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俄罗斯历史和民族性格,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有拥护政治强人的传统,
也有对不能带来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政治强人“无情对待”的传统。
东正教的另一层含义中隐含着“拯救世界”的使命,
使身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俄罗斯民族多了一份“东西兼顾”的双头鹰雄心。
越能实现民族抱负的政治强人,越会受到俄民众的支持。
上世纪80年代俄罗斯就陷入了连续十年的经济滞胀,
叶利钦的“市场化”也没有扭转俄罗斯的颓势。
普京吸取了他们的教训,在战略资源方面把石油和天然气从金融寡头手中夺回来,
还强行推入“法治和公正”因子,恢复秩序,
满足俄罗斯大多数民众的打击贫富分化、腐败等的渴求。
在外交路线上,普京的强硬立场,几乎是戈尔巴乔夫及叶利钦等领导人“软弱”的反义词,
普京“慕尼黑谈话”后,俄罗斯基本恢复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力相对等的大国地位。
可以说,“普京热”,就是俄罗斯民众对以往领导人的失望之后,
重新捧出来的一个新精神领袖,普京的“隔代连任”,
其意在俄罗斯的稳定发展,利于普京政策的延续。
从政治手腕上看,普京不愧是俄罗斯当今最成功的领导人之一。
2008年普京“依法”让出总统之位,选定接班人梅德韦杰夫。
这本来是普京一手控制的“人事安排”,并无新意。
新意在于未来风险,梅德韦杰夫对导师的“忠诚”能否持续,
以及他在担任总统数年后对施政有了自己的思路,
身边又聚拢了一批“反普京人士”时,
梅德韦杰夫会不会提出在“统俄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进行一场“公平之战”要求,
从而使“统俄党”面临分裂,让卡西亚诺等反对派领导人有机可乘?
现在来看,梅德韦杰夫乐意换位,再次成为普京手下一员猛将,这突出普京的用人和识人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