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超前”是一种后发优势

梅新育 原创 | 2011-08-01 19:39 | 收藏 | 投票

  万众瞩目的京沪高铁列车已经成功运营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高铁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一,通过为社会提供速度更快、运量更大的运输方式,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我们铁路购票的人潮(春运时期尤甚)、甚至动车组乘客也经常有抢购站票来看,这种需求是极为庞大的。

  第二,通过提供高铁这种在成本、舒适性、安全等方面更有优势的交通方式,引起全社会的交通运输体系革命,减少使用成本高、环保效益差、拥堵成本高的汽车(特别是私家车),从而全面提高全社会交通运输体系的效率。

  第三,通过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带动全国产业优化布局和升级,让内地广大地区能够更深入地分享东部工业化的成果,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而这种产业转移又将极大地改善中国国民的福利,因为倘若能在家乡就近找到待遇合理的工作,目前背井离乡在沿海打工的千百万人就无需付出家庭分离的代价,社会问题由此减少很多。

  第四,高铁系统制造本身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我国制造业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第五,依靠全世界速度最快、技术水平最高、建设成本最低、运营和建设里程最长等优势,中国高铁可望赢得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高铁工程、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又能够大大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并进而大大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

  第六,通过向国外延伸高铁网络,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高铁网,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将大大改善,这种收益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收益,而是一直延伸到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

  自从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落马之后,高铁就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种种非议铺天盖地而来。可是,这些往往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支持的非议果真有道理吗?非也!其中最为耸动的说法是“高铁超前”,可是高铁超前是应该的。如果高铁一开通就陷入持续、严重的满员和超载,那说明设计运输能力低估,是严重决策失误,损失比贪污大千百倍,因为这不仅耽误社会经济发展时机,而且在新建成线路上再扩建,那成本比完全新建要高得多。正因为如此,我对高铁降速持强烈保留意见,即使暂时降速运行,高铁线路建设也必须按照当时确定的350公里乃至400公里以上时速的标准建设,而决不能按照250公里时速标准建设,这样日后还可以提速,而不是无法提速。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是中国不应该开发全世界最快高铁的理由,因为超越旧技术、直接采用最新技术,这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后发优势,所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在铜线电话普及之前便大规模采用光缆,印度、非洲固话没有普及而是先行大规模发展移动通讯,都是基于这个简单的道理。限制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这一后发优势的瓶颈在于资金和人才缺口,既然目前我们已经突破了这两个缺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掘这种后发优势?

  围绕高铁的争议,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思维片面,比如说占地问题,开展其他建设、采用其他交通工具也一样要占地,而且要实现同样的运量,高速公路等占地比高铁更多;有些则是出于恶意攻击诽谤。不是有网民这么总结了否定中国一切的口水客的做派吗?——“你坐飞机,JY会说你权贵;你坐高铁,JY会说你不安全;你坐绿皮车,JY会说你效率低;你坐汽车,JY会说你污染空气;你骑自行车,JY会说你生活水平低;你坐驴车,JY会说你虐待动物……最后你说干脆咱趴着吧!!JY还会说你素质低……”

个人简介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客座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梅新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