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改革,对内开放

余淼杰 原创 | 2012-03-08 09:3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组。7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保证也在于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八字方针。如今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压力,两会等多次谈及转变生产模式,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但我以为,今日之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更应逆其道而行之:对外改革,对内开放。

 
  对外改革不是不要开放,而是说要如何更好地搞好开放,开放的方式和内容需要改革。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变化有三,第一在于传统的主要出口国经济乏力。一直以来,欧美日都是中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但目前在欧盟,在严重的欧债危机重创之下,欧盟大部分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平均GDP增长速度只能在0.7%~1.5%之间。而日本,自2011年遭受地震海啸核辐射三重天灾人祸后,短期内经济难以复苏。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境况也不妙,去年失业率一度持续稳定在10%左右,近期因奥巴马政府采取“制造业回流”等多项刺激政策,经济停滞滑坡但依然增长乏力。
 
  第二,2012年中美将会有更多局部贸易摩擦。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希望将给中国贴上“汇率超纵国”的标签,但事与人违,强权这次没战胜公理。不过,面对其国内经济衰退的事实,再加上巨额的中美贸易逆差(2011年所谓中美贸易逆差近2200亿美元);所谓“堤外损失堤内补”,美国势必对中国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主要是针对某些行业的反补贴、反倾销的“双反”措施,以保存本土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那些行业会首当其冲呢?主要是在一些两国间竞争力势均力敌的产业,或者说,是两国比较优势都不明显的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光伏产业、铜版印刷纸等。
 
  第三, TPP生效后,美国会从越南等东亚国家直接进口纺织类等劳力密集型产品,原因很简单,虽然中国的同类劳力密集型产品比东亚各国成本相对较低,但因为TPP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是零关税的,这就使得中国同类产品在出口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转而从东盟各国进口。所以今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形势会更为严峻。
 
  所以,对外改革的第一点是转变出口主要目的国。我们不应该老是盯死在欧美市场上,而应该化整为零,发扬“敲牛皮糖”技术,把出口目标瞄准一些新兴工业国,具体包括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东盟十国。毕竟,巴西经济发展迅猛,市场吸收能力强劲。除此之外,俄国也应该是中国出口的一个主要目的国。理由很简单,俄国去年年底加入WTO后,其进口关税必定大幅下降,这就让中国产品更容易进入俄国市场。
 
  对外改革的第二点就是要努力做实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目前东盟10+1(中国)已有一定基础,但中日韩自贸区进展缓慢,其中政治上的顾虑恐怕多于经济上的考虑。哪怕中日韩自贸区不能短期生效,退而求其次,中国可以与日本韩国单独建立自贸区。毕竟中国对日韩两国都是贸易逆差,自贸区的建立可使日韩产品更多销售到中国来。日韩没有理由不高兴。同理,中国也可因市场的扩大而从中获益。
 
  对外改革之三是调整加工贸易方式。首先要减少来料加工比例,增加进料加工比重。而在进料加工中,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毫无疑问,中国的加工贸易促进了就业,但问题在于最终出口品附加值太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提高出口品附加值的唯一方法。而如何转型升级呢?则重在研发投入。不过,研发有两种,一种是对传统工序的优化和创新,另一种则是生产全新的产品。个人以为,我们的研发重点应放在第一类。一方面是因为对传统工序的改进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新产品的创新我们不见得比欧美各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忙了一大阵还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尽管“自主创新”一词听上去总是那么激动人心。
 
  同样,对内开放不是说不要改革,而是说国内市场应该更开放。对内开放的第一点是减少地区贸易壁垒,降低地区贸易成本。大多企业老板都有感受,在国内做生意比在国外难得多,成本也要高。国外虽然距离较远,直接成本较高,但毕竟标准化。而国内市场,地理距离虽然有限,但无数的过桥费也使直接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更不说生意背后无数的应酬和跑关系。所以,对内开放的第一步就是要取消省际、市际的“过路费”、“买路钱”。
 
  对内开放的第二点则是开放企业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融资渠道贫乏、融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一方面无法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向国有银行贷款,普遍面临着较严重的信贷约束,而这又限制着企业的出口。所以,对内开放的第二点重在于应向中小企业开放融资渠道。一个可能的办法则是鼓励建立中小银行专门处理中小企业借贷。
 
  对内开放的第三点则不妨开放城门,逐步限制并取消户口管理制度。户口管理制度自1958年生效以来,已有半世纪,作为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计划经济必要的配套政策,时至今日,真有必要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力军,“世界工厂”的创造者,却不能同比例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大不公不平之一。
个人简介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助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余淼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