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不按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底气何来?

罗竖一 原创 | 2011-07-07 11:21 | 收藏 | 投票

文/罗竖一

  多年来,传说中的“三公经费”备受亿万国人的关注。国务院也曾经三令五申地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且明令各中央部门务必于2011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履约,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三公支出情况。

  换言之,中央人民政府做出了表率。

  但是中央有关部门做得怎么样呢?

  据2011年7月7日新华网援引自《京华时报》的消息指出,2010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489.18万元,2011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162.62万,比2010年实际支出缩减超过三成。7月6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据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成为继科技部之后又一个响应国务院号召晒三公经费账本的中央部门。其所公布的2010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据,则是中央部门第一份曝光的三公经费决算数据。

  那么其它中央部门的具体表现如何呢?

  2011年4月15日《京华时报》相关消息称,4月14日,科技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开“三公”经费: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实施三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然而,“三公”经费尚不透明,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有200多名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剑指此处。对此,财政部表态称,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4月1日,财政部成为首个公开2011年部门账本的中央部委。相比往年,在细化程度上,这个账本有不小进步。然而,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随后,陆续公开预算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也依然未响应民意,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三公”经费均未明确体现在“账本”之上。

  2011年7月7日《京华时报》的相关新闻报道告诉我们:“对于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问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6月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报告时表示,中央各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数,由本部门向社会公开。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时间表,第一家公开2010年三公决算数的中央部门已经迟到一周,也就是说,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门对此承诺纷纷爽约。”

  于此,笔者弱弱地试问:财政部自己的“三公经费”为何不按时一一公开呢?是因为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开支而被迫自抽嘴巴子吗?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作为主管全国审计工作的中央部门,为何也不公开自家的“三公经费”呢?如此,去审计别家会脸红吗?

  既然如此,那么其它中央部门似乎就都有“借口”不依照国务院的要求按时公开“三公经费”的有关情况了。

  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白地告诉我们,其未对任何一家中央部门开绿灯。

  那么,不按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公开“三公经费”之中央部门,底气何来呢?

  笔者认为,首先主要是某些中央部门认为“法不责众”,即谁也不能拿他怎么的,而事实上的确往往如此。

  其次,某些中央部门有意无意地弱化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威,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一种惯性。即不依照国务院要求按时公开“三公经费”之相关情况,也是惯性使然。

  再者,某些中央部门担心“一小撮”只能躲在黑暗中的帐目一旦现世,可能会给其带来“麻烦”,故而生发出了顽强且不可忽视的自保力量。即自助之力滋生底气。

  还有,财政部之类的“发令者”雷声大雨点小,起到了一个极不好的榜样作用。

  至此,对于如何才能促使某些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相关情况,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了,故笔者不再赘言。(文/罗竖一)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