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出炉

蔡律 原创 | 2012-11-01 13:17 | 收藏 | 投票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出炉

  综合媒体报道,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北京发布。新型城市化水平前十名城市上海 0.844、北京 0.658、深圳 0.525、天津 0.457、成都 0.435、广州 0.428、苏州 0.405、重庆 0.394、杭州 0.277、无锡 0.273

  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

  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1、集约高效。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集约高效的城市化道路。集约高效就是充分发挥空间聚集,突出循环经济,提高知识、技术、信息贡献,强化规模效应,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宜业城市。

  2、功能完善。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结合起来,走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化道路。功能完善就是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完善种类城市功能,不断培育城市个性,形成城市特色,建设特色城市。

  3、社会和谐。把新型城市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结合起来,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道路。社会和谐就是公平公正,结构稳定,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全有序,建设和谐城市。

  4、环境友好。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环境友好就是着力减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

  5、城乡一体。把新型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吧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吧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企业化,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镇、村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

  2010年起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新型的城市化战略将实现10个协调发展,目标是使人口与空间实现两次转变,即第一次转变是从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转变是城市人口变为郊区人口,实现城乡平衡。我们认为,理想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是以郊区化为主,即郊区人口占50%,中心城区人口占30%,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20%,人口在三个区域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取消户籍限制,建立信用社会。

  中国基本国情[1]2012年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北京发布。这份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1]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1]

  该报告还揭示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1]

  社会现代化10条建议

  ●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

  ●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次转变(从“城市优先型”向“全面发展型”,从“全面发展型”向“生活质量型”),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建设信用管理社会;

  ●继续推进国家反贫困战略,建设没有“绝对贫困”(按联合国标准)的国家;

  ●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

  ●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实施社会信息化战略,实现生活方式的两次转变,建设信息化社会;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实现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大目标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

  ●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介绍

  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表示。这种城市化可以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

  1、历史

  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比如,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城市化程度很高,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却不高;又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80%以后,城市人口发生了逆向流动,即人口由市区向郊区回流,富人们纷纷到郊外居住,人们称之为“逆城市化”或“郊外化”。显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虽然在回落,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城市化仍是处于发展状态的。不过,这已经不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而是另外一种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可以称之为“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那么,在我国,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所表示的城市化率,是否越高越好呢?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近十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区大面积地推行“地改市”、“县改市”、“乡改镇”体制,还有一些城市调整了行政区划,用行政办法将郊区划入市区,或者将一些市辖县整体上改为市辖区,一份文件就在一夜之间把大批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表面上看,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化率提高了,但是,这种改制或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改变了区域的概念,扩大了一片“概念性市区”,而并没有改变那里的经济社会结构,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当然,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将郊区改为市区,或将辖县改为辖区也是很必要的,但这并不能表示城市化程度提高了,这些“概念性市区”仍然需要继续推进城市化,不过,这里的城市化已经不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而应该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所以,城市化的发展形态有两种模式,或者两种发展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显然,前者是城市化的初级形态,后者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必然会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即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必然会走向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但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是否要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比如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城市化率达到80%以后,才能进入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呢?或者说,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时候,是否可以同时推进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城市化的两个阶段并非是分隔的,而是有联系的,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也会发生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在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同时,也会发生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但对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总量大,农村人口多,更需要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这种强调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可以称之为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城市化足指人口等生产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化过程。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即新型城市化是科学城市化。

  目前关于新型城市化的定义研究方面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何转移,使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继续推进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道路,称之为新型城市化道路”

  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全国和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比例相应下降。

  二是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各自独立的状况变成联系密切的城镇系统。

  三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扩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居民”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
过去我们认为,城市化主要是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因此,“我们应当把城市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农村。这也可以说是反弹琵笆。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

  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的科学含义,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市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市化。前一层次的城市化含义是形式,后一层的城市化含义是内容。我们应当把评价城市化标准的重点放在后一层次上。由于农民和农村是城市化的重要对象,考察中国的城市化还应包括农村居民生存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提升,即逐步向城市靠近。

  从城市化的本质来看,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应该是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统一的过程。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发布排名前15位城市每天损失10亿

  2012-11-01    来源:人民网

  [提要]  昨天(31日),《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由中国科学院发布,在中国内地50个城市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排名中,北京仍以52分钟居首,广州、上海则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这份报告由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

  昨天(31日),《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由中国科学院发布,在中国内地50个城市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排名中,北京仍以52分钟居首,广州、上海则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在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中,北京位列上海之后排名第二。

  这份报告由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

  去年报告首次计算主要城市的标准出行时间,即一个城市出行时间的“理想值”,北京以38分钟的“正常平均上班花费时间”在5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广州同为36分钟随后,南宁等14个城市则在20分钟以下。

  这个“理想值”加堵车时间,即为一座城市上班平均花费时间的“绝对值”。今年的榜单中,北京38分钟的“理想值”加14分钟的平均堵车时间,依然以52分钟的上班平均花费时间名列榜首,这一数据与前年的报告结果持平,三年来未有增长。

  广州、上海、深圳、天津紧随北京之后,上班花费时间均在40分钟以上。而50个城市中,上班平均花费时间最少的中山市只需18分钟,几乎为北京的三分之一用时,且堵车时间为0,西宁、银川也只需19和22分钟,堵车时间仅为2和3分钟。

  报告主编牛文元表示,在选取的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50个主要城市中,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如果按照人口算,排名在前的15个城市居民每天上班单行比欧洲多消耗288亿分钟,折合为4.8亿小时,若按上海每小时创造财富2亿元换算,15个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人民币。(商西)

  新型城市化有了“智囊库”

  2012年06月18日  何雪华、毕征  来源:广州日报    

  25专家学者聚集羊城掀起首场关于广州城市科学发展的“头脑风暴”

  昨日,被视作广州今后科学发展重要“智库”和“外脑”的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京沪穗地区共34位专家学者首批获聘任为委员。其中25位专家聚首羊城,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掀起首场关于广州城市科学发展的“头脑风暴”,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为广州如何迈步新型城市化发展出谋划策,集中高层次的智慧和力量。

  文/记者何雪华、毕征 通讯员史伟宗、穗宣

  建议广州首先建成

  “三基四台两工程”基础框架

  牛文元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广州市提出新型城市化的方向和道路,有魄力有远见”,牛文元说,走新型城市化,可以使城市生产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到新水平、新阶段,并可创建一个真正合理的、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条路也非常艰难”,牛文元甚至认为,不容易程度可比30多年前的广东改革开放先行,需要“杀开一条血路” 。

  牛文元指出,“推动广州的新型城市化之路,需要在五方面着力”,须全面贯彻“城市发展动力、城市发展质量、城市发展公平”三大元素的共轭协同;须将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生态的顶层设计置于优先地位;须将城市幸福感、和谐度、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纳入总体思考之中;须将城乡之间、城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共建共享的载体;须将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品牌的建设作为心灵体验的结果。

  新型城市化战略要解决社会根本问题,但当前急务则是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先进生产力,因此牛文元特别建议,广州应首先建成以“三基四台两工程”为标志的发展框架。“三基”,指的是广州要建成基地,变成中国的研发之都、设计之都和孵化之都;“四台”,指的是广州利用现有基础,要建设国际创新发明展销平台、国际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国际风险投资专业平台、国际文化产业创意平台;“两工程”,即广州要大力推进权威国际组织落户广州工程,大力推进智慧广州、智慧政府、智慧社会的建设工程。

  新型城市化发展

  新路径应是“以人为本”

  汪一洋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新型城市化的要点就是承载力强、环境宜居。”汪一洋指出,因此新型城市化必须突出“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围绕人的需求和需要,规划建设城市,满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等需求,同时实现环境宜居、便利。具体到广州,就是要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互支撑的,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幸福导向产业。

  相比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主城区面积较小,汪一洋说,因此广州应坚持组团式、生态化的城市发展路子,解决“城市病”。即在“大广州,一体化”的布局下,构筑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和组团功能区,并且以不同的功能发展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服务集聚,解决未来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同时提高已经在城市务工的异地务工人员公共服务水平。

  汪一洋非常赞同广州建设具有岭南风貌的“水城、花城、绿城、宜居城”,建议广州通过转变城市的建设模式、城市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软”转型。

  “产业升级了,城市的管理模式也要转型升级”,首要是坚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的指导思想,要转变“以地养城”经营城市的建设模式,探索城市建设的新路径。要转变粗放型、外延扩张“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动力,提升成为发展质量和品质。汪一洋认为,广州可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好的做法、交通枢纽、社会组织、法定机构改革来实现城市的发展。

  敢于生态优先 广州有潜力

  王如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敢于生态优先、经济领先,城市在先,从政府行政到社会管理有整合力,广州市有潜力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上取得成功!”王如松肯定地说。他对广州率先实现新型城市化关于几个关系处理提出建议,认为城市化进程中处理好新与旧、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新区经济与传统发展等关系都须处理好;而水城建设中,建议要把山和水结合体现水乡环境特色;花城建设要把文化内涵放入其中。

  他对广州多个生态城建设尤为赞赏,建议海珠生态城建设,不能光种果树,要提高产业文化附加值,并且注重果园与周边生活城区的结合。

  新型城市化要保持岭南特色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兼设计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何镜堂坦言,作为一个广州人,对广州迈步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路上“充满感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他认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而且要有广州特色,保持岭南文化和山水之城的特色。

  他提出,首先要以城乡统筹为突破口,把城市发展与村镇建设结合协调发展,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要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把城市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通过产业转型和衔接,推动差异发展;要以生态优先为突破口,把城市发展与山水环境建设结合,突出岭南的山水、海田和生态的特色;要以社会公平为突破口,把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享,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等,结合社会的公平。

  他特别指出,广州应该建设一批标志岭南文化和山水特色的新街区、新建筑和新环境,突出建筑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结合,做出清新明快而淡雅岭南建筑新形象。

  公共服务网络布建需提前考虑

  吴志强 同济大学副校长

  “广州原来的发展空间就有东西南北之说,解构新广州格局,中心城区仍是广州管理创新的动力源泉。”

  吴志强表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应当是智慧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带动的,如在南沙新区,新型工业化配合国际接轨产生驱动力,才能形成一个副中心的布局。而在增城、从化、花都等地,则应进一步把农村地区、农业地区城镇化,不能再全依据表面化的东南西北规划,更多在旅游、文化、生态方面寻找符合城市发展特色的动力。

  当城市发展从中心区铺陈至副中心,需要提前考虑的是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设,如公共交通设施网、智慧城市信息网等,并且对未来新型城市化要消耗多少空间、资源、能源、时间等都要做好规划和调研。

  旧城市化轻自身特色建设

  许学强 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

  许学强指出,旧城市化中比较重速度,城市人口以超过年均1.0%在增长,但比较轻视质量、以人为本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农村无法共享城市化成果,“甚至重视许多城市共同问题,却轻视自身特色建设”。传统城市化,体现在“几重几轻”,即更重视速度,比较轻视质量;更重视实体,比较轻视人本和精神;更重视产业发展、GDP增长等经济指标,比较轻视社会和文化建设;过去的规划中,更重视城市,比较轻视农村,以致农村难以完全享受城市化的成果;更重视发展,而不够重视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更重视效率,而不怎么重视公平,使社会差别更大、矛盾不断显现;在城市的工业结构中,重视各种分区,但是对区域之间的联系、区域之间的协调却重视得不够;重视许多共同的问题,比较轻视自身特色的建设。

  在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应当改革现有的GDP主导政绩考核机制,强化民生和幸福感导向;在坚持低碳、集约生态、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树立均匀增长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渗透助力作用

  曹淑敏 国家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

  曹淑敏认为,广州提出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系统性的具体内涵,而且已经从最初的一些设想,开始逐渐走向具体的实践。

  她非常赞赏智慧城市也被列入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之一,因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广州市面临的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新兴现代服务业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培育,智能交通、智慧医疗、远程教育等,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渗透和助力作用。”

  提升城市品质吸引人才聚集

  侯永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新型城市化发展要强调科学、前瞻性的规划”,侯永志认为,过去出现不停的拆了建,建了拆,存在很大的市场盲目性,而且造成经济的聚集程度和人口聚集程度不匹配,大城市、特大城市出现城市病,交通拥堵等。

  针对广州的新型城市化,侯永志建议,要提高城市品质,以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吸引人才聚集。广州人口还是会增加,而且将来广州会发展更多的服务业,而且需求更多更高素质的从业人群,因此广州在社会管理方面要创新,在政策上更多广州城市化的成果公平共享。

  新型城市化应放到区域经济中布局

  赵理文 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院长

  赵理文认为,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以全球的视角看待广州,而看待广州新型城市化,也要借助全球的资源发展广州,而不能就广州议广州。

  他表示,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低消耗、低污染,广州借鉴用新兴工业化支撑和发展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也有力解决城乡聚集化等问题。在产业布局时,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家城市化相关的政策。

  在区域经济角度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核心的广州,新型城市化放到区域协调发展中布局,利用地缘优势和区域优势,开展深港和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形成互补互利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避免重复建设。

  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双重任务

  王胜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

  王胜光认为,广州新型城市化探索的意义,超越了广州本身,成为中国实现“后发赶超”的道路探索,“发展路径涉及的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模式选择和模式创新问题。”

  新型城市化主要体现的是建设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塑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和以内生增长为支撑的经济发展空间。

  他认为,广州提出发展“战略性发展平台”,可以发挥政府组织和配置资本、土地、人才、平台载体等关键资源要素的职能,通过要素配置,支撑城市建设、培育和选择支持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除了城市化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再强调对产业的基础性资源进行再投入,政府实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双重任务。

  大城市与卫星城实现分工和协同

  王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实际上城市扩大后,它的净收益是下降的,规模成为城市的负担”, 王珺提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应当走一条以大城市与卫星城的功能分工和协同互动的新路。他认为这种互动符合现在新型城市化三个定义: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观察全球产业链,可看到大城市从事广告研发、商业、金融,周边地区从事生产、制造,这样的功能分布,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地区所接受。“如果产业转移到很远的地方,那产业链的匹配运输成本则过高”。

  王珺分析,中小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大城市的依托,通过功能分工和协同互动,由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李江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李江涛认为,广州新型城市化总体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在现有83%的城市化率上继续提高,提高对象为230万农村地区的人口;另一方面是对已经实现城市化的部分进行再城市化,即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不可能把200多万的农村人口集中到中心城区,仅仅人口集中是没办法融入城市化的”,李江涛说,还是要通过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加入工业化或者说城市化需要的劳动力队伍,因此职业培训应当是常态化的安排。

  而在再城市化方面,对于广州的新型城市化来说,升档次、上台阶是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广州发展的高级化时代已经到来,进行的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品味,优化和完善城市功能。而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也要树立现代公民的意识。

  新型城市化的五种路径

  2012年03月05日

  来源:广州日报

  推进“新型城市化”

  ◇城镇或城市产业发展必须多元,让不同层次、学历、性别的人“各得其所”。

  ◇打造话语权,做出个性,是城市新型化的根本出路。

  ◇新型城市化聚人气是关键,它依靠人力资源抱团推动产业与社会发展,如广州留交会就是一个好例子。

  王廉

  新兴城市化或新型城镇化,也叫城市高级化或现代化。它是经济主导向社会主导、城乡二元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元、城镇从初中级向中高级形态转型升级的标志。

  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提出了城市发展的目标与政策路线图。如成都的“世界田园城市”、东莞的“高级城市化”、广州的“新型城市化”等,都表达了一个基本诉求:创新求变,科学和谐发展。

  然而,不同形态、体量与背景的城市如何设计与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径并制定相应政策呢?本文提出新型城市化的五种基本路径,以及相应的一些应对对策与读者共商。

  一、形态路径:地方化与国际化双轨并进

  城市形态定位解决城市规模、发展内涵引领、城市话语权打造指向等,可从四个方面分析:

  第一,树立城市的信仰。城市的品位与规模,取决于城市有什么信仰。“工业城市”、“田园城市”、 “未来城市”等等,都是一种信仰。如生态城市每平方千米人口宜在5000人以内,商业中心城市最高密度如伦敦金融城,2平方公里每天60万人上班。城市信仰决定城市价值观,价值观决定城市走向及政策目标方法。没有信仰的城市是没有价值观的城市。

  第二,给城市体量定位。可按照小城镇→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中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型或超级城市8级“量身订制”。如3万人口城市应有100平方千米空间,才能发展成生态城镇,1000万人口城市宜发展30~50平方千米红利区,500平方千米左右中心城市区等。

  第三,地方性与国际性共进。以地方性打造不同城市的文化个性与业态,以国际性打造市场商圈。像世界大都市→国际大都市→区域性大都市→大都市→都市→专业城市六级,则以商圈支撑能力构建从国际性至地方性的阶梯。如广州的上下九是地方性版本,而海珠区的广交会新址则是国际性版本,决定了广州已迈入区域性大都市。佛山的罗浮宫、虎门的富民商圈则是地方性与区域性或国际性都有,这要考虑商圈的资源禀赋、空间及形态承载能力。

  第四,区域形态及角色。城市要不断创新、持续地发展,都要考虑四环定位。如广州在珠三角、全国都市圈、全球十大都市圈与全球约100个国际城市中的角色;又如虎门则以东莞→珠三角→全国→全球同类型城镇中的角色,这些清楚了,发展路径也就清晰了。欧洲的城镇、美国3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城市形态“惟其独立(个性),才能协商(融入)”。

  二、产业路径:多元发展与打造话语权同步

  第一,城镇或城市产业发展必须多元,让不同层次、学历、性别的人“各得其所”。唯有多元,才能做大城镇,使各色人等各得其所。

  就城市或城镇整体而言,应根据自己的体量、资源、背景、环境、未来走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立体发展。从全球50万个城镇、3万人口以上的8万个城市发展来看,大致有这样一些规律:发达国家工商业城镇占70%左右(其中工业城镇占20%),其余20%为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专业城镇,另外有10%以农业等为主。在这些城镇的主导产业中,节庆、旅游城镇各约占20%,全球8万多个区域性知名节庆,主要在发达国家。

  第二,城市只有做专,才能使城市长远而持续发展。“专”就是打造话语权。

  发达与欠发达国家的最大差别在于高端服务业。2011年中国的高端服务业仅占GDP 25%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了45%。比如金融业,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金融业80%以上,国际发布的十大创新科技国家,除了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外,其余9个均是发达国家。正是这种差距下,打造话语权,做出个性,是城市新型化的根本出路。如广州的信息产业,因缺数据库专业公司支撑,难以形成“全球信息集成中心”。而要做“集成中心”,政府必须扶持咨询类企业。2011年,美国咨询业占GDP 7%,智库类公司300多家,数据+咨询类公司有一定规模的就有十万余家,“全球数据”尽在其掌中。打造话语权,就是把每个符号、价值、信息等元素,做成行内精品,取得行业地位。

  第三,混合产业形态:中小城市是以混合或专业产业形态支撑的。如从化街口、温泉镇,增城新塘、荔城的卧城角色与慢城形态都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人的现代化:依靠人力资源创新增长

  第一,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1970年,联合国就认为经济增长依靠拼资源时代已经过去,经其统计测算,人们的创新或依靠人力资源的增长已超过有形资源,宣布“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新型城市化聚人气是关键,它依靠人力资源抱团推动产业与社会发展,如广州留交会就是一个好例子。但目前许多城市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仍然以实物资源打头阵,把人力资源作为附属或陪衬。比如扶项目不扶人,扶企业不扶事业,这是逆人的现代化的,是以经济为中心绝非以人为本。新加坡能成为第三或第四金融中心,当年引进工业心理学及金融人才是关键。

  第二,制定精英的领衔政策而非项目。一个精英往往撬动一门产业,如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提升了达沃斯形象。

  第三,把人力资源分类开发使用,制定以人力资源主导的社会各项政策。如伦敦把各类人才分类,其中金融人才占13%左右,其次为科技与设计、工业、商业服务业人才,并以此设计以人为本的产业链。

  第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新型城市化中要以市(镇)民为中心制定就业、发展、福利等政策。另一个是持续学习力、工作环境改善速度、人的友善诚信形象与氛围要与时代合拍,在一个两极分化、环境恶劣的社会,绝不是一个人的现代化的环境。

  四、社会主导:二元转变为一元制定政策

  确立多元发展,才能多边协商,走向社会“一元”的新型城市化基本政策路线。

  我国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经济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从制度设计与安排讲,由于从贫困中走过来,这些年显然忽略了将经济发展统一到社会建设上来。如何从当前较突出的“二元”转变到“一元”,至少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强化:

  第一,加快培育社会组织,以便承接政府社会职能的转移;

  第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行政改革,如公共财政体系、信息共享等;

  第三,和谐发展,与人为善。以社会和谐原则制定政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都应以人们的就业、安居、幸福为中心进行制度安排,一味追求物欲,只能被物欲所淹没。如美国的石头城以慈善为中心,制定社会政策;匹兹堡以“助人圆梦”为中心进行社会制度安排。

  五、人居环境:管理的个性化与标准化

  个性化与标准化,是检验城市新型化、现代化的两把尺子。新型城市化很重要的是人的生活、生存质量。一个污水遍地、秃山枯水的城市肯定不是人们的追求。

  第一,城市人居环境要有自己的个性。比如珠海的海滨特色+组团式的生态风格,纽约的1.3万平方千米都市圈支撑,华盛顿市人均70平方米绿地,圣迭戈3000人就有一座教堂等等,都或多或少展示了城市的个性或文化;

  第二,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像下水道、空中网线、地下管网、卫生等,都应当数据库化(一个不重视数据库的个人、单位,乃至城市,都是不负责任的“投机者”)和标准化。如东京几乎没有扫大街的,发达国家小街小巷卫生问题靠 “居民宪章”约束并得到解决:“自扫门前雪”,是社区卫生管理的一大法宝。

  总之,人居环境,要从个性化提升文化品位、标准化提升管理效率进行设计,而新型城市化说到底是特色化与现代化倒逼的路子,也是政策制定线性倒逼的不二选择。

  (作者是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用新型城市化解决“成长的烦恼”(图)

  2012-05-15 来源:南方日报

  城市外延扩张的同时,要把广州的岭南特色文化保留下来。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但它在广州干部群众中掀起的“头脑风暴”才刚刚开始。广州亚运、新型城市化、南沙新区、中新知识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广佛肇经济圈,省党代会报告中直接提及广州或与广州密切相关的共有六处,体现了省委对广州工作的高度重视。

  谋定而后动。省党代会为广州今后的发展“点了题、布了局、指了路”,未来发展的宏图已经跃然纸上。广州市的领导干部们意识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是指导广州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深入学习并迅速贯彻落实。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广州这艘巨舰正重新扬起风帆,驶向转型升级和改革攻坚的深水区,期间也许会遇到困难波折,但只要始终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广州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版统筹 曾妮

  新型城市化:

  广州提得早,条件也成熟

  【点题】

  要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抓手。

  省党代会热议:城市要跳出传统发展路径

  在广东省内,广州市是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城市。新型城市化写入省党代会报告,体现了省委对这一战略的肯定。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新型城市化也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膨胀,成长的烦恼摆在了面前。”万庆良在省党代会上接受记者访问时直接引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说:“广州城市洋了,特色没了;档次高了,生活难了;城市大了,空间小了;人口多了,交流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跟我们整个城市的传统发展路径,传统的发展理念,传统的发展依赖有密切关系。”万庆良认为,要解决这“成长的烦恼”,广州必须走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从拼汗水、拼土地、拼规模,转向拼知识、拼创新、拼人才,从传统的路径,走向创新的发展模式。

  最新进展:探索新型城市化各区“八仙过海”

  对于越秀区这样的市中心老城区来说,新型城市化更多地意味着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越秀区委书记武延军说,广州火车站广场的问题是传统管理体制弊端的一个典型样本。“3万多平方米的广场,放了几百个干部、干警还管不过来。”200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对火车站管理体制作出改革,市区管理无缝对接,把公安相关管理职能全部下放到区公安局,终于把火车站广场管住。今年,越秀区拟将火车站广场与周边的治安、交通问题纳入综合整治。

  海珠区走新型城市化的主要探索就是保护建设好万亩果园。海珠区委书记姚奕生透露,万亩果园首期水面和地面面积加起来有1000亩,今后海珠湖与万亩果园将连通起来,“水面上可以看鱼,地面上看花观鸟,坐下来喝茶,伸手还能摘果,我们要把万亩果园建成世界上最美丽的湿地之一!”

  番禺区委书记卢一先透露,番禺要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将在广州大学城附近建设广州国际创新城,建设商旅经济发展轴,发展“一区三城”,即广州南站商务区,番禺新城、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和市桥城区综合商贸中心。“把广州的南部商圈建起来,改变广州人钟摆生活。”卢一先说。他同时透露,番禺区要适当控制人口规模,今后将控制新开发住宅房地产项目。

  花都区委书记杨雁文说,花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花都区既是广州市规划的城市副中心,也是农村特色比较突出的地方,全区有46万农村人口。如何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是花都不可逾越的发展课题。花都将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每年投3亿元把农村基础的东西提升起来。杨雁文还透露,从今年开始,花都区农村孩子就读职中职校的,政府将给予全免费的优惠政策,同时将农民职业培训常态化,提升农民技能,让花都的农民也能“当老板”。

  专家解读

  “五化”同时推进不可偏废

  省政府参事、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指出,将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在一起谈,其依据是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广东省提出,要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抓手。这实际上是用城市化来统筹‘五化’。”陈鸿宇说,省委的考虑,是要让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步推进,没有偏废;同时,又用城市化去引领和统筹其他四化,使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有抓手,易推进。

  陈鸿宇说,在广东省内,广州市是第一个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城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新型城市化”写入报告,对广州的战略思路做出了肯定。相比于广州提出的“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省党代会报告的提法要求更清晰。省委实际上是要求各地要把新型城市化作为实现“五化”的平台,把新型城市化作为推进“五化”的重要机制,突出了新型城市化这个推进“五化”的重点。

  同时,省委提出新型城市化作为其他“四化”的抓手,这意味着不仅城市化要是“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也必须是“新型”的,要对以往传统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行升级。

  陈鸿宇指出,在广州新型城市化的路径设计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内容。比如,广州提出打造“智慧城市”,实际上是走信息化的道路;广州要构建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这是“国际化”的具体目标;广州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三个重大突破”,这是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广州提出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对“市场化”的回应。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的首善之区、省会城市,又是第一个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因此,在落实省委有关新兴城市化的战略部署上,广州理所应当率先做出探索!”陈鸿宇说,在广东省内广州市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条件最成熟的城市,应当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率先进行转型升级,为全省其他城市创造样板。

  南方日报记者 曾妮

  南沙和知识城:成为广州“主发动机”

  【点题】

  坚持科学开发,从容建设,高水平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以及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等重大合作平台。

  省党代会热议:南沙、知识城要引领全国改革开放

  省党代会期间,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红都说,改革开放前30年,深圳、珠海、汕头特区起到了改革开放先锋队、试验田的作用;今后30年,南沙要起到过去经济特区的作用,要尝试去引领全国的改革开放。

  广州市委常委、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凌伟宪说,从新加坡的身上,萝岗学会了用国际眼光、世界眼光来谋划发展。萝岗区将虚心学习借鉴新加坡招商引资、教育培训、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政府建设等方面成功经验,与知识城的实际相结合,创新知识城发展的新模式。

  最新进展:南沙初步获得46项省级管理权限

  《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初稿)》已于3月底由省政府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已于日前发文征求国家43个部委办的意见。广东省有关部门已初步同意赋予南沙新区46项省级管理事项,包括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设立审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南沙新区开发建设所亟须的升级管理权限。

  中新知识城目前已有69个高端项目达成投资合作意向,总计投资总额370亿元,达产后产值约1250亿元,上缴税收95亿元以上;已注册项目28个,注册资本总额79亿元;确定供地项目21个,投资总额超过199亿元,达产产值约672亿元,税收57亿元。目前,宝洁知识城新项目、腾飞科技园等项目已经动工建设。

  专家解读

  在港澳新经验上探索出新模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表示,党代会报告提出的6个重大合作平台中,广州收获了两个,算是取得了大丰收。他表示,广州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处于后亚运时代、后房地产时代、后汽车工业时代,过去支撑广州发展的主要力量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竭,目前已经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广州今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广州南沙和广州中新知识城将成为支撑广州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主发动机。”

  丁力表示,对广州南沙而言,现在有人提出要搞现代服务业,也有人说要发展物流业或者引进高等院校等等,但无论方向如何,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点睛之笔。如果说是税收、土地政策方面的优惠,全国哪个城市都可以给,而且这些对于高端产业来说,仅仅是蝇头小利。

  他认为,如果要形成自己的核心吸引力,南沙应该率先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港澳制度的升级版,学习港澳政府积极不作为的理念,让市场发挥作用的体制,探索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弥补港澳制度上不公平的一面。“如果有这套制度当作优势,南沙就具备了最核心的优势,到时候不用去招商就会有很多好的项目主动找上门。”

  丁力说,中新知识城是广东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其中新加坡的合作方在世界很多城市都在开发房地产项目。中新知识城要去除合作方的房地产基因,将真正的“知识”基因注入进去。如果仅仅是以知识城为名搞房地产的话,很有可能会吸引不到高端人士进去居住,知识城也会变成一座空城。

  南方日报记者 刘怀宇

  广佛肇一体化:广州继续当好“大哥”

  【点题】

  深入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地位作用,促进环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

  省党代会热议:珠三角一体化不进则退

  在党代会上,“广佛肇”、国家中心城市等关键词引发热议。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说,广州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要借此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将在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城乡一体化和体制机制上发力突破,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之路。

  “区域一体化已成大势所向,相较长株潭地区、沈阳经济区等一体化先进区域,珠三角一体化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在省党代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下一步,广佛肇经济圈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积极推动广佛肇通信一体化,预计今年可实现移动漫游费取消、固定电话资费一体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地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整合广佛肇同源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广佛肇”。

  最新进展:年内实现通信资费一体化

  在广东五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的经济总量“块头最大”。广州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三市分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03亿元、6600亿元、1323亿元,总量占全省38.4%,超过全省的1/3强。

  今年,广佛肇经济合作区落户怀集,从而成为广东第一大经济圈合作的新平台。合作区初步规划总面积200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

  下一步,广佛肇经济圈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积极推动广佛肇通信一体化,预计今年可实现移动漫游费取消、固定电话资费一体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地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共享。

  专家解读

  跳出广佛肇 辐射珠三角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指出,在全省五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启动最早,先行一步。彭澎指出,广佛肇经济圈合作首先要在交通上更加紧密地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特别是三地快速路、轨道交通等方面需要衔接联通。同时,产业方面要错位发展,目前三地产业有层次梯度,如佛山家电制造业强势,广州汽车制造业、石化产业有优势,肇庆旅游业发达,三地可以探讨在产业布局方面更加紧密合作,

  如肇庆发展三高农业,为广佛两地服务,广佛两地便可以挪出更多的空间发展现代产业。

  彭澎还表示,广佛肇三地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也有进一步融合的空间。

  彭澎还强调,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作为领头羊带领广佛肇经济圈创造更多的一体化融合经验,还要跳出广佛肇经济圈,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珠三角的区域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后亚运时代:

  “新广州”谋划“新商机”

  【点题】

  我们还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深圳大运会,圆满完成对口支援汶川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开展新一轮对口援藏援疆工作。

  最新进展:“新广州·新商机”今年再走八城

  后亚运时代的广州,迈入了新的起点,新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商机。

  “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活动自去年3月21日在北京举行首场推介会之后,全年共有9场推介会在广州本地、内地5个特大城市、港澳以及日本等地相继举办,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广州的城市综合实力、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进行了集中展示。

  9场推介会共签署合作项目431个、签约金额10179.5亿元,为广州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香港、澳门推介会签约项目69个,总投资额达119亿美元;日本推介会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5.8亿美元。

  此外,推介会期间,广州市还分别与上海、重庆、西安等城市以及香港贸发局签署了友好城市协议或战略合作协议,完善了长效合作机制,搭建起政产学研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

  据广州市发改委透露,今年“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活动将计划分别到天津、沈阳、呼和浩特、福州、南昌、武汉、长沙、乌鲁木齐等城市举行8场推介会,今年将主推政策措施等投资软环境的宣传,让推介内容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

  专家解读

  广州应谋划提升

  核心产业竞争力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大变的同时,后亚运时代广州该如何发展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步入后亚运时代的广州,不管是在产业发展方向还是城市发展设想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广州的产业从亚运前以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信息产业为支柱的“老三样”向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十大”核心产业迈进,为广州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推动热潮。

  “有核心产业,还要有核心企业,有核心企业,还要有核心产品。”彭澎认为,后亚运时期广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核心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广州应该站在产业发展的高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重庆排全国第八

  2012-11-01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中科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简称报告)昨日在京发布,报告给50个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海、北京、深圳排前三位,重庆以39.4%进入前十,居第八位。

  城市化率破50%将引起变革

  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该报告同时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三是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

  重庆上班平均堵车5分钟

  《报告》还对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重庆以35分钟名列第七位。从平均堵车时间来看,北京仍以14分钟居首,重庆只有5分钟,排名靠后。记者根据榜单还发现,四大一线城市的耗时占据了榜单的前四名,且时间均超过了40分钟。

  “这个数据是一个平均数据。”报告副主编刘怡君表示,可能有的人会感觉实际上班时间比调查结果要长很多,报告的上班时间由两部分组成,比如,北京上班平均耗时52分钟是这样算出来的:理想的上班时间(不堵车的情况下)38分钟就够了,但是城市道路拥堵,拥堵耗时平均为14分钟。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52分钟。

  公共交通滞后 比例不足10%

  报告主编牛文元教授说,“我们研究了中国有百万人口以上的50个主要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

  上班时间是如何计算的?报告对轨道交通、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和步行5种方式的上班速度取加权平均值,得出平均出行速度。

  目前,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牛文元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不足10%,与欧美大城市40%~60%的出行比例相比,差距很大。

  新型城市化水平前十名

  城市 新型城市化水平

  上海 0.844

  北京 0.658

  深圳 0.525

  天津 0.457

  成都 0.435

  广州 0.428

  苏州 0.405

  重庆 0.394

  杭州 0.277

  无锡 0.273

  上班平均花费时间排名前十的城市

  城市 上班花费时间 正常上班时间 堵车时间

  北京 52分钟 38分钟 14分钟

  广州 48分钟 36分钟 12分钟

  上海 47分钟 36分钟 11分钟

  深圳 46分钟 35分钟 11分钟

  天津 40分钟 29分钟 11分钟

  南京 37分钟 31分钟 6分钟

  重庆 35分钟 30分钟 5分钟

  杭州 34分钟 22分钟 12分钟

  沈阳 34分钟 22分钟 12分钟

  太原 33分钟 21分钟 12分钟

  唐山 33分钟 20分钟 13分钟

  (注:正常上班时间是指理想状态下不堵车时所花时间;上班花费时间=正常上班时间+堵车时间)据中新社、法制晚报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