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求发展

黄力泓 原创 | 2012-12-12 17:58 | 收藏 | 投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今,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和重要支柱,其无论在数量,还是对GDP、就业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贡献的贡献,都正在超越国有经济。

    然而,目前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却并不容乐观,并且在近年来总体上还有所恶化,尤其是今年以来不断传出的江浙一带民企倒闭消息,更是令人揪心。而找到其中的制约因素,并努力改进之,是企业之福,也是国家之福。那么,民营企业在当前的环境中如何求得发展呢?

 

    民企贡献超越国企

    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有967.7万户私营企业和3756.5万户个体工商户,占据民营企业的大头;而去年民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数量是国有企业的近四倍;此外,民营企业的GDP贡献大约在50%-60%之间,如果考虑到影子经济的影响,贡献率还有大出许多。

    民营企业(含个体户)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占全国城乡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近年来是成正比逐渐提高的,2011年达到23540万人,占比30.8%;反之,国有企业就业人口占比却是缓慢下降的,2011年只有8.8%。这方面的差别主要在于两者的体制。民营大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薪酬管理制度最有效,其发展壮大在增加本企业职工就业和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与之关联的一大批中小企业的职工就业和收入。

    而民营企业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技术创新方面也据支配地位。2011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总数为131986件,占65%,其中私营企业发明达41366件,占26.1%,该数量是三类“国”字头企业,即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有效专利发明数的2.5倍。这方面的进步源于很多民营企业是从手工作坊起家的,早规模发展壮大后,陆续抛弃了原来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而转变为通过加强管理、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的内涵型增长,它们对市场触觉敏锐、判断准确,增强了研发投入的果断性。

    此外,虽然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在某些名义指标上是低于国有企业,但其实际税收贡献是超出国有企业的。在中国,大量税收是间接税,其税负也是可以转嫁的。比如,国有企业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实行行政、定价垄断(典型的有中石油和中石化),这其实是缺乏弹性,如何盈利呢?他们便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嫁给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和消费者,也将这种“税收贡献”归功于这些民营企业和消费者。

 

    中小民企生存维艰

    虽然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它们本身却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它们较之于大民营企业,在抵御风险、识别市场变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江浙一带为例,近年来,由“ 人(用工)荒”、“钱(融资)荒”、“电荒”和高成本、高税费所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是当地中小民企面临的最为明显的挑战。

    “用工荒”主要表现为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正在逐渐减少、供给结构中的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形成了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弱化,而且,其传播范围更广、涉及工种类别更多,使得民营企业用工普遍困难。这也是浙江一带半年来消失近亿万家中小企业或不敢接定单的一个重要原因。

    融资难。如今,在温州,民间借贷成本已经到了月息7-9分左右,部分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0%;而这种高息民间借贷基本是在熟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进行的。相比之下,银行的借款成本要低许多,但由于基准利率的大力上浮10%-30%,企业不敢向银行借贷。

    煤价上涨导致发电厂发电成本增高,部分电厂经常以检修保养为由 “开三停一”、“停四开三”地规律性停电,导致企业亦无法正常开工。加上江浙原本就是缺电严重的地区,全年持续性的缺电,很多企业不得不采用自备的柴油机发电,而这样的成本就更高了。

    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更加疯狂。物价高涨导致用工成本增加,而原料价格也跟着抬高,各种成本将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得越来越小,去年企业各类成本同比上升了10%左右,而生产产品出厂价格只上扬了6.2%,不少企业更因为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波动而不敢接订单,生产大量减产。

    再者,我国企业要缴纳、承受6种税费或“隐性”负担,与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等相比,中小企业的负担更重,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多处于竞争性领域,利润较为微薄,同时不少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账册体系难实行查账征收,而他们遵从成本与利润之比也要高于大企业。利润少,赋税多,他们如何生存?

    而实际上,这些状况又相互交叉制约,更加剧了民营企业的生存难度。

 

    制约因素分析

    事实上,民营企业目前遭遇的种种困难,是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的,不能单纯归结于政策不利等客观因素,主要有着制度原因、市场原因和自身原因。

    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原因有这么几个要点:一是在法律政策规定方面,民营企业的地位较低,而在这个大范畴内部,私营经济的地位也比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要低;二是他们的法律安全问题所有加重,在进行结构调整时,他们往往是牺牲者;三是经济政策变动频繁,也会侵害到民营企业的产权;四是汇率的大幅上调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出口;五是劳动合同法、社保法规和环境法规的强化实施提高了生产与经营成本;六是行政垄断力量限制了生存与发展空间;七是地方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对企业经营各种名目的侵扰增多。

    其次是市场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影响,出口外需减少;二是中国贸易在外摩擦较多,如欧美反倾销措施就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三是某些民营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趋于下降,而其他成本却在上升,容易引发内部危机;四是企业间“三角债”问题严重,资金链往往紧张或者断裂;五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经常遭遇 “关门打狗”窘况;六是在产业转移或者升级中面临资金瓶颈。

    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在管理方面,其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融资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均存有问题。而部分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也的确较低,这会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社会形象、融资能力和其他运作能力。再如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银行就无法了解其实际财务状况,不轻易放贷等额。

 

    如何求取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风格是统制主义的风格,介乎市场经济的风格与计划经济的风格之间。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通常采取以“堵”为主的办法,而不是 “疏”。要追查这种风格的源头,其是深深植根于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重、政府干预过大的基土上的,他们总体上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古时候,鲧以堵的方式来治水没能成功,而被处死。鲧的儿子禹被继续委以治水的重任,他便以疏的方式去治理,结果大获成功,“大禹治水”的故事也由此流芳百世。而要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首要一点就是中国的经济风格需要从“堵”转向以“疏”为主的治理方式。

    而以“疏”为主的治理方式,体现在建立和维护一个面向绩效竞争的竞争秩序,该竞争秩序的核心原则包括:一个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货币稳定;开放的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私人产权;立约自由;承担义务(即个人对其承诺和行动负责);经济政策前后一致。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早期的经济发展就得益于这七项构成性原则。而中国总体上还缺乏这样一种竞争秩序。只有普适性地遵循这些竞争秩序的构成性原则,建立和维护这样一种绩效竞争秩序,才能够为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的6月8日和7月6日,中央银行两度降息,目的在于刺激经济增长。但降息并不能激励银行向缺钱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反而会让银行对民营企业更为惜贷。不过,降息不妨碍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向银行借入资金,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向民企“转贷”信贷资金。从这个方面来说,降息还是有利于减轻民企的部分贷款成本,从而改善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降息会有时滞效应,政府便同时启动了财政刺激政策及改善民企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政策。但差别在于,扩大财政投资得到了不折不扣的、甚至扩大化的执行,而改善民企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往往执行举步维艰。比如2010年政府提出全方位开放民企市场准入的“新36条”,在今年年初就一直被基本上束之高阁而未能执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立即开始为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如改善东部地区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延长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低成本制造业优势。而这样做,首当其冲就是需要减税,但减税不仅是一种权宜之策,更应作为一种低税制度来推行。

    此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可退却的地步,需要为市场主体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并反之推进结构调整。这方面的做法包括,减少金融和经济管制、强化产权保护、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科技、推进城市化等。其中科技的发展最终决定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位置,而重头必将落在民营企业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加强自身的规范,进而摸索出走向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随地可以抓起的民营企业,在逐步的发展中奠定了自己的位置,但与国营企业相比,这种大量只能是小虾小蟹,单独的一个并不能站得住脚,甚至随时都有被湮灭的可能。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民营企业,中国的市场才充满了生机(自然也避免不了危机),小鱼也有自身的作用。正如老子所言 “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即小鱼,可见,如果不能让这些小鱼自由生存,国家迟早会面临危机。现在,中国的经济站在转型和升级的边缘,这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需要善于把握,争取自己的“发言权”和各方面的支撑,牢牢抱在一起,趋步向前发展。

 

个人简介
商业文明的实践者 宏品私塾山长。五十而知天命 志当商业文明的实践者,曾在联合国以商业模式的思维开启了国家与城市的竞争力研究,参与协助过两匹「马」竞选总统以独特的「PIE」理论使其双双两度当选。顾问、讲学、商业实操、国…
每日关注 更多
黄力泓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