比例通常很难超过60%,另一方面,若非本币单边升值,否则即便有高顺差也未必会令经济主体一味结汇从而造成央行货币被动投放(君不见,2000年之前,中国老百姓有美元只要可自留就绝对不会换成人民币),由此,将货币超发诱发通胀一律归结为顺差恐怕就并不理直气壮了。毕竟,一向是持续高顺差国家的日本和德国,都并不见高通胀,所以,顺差并非通胀的必然根源(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早在 37汇率日报《顺差不是所有故事的必然根源》中已经阐明了这一点);

       第三种流行观点,认为中国外储应分散投资。且不说观察以往的全球市场表现、果真照那些所谓“分散派”策略执行现在实际上是亏损的,也不说其他非美货币资产市场是否规模够大、流动性够好,单单是目前我国外贸八成乃至九成左右结算货币是美元,最终汇集到外储手里的都是美元,就使得庞然大物再想化整为零已不可能。

在笔者看来,其实上述所有问题的根源,全部在于至今仍然缺乏足够弹性的人民币-美元汇率上

 

浮动以来总体单边升值的汇率,其带来的烦恼甚至比此前刚性的硬盯住更多:

首先,令经济主体厌恶持有外币资产而争相结汇,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其次,对美元缺乏弹性,国内贸易商接受美元结算比接受其他货币结算更安全,使中国外贸商不愿接受非美货币结算,由此导致我国外贸结算货币的币种结构中美元占比畸高,最终归结到外储手中的也几乎全部是美元,外储最终难以有效分散币种结构;

第三,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使得其他非美货币沦落为“小币种”,导致非美货币交易需求偏少、交易不活跃,进而使得人民币寄希望更多转向对一篮子货币变化的希望实际上悬空了,最终所有有效汇率的调整归根到底仍然是对美元单一货币的调整。

 

“汇改”已进入第六个年头,汇率已成为西方国家对华经济博弈的抓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期”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期同时来临的 “战略机遇期”千载难逢,而汇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仍然在0.5%的极为狭窄的区间,仍大大小于很多由固定汇率成功有序退出到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一开始允许的波动幅度1.0%这使得中国外汇避险市场始终“发而不育”,由此进一步使得外汇交易商的数目,外汇交易无法活跃,……

 

正如我们在412汇率日报《一个否极泰来的猜想》、53汇率日报《关注美国通胀回升苗头》和54汇率日报《及早绸缪美元汇率反转》中所提示的:考虑到当前总体单边升值的汇率更为脆弱,面对最迟2012年末之前就可能发生的美元反转,我国在人民币汇率机制上应当及早绸缪,避免经济主体过度暴露于僵化线性看多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之中!

 

国际商品市场已然风声鹤唳,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已经不太多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个人简介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