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始终的激励性制度

梁树广 原创 | 2012-03-10 13:46 | 收藏 | 投票
为了奖励和激励我国能够出现更多的人才和引进海归人才,全国各地都实施了一些学者计划,如“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等等。这些学者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人才的出现。在挑选学者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项目和论文,这些要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人才。可是在评上学者之后,这些人的成果就开始缩水,因为,现在各个高校有的只是要学者的名声,加上有的学者评上之后,凭着这个称号,享受较高待遇。这里面也不乏一些学者继续努力,利用现有的身份,创造了更多成果。
我想一项制度不仅要在事前有激励性,在事后也要一定的激励性,不然大家都会在事前积极的做事,而在成事之后就不努力工作了。这不是一项好的制度。我国目前很多制度都带有这种性质,评上教授后,就可以歇业,搞其他东西了。不过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注意这些问题了,五年一考核一评,不行的就下。也许大家感觉这也太严厉了,但是,不这样作,那些评上的人,始终不劳而获的获得一些东西,占有了资源,使青年人不能使用那些资源,阻碍了青年人的发展。
希望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多考虑激励性,带有激励性的制度,才是一种好的制度,而且这种制度,在全程都要带有激励性。这里的激励性不仅是靠奖励来激励,有时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如果学者和教授在评上后,五年考核一次,不行就下台,我想,他们会继续努力工作。实际上,凭他们已有的平台,完成那些任务并不难。只是不想再看到,一些教授评上之后,再也看不到成果了,随着时代和技术进步,他们就逐渐落后了,但是他还是教授,还是说话有地位,虽然有时他们不懂那些技术或者知识了,多可悲的事情。
个人简介
梁树广,男,(1982-),山东聊城人,产业经济学博士。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