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价资本时代即将结束

张茉楠 原创 | 2012-10-10 08:1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生产要素价格低估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内外失衡和产业结构低级化的症结所在。随着中国要素红利的减少和资源价格等制度性改革的推进,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对中国经济结构进行强制性调整。随着“人口红利”衰竭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放缓。中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

  2012年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大拐点,中国将逐步告别依托于储蓄过剩的廉价资本时代,一直靠低价格补贴全球化红利的中国正走上一条要素价值重估的调整之路。如何应对成本优势不再的经济增长格局将是中国最大的中长期挑战。

  基础要素的红利期即将过去

  就本质而言,多年来,生产要素价格低估是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经济内外失衡和产业结构低级化的症结所在。中国以其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和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克服了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的价值洼地。然而,随着中国要素红利的减少以及资源价格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的推进,不可避免的,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

  从劳动力、环境和资本全球化等基本要素看,中国享受基础要素的红利期很快就要期满。第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化、由政策和人口结构导致的储蓄率变化,以及由劳动力再配置格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都会出现变化。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的重要源泉。据世行估计,“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30%以上。随着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人口红利”开始衰减。

  首先是总体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劳动人口比重10年来首次下降。201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其次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农村还能再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已经不是那么多了。再次,是中国老龄化程度,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龄率为8.9%,但至2050年左右大概占30%,中国老龄化的程度开始加强。随着“人口红利”衰竭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放缓。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将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预计今后城镇化平均每年提高的速度将保持在0.8-1个百分点左右,很难再现“九五”、“十五”规划期间每年1.35 -1.45个百分点的增幅。

  其实,“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久性的增长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这种特殊的增长因素最终要消失殆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不复存在,但是其他发达国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来弥补人口红利下滑带来的冲击,而中国情况却令人忧虑,从现实情况看,技术创新乏力导致劳动生产率等供给因素拉动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下移。

  “资源红利”衰减后面临环境瓶颈

  第二,“资源红利”衰减后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特有的“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上限,它的上限就是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生态容量约束、气候变化约束。多年来,廉价的自然资源价格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但也由此造就了经济增长中的高能耗、高污染现象。由于资源本身具有难以再生的特性,因此以不断耗竭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不可持续。许多资源具有生产的投入要素和消费品的双重属性,环境质量的下降、能源供给和水资源供给的不稳定性、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使中国面临长期增长约束。

  全球廉价资本时代也将结束

  第三,全球廉价资本时代行将结束。从中长期来看,全球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支出能力,导致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总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出现了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结构性冲突。以往经济全球化中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福利、过度出口的失衡关系正在被打破:一方面,受消费需求收缩,信贷规模萎缩、债务重组以及“再工业化”的推动,发达经济体贸易赤字有望减少;与此同时,外部需求疲软,贸易汇率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降低了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的水平,全球贸易收支开始趋于平衡;另一方面,全球投资回报率、储蓄-投资组合、风险偏好水平等因素的趋势性改变,也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并抑制大规模资本流入中国。

  事实上,从要素数量带来的红利转向要素效率带来的红利,是一国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是一国发展方式的进一步升级。当中国低成本优势和廉价资本红利不再的时候,中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无论如何,告别经济低效增长的模式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持久性挑战。

个人简介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