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公布数据的作用有多大

皮海洲 原创 | 2011-07-18 20:20 | 收藏 | 投票

  为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提前泄露,国家统计局决定从7月起将数据发布提前到每月9日,较原来早了5天。

  客观上讲,提前发布统计数据是有利于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的。一般来说,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越长、中间环节越多,被泄露的风险越大。

  但提前披露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数据的泄露。7月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似乎就是一个例证,高盛给国家统计局提前公布统计数据的做法来了个“下马威”当天上午9点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值为6.4%。而早在两天之前,高盛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就在其前瞻性分析报告中称6月份CPI同比上涨6.4%。两者完全一致,让人再度怀疑数据被提前泄露。这种怀疑并非毫无根据,因为高盛与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有过长期合作,双方共同对经济指标进行开发研究。如果说高盛的数据真的是高盛方面根据其所掌握的数据自己计算出来的,那么它比统计数据泄密更加可怕。

  为什么说经济运行数据提前披露仍然难阻数据泄露的发生?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尽管数据披露的时间缩短了,但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中间环节仍然存在。在防范数据泄露方面,缩短披露时间当然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毕竟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中间环节是客观存在、难以删减的,而每一个环节又都可能造成统计数据的泄露,因此必须落实各环节的责任制。一旦某个环节发生泄露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只有如此,主管领导才会更加重视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

  此外,对泄密人员要依法进行从重从快的查处。虽然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泄密已是司空见惯,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尽管此前已有央行及统计局有关当事人为此落马,但处理结果迟迟未能公之于众。笔者以为,对这类案件的查处应从重从快,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后来者形成一种震慑力,从而减少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