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对伊朗开战的最后机会”?

郑若麟 原创 | 2012-01-25 09:49 | 收藏 | 投票 焦点关注

  随着伊核危机的步步恶化,以色列单方面军事打击伊朗的谣传也甚嚣尘上、愈演愈烈。而今天欧盟又进一步向着西方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方向迈进了一步:欧盟各国一致同意对伊朗实施逐步升级的石油禁运及封锁和惩罚伊朗中央银行。与此同时,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日前也威胁性地驶过霍尔木兹海峡,目前正停泊在地中海,对伊朗虎视眈眈。英、法两国也宣布各派一艘驱逐舰进入地中海。这是对伊朗日前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所做的威慑性军事反应。双方似乎都在磨刀霍霍。

  但到目前为止,西方由于自身深受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困扰,欧洲、特别是欧元区正式进入经济衰退期,各国公共债务、通货膨胀、欧元危机都在对欧盟各国社会内部的稳定和经济复苏形成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美国也面临着奥巴马对争取连任的努力,因而到目前为止,“对伊动武”仍然处于“筹划阶段”。欧盟认为惟一可能有风险的,是以色列单独对伊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伊朗最近发生一系列核技术专家被身份不明者暗杀的现象,据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前伦敦战略研究所所长艾斯布尔认为,是与以色列秘密空袭伊拉克前发生的事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因此,欧盟今天通过的制裁决议,就被介绍成是“为避免以伊开战的最后机会”。

  对伊朗石油出口进行制裁,显然是对伊朗进行经济上的打击。伊朗每天出口260万桶石油,是其国家主要外交的来源;欧盟的制裁,正是对准伊朗的“软肋”进行“精确打击。再加上金融制裁、以便使其对伊朗核计划的投资趋于枯竭。欧盟希望通过此会能够使伊朗屈服而放弃核武器计划。这意味着欧盟在追随美国加强对伊朗实施经济封锁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这对欧盟本身也造成一定的损害。之所以各国最终同意立即实施禁止与伊朗签署新的石油协议的决定,但却对已签协议给予一个过渡期,直到今年七月份,就是因为部分欧盟国家,特别是严重依赖伊朗石油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在实施禁运后自身也将陷入石油困境。这半年的过渡期就是让这部分欧盟国家从中东其他石油国家那里得到本来来自伊朗的这部分石油。据统计,欧盟各国每天从伊朗进口60万桶石油,占伊朗石油出口的21%左右。伊朗的主要石油出口对象是亚洲,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

  除了石油以外,欧盟还决定冻结伊朗在欧洲的所有资产,并部分禁止与伊朗进行金融交易。这在对伊朗经济制裁史上可谓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尽管欧盟自称是”用和平手段施压来达到谈判的目的“,但制裁显然会对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冲击。甚至仅以石油一项来看,就足矣使伊朗社会陷入不满这中。在各国大使秘密谈判这一协议并在成地至此之前,欧盟已经禁止或冻结了433家伊朗企业与伊朗人与欧洲所做的生意,特别是在金融与石油领域。

  欧盟通过这一制裁决定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伊朗的压力,以迫使伊朗重新接受对其核计划开展谈判。欧盟认定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的是在于取得核武器,而伊朗则坚定否认,表示伊朗核计划用于和平目的。

  以色列当即对欧盟的承诺表示了赞扬,认为这将使伊朗认识到,阻止伊朗成为一个军事核国家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然而问题是,裁制不损害或相对损害较小的国家诸如美欧,当然可以唱高调。而作为伊朗石油的主要进口地区,亚洲却将受到严重冲击。

  伊朗石油每天出口260万桶,是伊朗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达其全部外汇收入的60%。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确实将对伊朗经济形成巨大打击。对于伊朗来说,对其石油进行禁运,实际上如同宣战。问题是,这一制裁对伊朗石油的主要出口对象亚洲国家也将造成巨大损失。对于美国来说,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对美国经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因为美国不从伊朗进口一滴油。而欧盟国家则小有受损,特别是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相对依赖伊朗石油的国家。伊朗石油占欧盟进口量的5.8%。而亚洲则不同了。事实上,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国是伊朗石油的主要顾客。特别是中国。伊朗是中国三大石油来源国之一。除了安哥拉和沙特阿拉伯,伊朗石油占据中国10%的石油进口量。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方面想方设法限制中国的石油来源,甚至一味打击同意将其石油开采权出售给中国的国家(甚至暗中肢解一些盛产石油而又不那么听从西方的国家),而另一方面又借核危机为由,试图将中国截断来自伊朗的油源,还要将引起战火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头上,可谓一箭多雕,用心险恶。事实上美国还未等联合国通过相关决议,就已经单方面决定对继续保持与伊朗石油交易的中国大型国企珠海振戎公司进行报复性制裁。尽管这家中国公司因与美国没有太大的生意来往,因此这一制裁的象征、警告性意义远大于实质经济利益的损害,但这也说明,美国已经准备好在伊朗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利益发生摩擦。问题是,凭什么要求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在一个并不那么确定的问题上(伊朗谋求获取核武器)做出巨大的利益牺牲?这令人想起当年美国国务卿在联合国信誓旦旦地地宣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一幕来。

  与此同时,伊朗一度表示,如果西方对伊朗石油出口进行封锁的话,伊朗将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对此,西方则明确威胁,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话,将影响到世界35%的石油运输,西方将绝不接受这一前景。这也是欧盟今天加强对伊制裁的借口之一。问题是,一财前伊朗外长在访问土耳其、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已明确澄清,伊朗并无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计划。显然,伊朗事实上退了一步。但今天欧盟并没有因此而做出正面的呼应。相反向前进逼了一步。

  法国总统萨科齐更为直截了当地表示,加强制裁伊朗是”惟一解决伊朗核危机的方式“,并威胁”那些不支持加强对一个领导着自己国家试图获得核武器而走向灾难的政权进行制裁的国家,将承担起导致军事冲突的责任“。这几乎就是直接对到目前为止一直反对加强对伊朗进行经济和金融制裁的中、俄两国的一个”警告“。西方国家的逻辑是:如果不加强对伊朗诉制裁,伊朗就会在核武器问题上越走越远,西方和以色列将不得不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届时,”不支持加强对伊制裁“的国家将承担起这一军事冲突的罪责。问题在于,经济封锁从来达不到任何政治目的,而只会恶化谈判气氛。西方步步紧逼,倒是让人感到是在为动武寻找借口,而非怀有和平的诚意。更何况,伊朗一直重申,并无获取核武器的计划。西方国家究竟如何才能证明事实是相反的呢?

  种种迹象表明,西方做出要对伊朗动武的模样,是另有战略目的的。在法国书店里,目前至少有五本”学术着作“直接呼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这是在冷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现象。令人倍感蹊跷的是,这五部着作的作者,几乎当年都是支持美国布什总统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入侵伊拉克的学者。研究一下他们的着作即可发现,他们的”理论“与华盛顿邮报在今年1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不谋而合:该报道引用美国一名情报高官的话说,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搞垮伊朗的国内经济,从而引发伊朗内部的动荡,寄望于因经济制裁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伊朗民众产生严重不满,起来反对伊朗政府,从而达到更迭伊朗政权的目的……

个人简介
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
每日关注 更多
郑若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