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四大趋势力推中国经济大转型

程实 原创 | 2011-06-28 09:3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全球经济差异化复苏引致的利益博弈,将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推入更趋复杂、更具挑战的境地。而“以我为主、内挖潜力、外拓市场、顺势而为、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中国模式将帮助中国经济进入更具可持续性的长期增长路径。据IMF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年均9.515%的增长,增速虽小幅低于“十一五”期间的11.2%,却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同期的6.58%和全球经济同期的4.55%,并大幅高于“十二五”规划7%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如能以平均增速小幅下降为成本,实现经济结构的深层转型,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三个层次的四大转变,则有望实现兼具超预期性、稳健性和较强力度的可持续增长,

  在宏观层面,以消费主增长引擎地位的巩固为核心标志,以增长质量的提升为外在表现,以民富格局的实现为物质基础,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主要抓手,以中观层次的产业结构转变和区域结构转变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层次转变为具体依托,中国经济有望确立内生增长模式。消费率有望触底回升,投资率和储蓄率将渐次下降,据IMF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投资率预估值分别为48.565%、47.964%、47.039%、46.091%和45.238%,储蓄率预估值则分别为54.278%、54.269%、53.848%、53.324%和52.863%。消费率触底回升的基础是消费能力提高、消费预期的改善和消费环境的营造,消费能力的提高依托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预期的改善依托于就业创造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消费环境的营造则依托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消费金融的推广。

  在中观层面,科技创新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产业有望协同互促,新兴产业则有望快速发展。从全球潮流看,后危机时代新科技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快速发展,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增加值的GDP占比有望达到并超过8%。此外,区域经济增长极有望多点开花,区域集聚效应将初步显现,资源跨区域的优化配置有望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的内在潜能。区域结构的转变将以比较优势发挥为原则,以流畅的生产要素跨区流动为依托,以有序的产业跨区转移为手段,以金融集聚激活经济集聚为核心,以区域增长极的梯队建设为内容,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为抓手。

  在微观层面,中小企业有望获得长足发展。企业层次的转变将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切入点,以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为前提,以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力为抓手,以发挥中小企业鲶鱼效应为目的,以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为内容。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与消费需求的拉动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伊始,第三产业GDP占比有望从“十一五”平均的42.21%初步上升至45.21%,随着居民消费更偏向个性化、多样化和便捷化,而中小企业快、灵、活的特征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类要求。在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过程中,中小企业作为生产要素快速流动的主要载体将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全球金融深化持续发展大环境下,创新依旧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生存理念,但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后危机时代,金融稳定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更为稳健、更注重基础资产质量的金融创新。在稳健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中国金融发展或将呈现出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体系多层化、金融服务综合化、区域金融集聚化四大重要趋势。

  次贷危机并未改变全球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的长期趋势,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测算,1987年至2010年全球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3.72%,高于间接融资市场规模2.91%的历史年均增速。次贷危机企稳后, 2009年至2010年,直接融资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速恢复至2.08%,而同期间接融资的平均增速仅为-0.96%,并于2010年下半年才重新恢复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型直接融资机构将进一步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对传统融资模式形成有效补充,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居民消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形成有效的互补结构,共同满足大型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要。

  同时,全球衍生品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也并未因次贷危机而改变,截至去年末,衍生品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依旧高达85.01%。而中国也仍将大力发展股市、债市、衍生品市场等多种金融市场,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培育股权交易市场等新型金融市场,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看2009年至今的最新形势演化,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指标大幅反弹,部分大机构的综合经营程度甚至已超过危机前。这更凸显了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金融服务综合化若能有序推进,全能银行和金控公司两种模式的市场运作均有望在政策引导下渐次稳步进展,信用融资、证券、信托、理财、租赁、担保、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有望得以充分发挥。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有效培育,产业转移的有效实现,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有效满足,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所需要的本地化融资体系服务,都将大大推动区域金融的集聚化。

个人简介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程实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