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和防止“短期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蔓延

卫祥云 原创 | 2011-08-11 00:0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警惕和防止“短期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蔓延

卫祥云

    近一时期,我国连续不断出现了一系列桥梁垮台、火车出轨、海上石油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等事件,令人感到了恐惧不安和长期的不放心。究其原因,是“短期行为”的行政理念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导致了这种层出不穷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情绪化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基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不断蔓延之势。如果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不能对这种现象深刻反思,并采取实际行动予以抵制和加以扼制,则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全国人民的和谐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警惕和防止“短期行为”的蔓延,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严肃问题。

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至少有以下现象属于“短期行为”。

执政理念的短期行为表现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决定政策的人认为只要在本人任期内相对稳定,凡属比较棘手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律往后拖,反正“革命自有后来人”。其行为导致的后果便是“贻误了改革的良机”,以致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长期下去,没问题也会出现问题。

制定政策的短期行为表现为做表面文章多,实事求是的规划少。“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都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但这种只求形式,没有实际措施的规划却没有付诸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五年规划也是一种短期行为。

房地产开发商的短期行为表现为把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花在政府攻关和寻求贷款上,而一旦拿土地和项目后则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和拖欠工人工资等手段降低成本,交房了事。至于产权70年实际房产的平均寿命则只有50年则与己无关。

政府管理短期行为表现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随意性和所谓的管理创新。真正的“创新”,是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创新者在市场上敏锐地捕捉商业机会,以出色的想象力预见性开发出新产品,得到市场的承认,以引导消费新潮流。创新的过程充满了风险,为了鼓励创新,社会必须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并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甚至鼓励创新者的个性张扬和各种奇想。由这些条件所决定,创新主体只能是企业家而不是政府,创新依靠的是制度而不是政策和规划。而政府管理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而不是政出多门,朝令夕改,随心所欲。混淆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区别,甚至制定无法实施的应急政策。让被管理的单位和企业无所适从。食品安全监管是有关政府部门的大事,监管的重点是依法行政。而不是所谓的“监管创新”和“要用重典”。否则,依法办案,依法查处就成了空话。

教育改革的短期行为表现为乱发文凭,硕士、博士帽满天飞。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管理人员,想法设法弄个个学术头衔,不学无术,不求实才,只求考核提拔时用以炫耀而已,实乃体制使然。而这种短期行为蔓延导致的结果是用人单位招人聘人又回到了原点,唯第一学历才是真。

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短期行为”还有很多种。政府为了抑房价,就制定“限购”政策,给长期的房地产健康发展留下了许多隐患;又如在一些领域频频出现的60岁贪腐现象,实际上是“短期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另类表现形式而已。

由此可见,“短期行为”作为一种行为模式,严重浸入到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且有不断蔓延之势,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消解作用如不加以扼制,将会遗害无穷。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要积极的行动起来,自觉的从我做起,坚决抵制“短期行为”的发生和蔓延。尤其是政府在制定大政方针政策时,要着眼于长远计划尽量克服“短期行为”的影响,特别注意培育约束“短期行为”的条件和环境。

首先,要认识到“产权约束”的重要性。古人云:有恒产,有恒心。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体制维持了上千年,虽然争权夺利事件时有发生,但“儿子”可以继承老子权力的世袭制显然功不可没。这里有两个基本概念不必讳言:一是“短期行为”会导致“江山不保”;二是“短期行为”会有辱祖宗尊严。所以,在这种条件“约束”下,历代统治阶级会千方百计致力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确了“产权约束”的概念,对我们制定长期的发展政策有益无害。

其次,要认识到“制度约束”的迫切性。如果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奉行的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制定的一些政策不免存在“短期行为”的倾向。但现在我们已快到岸边了,我们必须从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世界上许多国家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摸着石头过河”以后,我们也应该认真总结一下造成“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下大力气从改革制度入手,解决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中不利于国家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弊病。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各得其所,各从其事,从而和谐共处,长治久安。

第三,克服“短期行为”,要从重视建立个人信用开始。“短期行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蔓延趋势反映了日益深重的信任危机。但是,重视建立个人信誉不等于重建个人信誉。我完全不同意“重建个人信用”的提法。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个人信用”有被“短期行为”裹扶和绑架的现象,但总体上我们国家的“个人信用”并没有从整体上被击倒。而事实是,在我们国家的“产权约束”和“制度约束”尚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的情况下,我们的人民依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维系了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也是与各种社会“短期行为”抗争的成果,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实属不易。我们不应在呼吁建立“产权约束和“制度约束”时忽略这一点。

                                      2011810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