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理论前沿观点

何党生 原创 | 2012-03-31 09:15 | 收藏 | 投票

   字号:大 中 小

  1、 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

  

  改革和转型,要注意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二是要解决腐败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推进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向推进改革,实现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除了经济改革,当务之急,是排除特殊利益群体的干扰,重启改革议程,切实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民主化、法治化的政治改革,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并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舍此别无他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2012年2月28日,《中国经济周刊》

  关注理由: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在站在了新的历史的十字路口,进一步深化改革,应该厘清首先要解决好哪些问题。

  

  2、法治不昌,民主高涨

  在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上,有人提出“法治优先于民主”。这种观点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被公众认可和接受:即这里的“法治”包括官员依法施政,民众依法维权,法院审判独立。如果强权力量(不管是权力部门,还是资本集团)有法不依,任意进犯公民权利领地,那又怎能让民众依法有序参与呢?如果“法治”仅仅被理解为法院作为权力附属机构配合当局“整治”不听话的“刁民”,那又怎么能不激发大众“民主优先”的强烈愿望呢?法治不昌,民主高涨。——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同舟共进》,2012年第3期

  关注理由:建立一个有效的司法体系,使全社会养成凭借法律机制来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仅有助于缓解民主的压力,而且可以将大众追求民主诉求的行为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3、要“顶层设计”,更要拓展改革创新的空间

  高层和基层的良性互动,政治和经济的增量发展,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突破,不仅是过去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也仍然是目前改革必须遵循的策略。因此,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必须大力拓展地方改革创新的空间,鼓励地方政府大胆推进改革创新的探索,允许地方在科学发展方面展开良性竞争,为地方的多样性发展创造合适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的活力。——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国改革》,2012年第3期

  关注理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已再度成了影响中国改革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4、改革不是简单打倒既得利益

  

  很多人往往认为,既然改革的阻力在于既得利益者,那么就要剥夺他们的利益。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先不要急于不切实际地触动既得利益。任何一个层次的改革,如果其操作者持这种思维的话,改革注定要碰壁。这是革命而不是改革的思路。改革是要在现行的既得利益之外,培养出新的利益来,同时对既得利益者要逐步改革,改变他们追逐利益的方式。等到新的利益培养出来之后,再动既得利益,效果就好很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2012年3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理由:各方关于改革走向的辩论已硝烟四起,而关于既得利益者是当前改革难以迅速推进的最大阻力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5、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危险阶段

  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危险阶段,中国政府需要对新风险、新冲击和新脆弱性做出反应。然而,在这过程中,中国政府应该坚持对短期问题的政策反应,必须有利于(而不能损害)长期改革重点的原则。有远见的战略必须鼓励中国实现“绿色增长”,而不是继续走当下快速增长,将来面对巨大环境成本的做法。——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财经网》,2012年03月19日

  关注理由:中国经济减速的新闻近几周来占据了媒体的头条。不管这是持久现象还是暂时的调整,中国当局都必须付出极大努力,夯实中期和长期强劲经济表现的基础。

  

  6、“文化强国”是一种精神战略

  

   “文化强国”的发展意志,是依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性格和对社会文明进程所实践的行动,也是在破除愚昧浮躁观念态势下建立起的新秩序。文化的精神是社会的支柱,文化的战略是民族的方向,文化的价值是国家的秩序,“文化强国”提示发展的本质属性,舍弃糟粕的预示未来、去伪功利的存真仁爱、诚信认真的人性光辉,形成照耀春秋的发展理念。“文化强国”运用的破是为了立、兴是为了强的实践定理,树立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实践文化强国目标价值的系统方法论。——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2012年03月12日,《文汇报》

  关注理由:“文化强国”的兴邦战略不是一句说教式口号,而是一种看得见的目标价值和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7、中国应下决心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

  

  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现行“增长主义”政府倾向。这种倾向如果不得到改变,中国就很难获得下一步转型所需的政策空间和制度空间。除了诱发“投资消费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等负面效果,“增长主义”也正在成为机制性腐败的重要根源。在“增长主义”倾向下,政府主导“做蛋糕”也主导“切蛋糕”,其“切”得的蛋糕份额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权力市场化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由此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机制性腐败,削弱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012年2月26日,中国改革研究报告:《消费主导——中国转型大战略》

  关注理由:中国当前特有的“增长主义”理念就是“GDP至上”,这一倾向已成经济转型的主要挑战。

  

  8、中国养老应该扩大市场的作用

  

  

  在养老方面,从国家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市场的作用越来越被忽视,越来越小,越来越受到排除和歧视。在养老问题上,市场是要发挥作用的。中国应该扩大市场的作用,重提市场改革,否则的话,我们要走回头路,这是国家社保模式和福利模式的选择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严重失衡,可悲的是决策者没有意识到这些失衡的恶果!决策者一定要考虑到在养老制度上有个国家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它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是否有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郑秉文,《东方早报》,2012年3月16日

  关注理由: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问题日益凸显。没有顶层设计和长期测算,把社保制度看得太简单,不管未来的风险,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9、开放市场才是最大的“经济安全”

  

  回望中国古代哲人,也有不与民争利的思想。政府避免自身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参与者,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中最为基本的常识。国企包括垄断企业在内,总体上是亏损的。既然是亏损的,何以将其作为所谓“经济安全”或者“金融安全”的支柱来维护呢?实际上,通过开放市场,让民营企业有运作空间,让它们能够通过市场运作和优胜劣汰机制做大,让市场经济这种自生自发秩序发挥作用,是最好的选择。——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时代周报》,2012年3月15日

  关注理由:怎样的经济才是最安全的,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要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归根结底需要有一种竞争秩序,做到这一点,只有:开放市场。

  

  10、空降干部不会成为常态

  

  一般来说,在民主法治充分发展的社会中,干部主要由公民投票选举而产生。如政务官员是各地自下而上选举产生,事务官员则是聘任;党内的领导也是自下而上选举产生而不是自上而下委派的。所以,在民主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中,“空降”干部不会成为常态。因此,需要认识到的是,尽管干部任命制在现阶段不可避免,但空降的最终目标不是让任命制不断强化,让权力更加不受制约,它只是走向民主法治的过渡手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人民论坛》,2012年3月上

  关注理由:近年来,“京官下派”与“土官上调”成为高频词。但如果“空降”干部过多,不认真遵守适度原则,后果恐怕会适得其反。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