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华:专业合作社能保障食品安全吗

胡振华 原创 | 2011-07-20 08:45 | 收藏 | 投票
胡振华:专业合作社能保障食品安全吗?[1]
胡振华
﹙温州大学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
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得不反思我们原有的生产方式,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的意义。与此同时,许多高参写文章提建议,要求大力组织专业合作社,认为专业合作社可以实行食品生产标准化,认为专业合作社可以实行严格的食品品牌管理,认为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食品生产者的门槛,确保食品生产安全。事情果真如此吗?
在中国农民数量极其庞大,经营规模又极小的情况下,缺乏组织的农民不仅难以与市场对接,而且无法从市场中获取最低限度保护,农民因而成为中国最为弱势的社会群体。将分散的小农组织成专业合作社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将组织却大有讲究。有学者认为让小农自己组织成农业合作社比较难,如若将小农改造为由资本经营的大农,由大农来组织农业合作社,其组织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组织起来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如果让农业资本家与地方政府配合,纵向的自上而下的把小农组织起来,就可能具有极强的市场谈判能力,并因此可以为农业争取合理甚至超额的市场利润。
这种济逻辑忽略了“经济负外部性”,也就是对生态和社会的损害。这些损害并未由资金去弥补,反而让食品消费者和小农承担。这种发展源自于线性概念的哲学取向,认为进步永无止境,地球资源取之不尽。在菲律宾及印度,绿色革命具有高生产力,但造成土地集中、作物单一、土壤与水的污染,绿色革命的组织形式往往和专业合作社相联系。专业合作社可能是以上经济逻辑的帮手,是小农经济消失的加速器。
有些地方,农业资本家与地方官员合谋将集体土地变相私有化,以便农民能够把土地卖给或者流转给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往往成为农业资本家和地方官员利益平衡和输送的有效载体。他们使用各式各样的诡计,在贷款、生产投入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提高小农生产成本,数以百万的小农在负债和贫穷压迫下彻底屈服于专业合作社,丧失原本拥有的土地以及生存的基础。
专业合作社往往和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相联系,往往促成了单一作物生产,造成化学物的大量使用和基因改造生物的大规模引进。农业依赖大量化学物质投入危害甚多,不可持续,它不仅需要开采大量矿山、石油等,使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而且造成耕地污染,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导致农产品变质,进而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在专业合作社生产中比比皆是,比如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的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
专业合作社以牟利为目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急功近利,和产量至上的农业模式紧密连结,随着现代社会人口和食品需求快速增加而变得合法化。2010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正式承认小农对于保护自然及对抗气候变迁的重要性。这份报告倡导透过机械化,生物技术,基因改造生物等农业现代化方式的缺陷,期望在私部门,市民社会和小农组织之间建立伙伴关系。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AJY0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振华(1964—),男,管理学博士,温州大学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联系地址:温州市民航路13226号教授楼103胡振华收,邮政编码:325027;电话:0577-8837012013676728073
 
个人简介
学习与思考是我的爱好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振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