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贸易顺差“含金量” 才是硬道理

谭浩俊 原创 | 2011-08-12 10:38 | 收藏 | 投票

  海关总署前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中国贸易顺差达到314.8亿美元,比6月增加92.1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新高。而单月1751.3亿美元的出口量,也刷新了中国外贸出口规模的历史纪录。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正常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贸易往来状态下,不失为一件好事,但眼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贸易氛围,却很难让我们对贸易顺差扩大产生乐观情绪,相反却有许多担忧。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出口产品和数量不断增多、外汇储备持续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浪高过一浪。而人民币升值,带给外汇储备的结果就是贬值。因此来,虽然外汇储备一直保持较高增速,但实际价值并没有相应提高。

  外汇储备实际价值缩水,等于劳动力价值和资源价值的缩水。因为,看中国目前出口产品的实际构成,仍是以劳动力红利和资源消耗为市场竞争力的低端产品居多,科技含量很低,抗风险与币值变动能力很弱。更重要的,美国主权信用危机爆发,已使中国1万多亿美国债券面临严重缩水风险。即便美国为了应付债权国的外在压力,可能在短期内承诺债权人的利益不受影响,但很清楚,美元贬值将是中长期趋势,中国的3万多亿外储,仍将行走在严重缩水的通道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出口带来GDP不断增加、外汇规模不断扩大,但外储实际价值不增反退或增长缓慢,导致GDP也因美元的贬值而实际价值缩水的局面。

  这是很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两难问题。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为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都不可能大幅压缩和放慢出口,但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劳动者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为美元的贬值买单,让中国的环境资源变成美国的优质资产。如何从两难选择中找到一条出路,既是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更是决策层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而最根本的是,出口需要继续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出口策略和方式需要调整,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需要提高,进口步伐需要加快,外储结构需要优化,外汇投资的渠道需要多样化。

  在出口的策略和方式上,对欧美市场要从传统低端产品逐步向中高端产品转型,对凡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端产品,应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税率加以限制,而对中高端产品,则通过减税予以鼓励。而对出口到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应要求必须保持一定幅度的利润空间,否则也要加以限制。

  就企业而言,必须通过技术的优化和提升、工艺的改进和加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利润空间。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步伐,全面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而为了缩小和控制贸易顺差,国家还应制定更有利于进口的政策和措施,对凡是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及时改进工艺和流程、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的企业,以及对引进高端资源、紧缺资源,政府理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

  据悉,有关通过减税等手段推动进口扩大的政策措施近期或将出台。对此,我们满怀希望。毕竟,能通过增加进口改变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应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防止资产缩水之道。在此基础上,有关方面还应认真研究提高外汇储备投资能力的意见和办法。不仅要着眼于外投,也应当认真研究如何适当内投,尤其是能够有效促进国内的消费和投资。

  总之,只有尽力调整外贸顺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尽力使外汇储备的资产保值,并实现一定幅度的增值,才不会使中国的劳动力价值和资源、资产、环境价值贬值,中国外汇储备的“含金量”才会提高。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