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周二援引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话报导称,中国已错失抑制通货膨胀的良机,可能面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这个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也许国内某些人不喜欢,其实是有它的道理的。中国经济预期通胀已经喊了很久了,而央行采取的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双管齐下措施,似乎作用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心理在不断加强,更可怕的是如此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能够切实解决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对通胀严重的看法已经普及。到目前为止,随着每月一次的提高准备金率,更让人们“明确”通胀确实很严重。在这样的预期心理作用下,调控必然越来越干瘪,对经济的副作用越来也明显,硬伤越来越痛。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通胀的预期心理加重,工资提高是一个绕不开的弯子,找不到借口的硬指标。在通胀没有能够全面柔和的软着陆的情况下,一些领域不可避免的出现局部、相对的泡沫。对于中国这样的跟风严重的国家,不同行业及地区出现泡沫十分有可能。在快消品及菜篮子方面,国家是无法明码标价售卖控制通胀的,因为蔬菜一天一个价格,除非国家集中国有企业来供给蔬菜,否则,蔬菜作为商品,作为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项目,定价十分困难,商品化在中国远远不具备条件,更无法监控。
索罗斯还有一个观点称,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渐丧失动能。在国家干预严重的情况下,功能部分失去完全有可能。就拿房地产来说吧,广州今年前五个月中心六区房价上涨16.5%,俨然成为一线城市,原本深圳、北京、上海都是两万元以上的平方米价格,广州是17500元(去年),现在广州的中心市区房价也是两万多一个方。而本月的广州12个区市成交数量却比上个月大涨160%。在如此严格的调控,在中央号令控制房价的情况下,广州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市场的表现一个样,国家的要求一个样,完全是相悖的。说的白一点,政策对市场的干预是市场的硬伤增大,硬伤面积如果继续加大或者支柱产业(像房地产业)被严重挫伤,整个经济模式部分丧失动能完全有可能。
作为一个投资大师,不管索罗斯他说的目的是什么,最起码我们自己应该有最根本的看法:在消费者对通胀预期认同十分强烈之际,国家抑制通胀的压力和难度显然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